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新授课教学的导入环节
2015-01-12李飞跃范亚颖胡扬洋
李飞跃+范亚颖+胡扬洋
摘 要:鉴于物理新授课导入环节的重要价值与地位,论述了由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导入、由物理实验导入、由已知的知识导入、由生活常识导入、从理论与现象的矛盾导入、从分析物理概念导入、由新闻时事导入、由其他学科渗透导入等方法。最后认为如何基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物理教学导入的原理、方法做出基于实证的深入研究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授课;导入;引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7(S)-0023-3
1 物理教学导入环节的价值与地位
物理新授课教学的“导入”是教学中启始性的环节,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经典课题。这不仅由于物理学内涵与方法论的丰富性,更因为引入方法得当,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故而在物理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课题引入的趣味性、新颖性和启发性,根据不同的知识、对象、环境、时代,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入。
2 物理教学导入的方法
2.1 由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导入
由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例如:用“斜放入水碗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向上弯折”引入光的折射;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现象来引入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由“三潭印月”引入光的反射;由“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中看书”引入浮力等等。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往往能较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现象他们大都亲身经历过或看到过,也可能曾经对某些现象提出过疑问,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由教师重新提出来,会比较容易地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先行新版的初高中物理教材都充实了许多简明易懂、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和照片,并附有一些简明扼要的问题,这里面就有许多可以直接应用到物理课的课题导入上来。
2.2 由物理实验导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的结论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作为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实验,也可以较好地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物理课题的任务。但同样是用实验导入,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方法的运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算能力普遍不强,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再用实验加以验证,即针对初中学生应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而高中物理注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重在物理过程的探究上,而且高中生也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所以针对高中生应以探究性的实验为主。例如,初二物理“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照相机的原理讨论得出结论,然后用实验来进行验证。而在讲高一物理“平抛物体的运动”时就可以由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诸如:“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的平抛运动的物体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哪一个先落地?”、“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分别属于什么运动?”、“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飞行时间由什么来决定?”等先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边做实验边分析,使学生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实践证明,处理得当的实验引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3 由已知的知识导入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是新课导入不能回避的,并且还应力图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这正是有意义接受心理学的要求。例如,在导入“升华和凝华”这一课题时,可以先提问常见的三种物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和已经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分析总结四种物态变化的始末状态及其吸、放热情况,然后提出问题:“物质能否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呢?如果有,它们分别应该是吸热还是放热呢?”从而引入课题。还有在讲体温计的构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方法,然后提问:“读数时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可以吗?”(不可以,因为取出后示数会随温度发生变化。)“那么,对于测量人体温度的体温计来说,在读数时是否也不能把体温计脱离人体而必须使人的眼睛凑上去读数呢?”(可以在讲解时加上适当的滑稽动作)(不是,因为那样太不方便了。)“那么,为了使体温计示数精确,而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不至于使示数发生变化,体温计需要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于实验用温度计的改进呢?”从而引出体温计的构造。
再比如引入“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先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什么叫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如果一个物体不受任何力,将会是什么情况?”(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均不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一步步地分析得出结论,引入课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已知条件来推断未知,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采用这样的方法引入,有助于学生的演绎能力的提高。
2.4 由生活常识导入
学生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生活常识是物理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重要结合点。例如:用“天热扇扇子”引入蒸发致冷;用“菜刀钝了,磨一磨会更锋利”引入增大压强的方法;用“给自行车车轴上加一些润滑油可以使人骑车时更省力”引入减小摩擦的方法;用“磁铁可以吸引铁屑和铁制品”引入磁性和磁现象;用“冬天搓搓手会使手变暖和”引入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等等。由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会自然地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做到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2.5 由物理学内部的发展矛盾导入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进程。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视野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理论与新发现的现象之间往往会发生矛盾,即原来的一些理论在针对新现象时不再适用。这时为了解释新的现象就会有新的理论产生,而新的理论一般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加以完善和改进,或者是完全地摒弃原有的理论而采用全新的观念。而这类矛盾正是推动物理学发展的原因与动力。
物理学的这种发展特点在光的本性、原子理论、量子论和相对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使学生了解这些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由伽利略的分析得出矛盾来引入;讲相对论时可以用牛顿经典力学的困难引入;讲光的本性时,可以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对立及它们解释光现象的成功与困难入手。在用这些方法导入课题的过程中,也同时把研究物理学中深刻的科学方法内涵教给了学生。
2.6 从分析物理概念导入
有些物理学中的名词概念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并不一致,为了较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可以通过解释物理概念引入课题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可以先给学生说许多带“力”的句子,比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某人工作很有精力”、“某人的力气很大”、“马用力拉车”等,分析哪些是物理学中的力,哪些不是,从而引入新课,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再比如“功”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分析“功高盖世”、“好大喜功”、“事半功倍”、“功成名就”中的“功”与物理学中的“功”引入新课,弄清楚物理学中的“功”与其他“功”的区别,再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这种引入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较清楚地理解物理概念,而且还能意识到物理学中的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其严格的物理意义,不是随随便便地“信手拈来”的。
2.7 由新闻时事导入
新闻时事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引入方法。笔者在讲解初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摩擦力》时,2002年的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尚未结束,中国大杨阳刚刚获得女子500米速滑金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宣布了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然后提出问题:“速滑运动员在到达终点后不再用力滑冰,他们还能继续往前运动吗?”、“他们能永远一直向前运动吗?为什么?”从而引入摩擦力。在讲《液体的压强》时,笔者用三峡工程的大江截流和拦河大坝形状引入液体压强的特点;用 “9·11”事件后,“美国炮轰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阵地上炮声隆隆而我们却听不见”的事实引入声强与距离的关系等。事实证明,适当利用时事引入课题,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关注国家大事,激发爱国热情。
2.8 由其他学科渗透导入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哲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物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从其他学科的已知知识导入物理课题,以体现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在讲匀速圆周运动时可以用地理学的知识来引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可以用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中的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来历讲解长度的单位“米”的由来和规定;用化学中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来引入物理学中的“阿伏伽德罗常数”;用数学中的二次函数来分析抛体运动的轨迹等等。这种引入方法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教师知识的渊博,从而对物理教师产生亲和感和信服力,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3 物理教学导入环节的启示与建议
物理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对象和时代背景,其课题的引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许多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他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就完全适合自己,但至少可以参考借鉴,取长补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更为重要的是,物理新授课教学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的学生,他们头脑中实际上存在着各种来自生活经验的“前概念(Preconception)”、以及来自各级教科书、科普读物的,不同深度或从不同侧面界定的物理知识,并且相当部分还以体系化的形式存在。因此,如何基于最新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对物理教学导入的原理、方法做出基于实证的深入研究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扬洋,陈清梅,邢红军.物理学科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运用[J].教育导刊,2013,(8):73.
[2]陈清梅,胡扬洋,邢红军.物理高端备课构建U-S合作的桥梁——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12):55.
[3]邢红军,陈清梅,胡扬洋.科学方法纳入《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3,(7):5.
(栏目编辑 刘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