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2015-01-12李景莉李常新李景鑫王状状吴晓巍
李景莉,李常新,李景鑫,王 瑞,王状状,吴晓巍,安 嫆
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李景莉1,李常新2,李景鑫3,王 瑞1,王状状1,吴晓巍2,安 嫆2
目的 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全部新发脑梗死病历资料,筛选出现住址为太原市区的病例并寻找其发病高峰。将高峰期病历采用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标准分型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检验。结果 脑梗死发病存在季节性,春季高发。年发病在4月、5月出现高峰。TOAST亚型中,动脉粥样硬化型与日温差、日平均气压1 d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日最低气温7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485,P<0.01;r=0.284,P<0.05;r=0.291,P<0.05;r=0.406,P<0.01);与日最高气温1 d差、日最高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77,P<0.05;r=-0.323,P<0.05)。心源性栓塞型与日温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1;r=-0.259,P<0.05)。小动脉闭塞型与日最高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09,P<0.01),与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1 d差、日最低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404,P<0.01;r=-0.334,P<0.05;r=-0.278,P<0.05)。OCSP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与日最低温度3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20,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与日最低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梗死与各气象因素无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r=0.261,P<0.05),各亚型模型平均误差率均大于30%。结论 气象因素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亚型不同而存在变化;脑梗死发病前的动态气象变化对发病影响更大。
脑梗死亚型;气象因素;单因素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有关气象因素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和报道,尽管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结果不尽一致,但大多表明两者间存在相关性。将脑梗死分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合理选择预防措施,探明气象因素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更利于对该病进行预防预报。本研究通过调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近3年脑梗死病历,收集同期气象资料,探讨气象因素对脑梗死亚型发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脑梗死病历1 726例,其现住址均为太原市区,所有病例接受至少一次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脑梗死分型标准:①Adams提出的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 Treatment,TOAST)病因分型[2],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其他明确病因型(SOE)、不明原因型(SUE)。②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3],包括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
1.2 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由太原市气象局提供,采用日平均气压、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基本气象因素。另外,还计算了日温差和上述各气象因素与前1 d、3 d、7 d的差值作为派生气象因素。
1.3 方法 将3年脑梗死病历逐月合并,找寻其发病高峰。用发病高峰期日发病人数与同期各气象因素日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梗死疾病分布特征
2.1.1 脑梗死发病季节分布特征(见表1) 脑梗死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差异,春季为脑梗死高发季节。
表1 脑梗死季节发病人数及构成比
2.1.2 脑梗死发病月份分布特征(见图1) 月发病趋势图显示,脑梗死发病在4月份和5月份出现高峰。
图1 脑梗死月发病趋势
2.2 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分析 TOAST亚型LAA与日温差、日平均气压1 d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日最低气温7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485,P<0.01;r=0.284,P<0.05;r=0.291,P<0.05;r=0.406,P<0.01),与日最高气温1 d差、日最高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77,P<0.05;r=-0.323,P<0.05)。CE与日温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1;r=-0.259,P<0.05)。SAO与日最高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09,P<0.01),与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1 d差、日最低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404,P<0.01;r=-0.334,P<0.05;r=-0.278,P<0.05)。OCSP亚型TACI与日最低气温3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20,P<0.05)。PACI与日最低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261,P<0.05)。POCI及LACI与各气象因素无相关关系。
2.3 气象因素对TOAST亚型发病影响的预测
2.3.1 预测模型及回归方程 预测模型建立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TOAST分型中病因明确的3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型有日温差和日最低气温7 d差进入方程,其他相关因素被剔除,回归方程为Y=0.210+0.271×Dr+0.197×Tl7。
心源性栓塞型仅有日温差进入方程,回归方程为Y=2.067-0.100×Dr。
小动脉闭塞型有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1 d差进入方程,回归方程为Y=3.420-0.126×Ta-0.140×Tl1。
2.3.2 预测检验 通过计算平均误差率评价预测模型。平均误差率=平均误差绝对值/实际值的均值。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及小动脉闭塞型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1%、86%、84%,均大于30%,各型预测方程未见明确预测价值。
3 讨 论
目前有关脑梗死发病的季节规律报道不一,有研究[4]显示夏季为脑梗死发病高峰期;另有认为全年发病无季节差异[5],还有认为其发病存在春夏及夏秋的双峰形态[6,7]。本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病季节性明显,以春季高发。这可能与本地区气候特征有关。太原地区春季气候多变,而天气与气候因素的剧烈波动,在卒中发病的过程中可以看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动因子[8]。
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亚型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主要为不同危险期的波动值,提示病前气象因素剧烈变化可能是主要致病诱因。LAA与气压、气温及湿度的波动均有关,温差越大(发病当日、发病前一周内)、气压及相对湿度下降幅度越大发病率越高。气象因素可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发LAA。发病前气温的频繁波动影响血管舒缩,进而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已有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形成动脉栓塞;气温骤然下降可诱导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使全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小板附壁并活化,最终形成血栓[9]。另外,温差大、湿度低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以及破溃均与炎症密切相关[10],认为病原体可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中感染和复制,一方面直接产生局部血管内膜损伤;另一方面可促进炎症反应,导致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炎性介质,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易损并破溃进而血栓形成[11]。
CE与日温差及3 d内相对湿度变化相关,日温差小、相对湿度增加发病增多。这样的结果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分析及探讨其发生机制。该病发生非常快,主要诱因可能与气候条件变化相关性较弱,更可能为急骤的身体状态变化诱发发病。
SAO发病仅与气温相关,低温、温差小的天气模式下发病增加。SAO的大多病因为长期慢性高血压形成小动脉硬化,在此基础上气温的骤降或过大波动可能诱发穿支动脉末端舒缩功能障碍而发病[12]。翟俊格等[13]的研究检测到经历人工寒潮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组织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组织因子(TF)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增高,提示人工寒潮可同时启动或增强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促进凝血与抗凝的相互作用,这些变化可能与SAO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同时,冷空气的直接刺激也可引起远端血管痉挛而导致小血管缺氧坏死而形成血栓[14]。对于其SOE及SUE,因其病因多,数据分散,气象因素影响复杂,在本研究中未做分析。
OCSP亚型只有TACI及PACI与气象因素波动有关,均与日最低气温差相关,仅危险期长短不同。日最低气温变化影响TACI较PACI危险期长。已有研究表明[15]日最低气温是CE发病的重要预测指标,而CE又是引起TACI及PACI发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最低气温变化可使二者发病率增高。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病因明确的三个亚型中,进入方程的主要是温度变化值,包括日温差及不同危险期的日最低气温差值。这足以表明二者在脑梗死发病中的重要性,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计算平均误差率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三型平均误差率均高于30%,尤其以CE和SAO误差率更高,可能与分型后日发病人数减少有关。因此采用此方程对脑梗死发病进行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不足。这也表明,虽然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病发病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该病是生物、社会、环境、气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用气象因素来预测发病确有偏颇,但可作为重要参考。
总之,通过本研究得出两个主要结论:①气象因素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亚型不同而存在变化。因此,研究气象因素与脑梗死发病关系时,将该病进行分型分析更有价值,可为其防治提供更合理指导建议。②脑梗死发病前的动态气象变化对发病影响更大,提示今后研究中应该对此加以重视。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Adams HP Jr,Bendixen BH, Kappelle LJ,et al.Classification of subtyp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Definitions for use in a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J].Stroke,1993,24(1):35-41.
[3] Bamford J,Sandercock P,Dennis M,et al.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of clinically identifiable 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J].Lancet,1991,337:1521-1526.
[4] 徐钧陶,陈万钧,肖翠芳,等.巢湖市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J].安徽医学,2009,30(1):80-81.
[5] 陈辉,田生春,李鸿洲,等.天气、气候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1):19-23.
[6] 李相猛,黄科.脑卒中疾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及对发病人数的预测[J].广东气象,2002,44(2):44-46.
[7] 任传成,叶天雄,范华燕,等.动态气象变化对脑血管发病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5(3):120-124.
[8] 黄如训.卒中前状态和启动因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1):73-75.
[9] Keatinge WR,Coleshaw SR,Cotter F,et al.Increases in platelet and red cell counts,blood viscosity,and arterial pressure during mild surface cooling:factors in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and cerebral thrombosis in winter [J].Br Med J (Clin Res Ed),1984,289(6456):1405-1408.
[10] 李卫,邢成名,周晓彬.气象因素对青岛市区居民脑出血发病的影响[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7):500-505.
[11] 明淑萍,张晓琴.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11(4):246-248.
[12] 解昌龙,黄如训,李常新,等.人工寒潮促发脑卒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3):198.
[13] 翟俊格,李常新,吴晓巍,等.人工寒潮对高血压大鼠脑内ET、CGRP、TF和TM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350-1352.
[14] 王维治,罗祖名.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148.
[15] Rui Magalhães R,Silva MC,Correia M,et al.Are stroke occurrence and outcome related to weather parameters?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Northern Portugal[J].Cerebrovasc Dis,2011,32:542-551.
(本文编辑 郭怀印)
山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资助(No.20140313015-13)
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李常新,E-mail:bananaLCX@126.com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6.029
1672-1349(2015)16-1895-03
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