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翻译纠错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一项非英语专业汉译英纠错实验教学为例
2015-01-11曹秀萍黄玉梅
曹秀萍,黄玉梅
(1.湖北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北襄阳441053;2.随州一中,湖北随州441300)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翻译纠错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一项非英语专业汉译英纠错实验教学为例
曹秀萍1,黄玉梅2
(1.湖北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北襄阳441053;2.随州一中,湖北随州441300)
以一项非英语专业汉译英纠错实验教学为例,探讨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翻译错误纠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传统翻译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文本错误、策略错误和自我评估错误有着显著的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错误分析;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作为教学目标,翻译与听、说、读、写并列为英语语言技能培训的五大基本内容,其能力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各大院校自行拟定的《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有着明确具体的文字描述。然而遗憾的是,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水平能力测试[1-2]、翻译竞赛[3-4]、翻译习作[5]的相关研究却表明,学生的翻译能力总体状况不甚理想,翻译错误比比皆是。
在分析导致这一困境的原因时,除却教学大纲、教材、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众多制约因素以外,罗选民[6]、蔡基刚[7]、穆雷[8]、张海瑞[9]等众多学者不约而同将矛头指向了时下正大行其道的传统翻译教学方法,斥之为“重知识轻技能”。而一线教师也普遍反映,学生的翻译错误屡教不改,翻译教学亟需切实有效的纠错方式。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对传统的课堂集体纠错方式进行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翻译教学效果。
一、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源自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 Theory)和合作学习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错误分析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是指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主张理性对待语言学习中的错误,重点关注学习者内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提出在纠正语言学习错误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纠错的有效性、纠错要注意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纠错要配合学生的喜好[10]。而于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模式是当代最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该模式强调以生生互动为主的人际交往促进认知发展,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上述两种教学理论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非智力品质培养、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促进语言学习效果”这一点上可谓不谋而合,共同成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纽马克曾说,“翻译就是用来讨论的(Translation is for discussion)”[11]。我国译界学者葛校琴也指出,翻译教学不应该是以个体推敲为主的过程,而应该是以群体合作为主的互动式输出过程[12]。受此启发,本研究尝试将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着重考察该教学模式能否以及如何对学生翻译错误的纠正及翻译能力的提高产生明显的效果。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要想研究一种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显著的纠错效果,首先要明确待考察的错误有哪些。就本研究而言,就是要弄清楚学生常见的翻译错误类型。然而,对错误归类的划分是错误分析理论研究者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议题之一,而关于翻译错误的类型,因划分标准各异,译学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分类范畴亦不甚完整[13-15]。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常见的翻译错误进行合理、全面的归类,从而为本研究设定一套科学的比较参数与维度,成为本研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此,笔者比较了西方翻译教学理论研究关于翻译能力(translation competence)的定义所提出的10种不同的理论[16],结合我国学者文军所提出的翻译能力包括语言/文本能力(bilingual/textual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自我评估能力(self-monitoring competence)的观点[17],将非英语专业学生常见的翻译错误划分为语言错误、文本错误、策略错误和自我评估错误等4种类型。其中,语言错误是指学生对原文语言的理解错误和对译文语言的表述错误,包括字、词、句各语言层面的语法、拼写、标点等方面的错误;文本错误是指译者对与语域、文体、专业相关的知识运用错误,包括语篇、风格、专业术语、文化术语等方面的错误;策略错误是指对翻译策略的运用错误;自我评估错误是指对译文缺乏自我反馈与完善的意识或在反馈与修改中出现的错误。
笔者以为,文军所提出的关于翻译能力的划分基本涵盖了翻译过程所涉及的能力要求以及对译者素养的主要诉求,同时,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学生翻译能力的目标描述也比较契合。有鉴于此,从理论上讲,上述根据翻译能力的定义而形成的关于翻译错误的分类基本涵盖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常见的翻译错误。从这一层面讲,本研究提出从上述4类翻译错误出发,考察合作学习模式对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否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这一研究问题,是具有一定的理据和代表性的。
表1 实验前测结果
2.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笔者所任教的湖北文理学院2013级非英语专业的2个本科平行班,其中A班(61人)为对照班,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翻译教学法;B班(54人)为实验班,采用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合作式翻译教学法。为确认2个班学生英语翻译水平是否相当,本研究在实验前进行了一次翻译测试,内容为一篇汉译英短文,题材为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字数约150字,时间为30分钟,总分为100分。
为了测试2个班的平均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者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两班平均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t=0.141,p>.05)(注:t和p分别代表检验值和显著值,下同),可以确定实验前2个班学生翻译水平基本相当。
3.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以汉译英段落翻译练习为主,参考CET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实验频率为平均两周1次,实验周期从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共持续2个学期。截止本研究结束时,共完成汉译英实验教学约20课时。
具体实验步骤为:1)选定实验材料;2)学生独立作业。学生熟读并理解原文,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独立完成翻译任务;3)教师批阅作业。教师用下划线标注翻译有误的地方;4)教师讲解纠错。作业返还给学生,对照班由教师集体讲解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最后提供一份参考答案;实验班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将学生按照优生1人、中等生2~3人、差生1人的比例分成11个5人组,各小组讨论并完成以下4项任务:1)相互纠正组员作业中的错误;2)对教师PPT所展示的不同作业译文(来自学生作业或教师假设)进行批评,选出小组认为最合适的译本,同时对其它译本提出修改建议,并陈述判断理据;3)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其间适当穿插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语法知识、词汇辨析、句型架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译文质量评估标准等理论知识,但不提供参考答案;4)各小组根据上述讨论结果,重新合作产生一份最佳译文。
4.数据收集与分析
研究数据的收集主要来自前测、中测、后测3次翻译能力水平测试结果和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与走访。对数据的定量分析包括2个方面:1)2个班平均成绩的显著性差异;2)2个班学生在双语运用、文本知识、翻译策略、自我评估等4个方面错误频次的差异。上述量化分析的结果将形成关于2种翻译纠错方式效果差异的初步假设。随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走访,将得来的反馈意见作为补充数据,对上述分析结果与初步假设进行定性分析和补充验证。此外,为进一步丰富实验数据,增强实验结果与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学生在平时翻译习作、期末考试中的翻译测试、全校范围翻译大赛中的表现均将作为辅助参考数据,纳入研究结果的比对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小组合作式教学是否比传统翻译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根据表2与表3,在试验中和试验后的两次翻译能力水平测试中,两个班的平均成绩经历了一个由无显著性差异(t=-1.603,p=0.112)到有显著性差异(t=-2.102,p=.038)的发展过程。在实验后的测试中,实验班平均成绩(77.0556)明显高于对照班(73.4508)。
表2 实验中测结果
表3 实验后测结果
由上述统计结果得出初步结论:与传统翻译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2.小组合作式教学对学生翻译错误的纠正是否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重点比较了2个班级学生在前测、中测、后测3次测试中各类翻译错误的频次。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找出实验前后各班翻译错误频次的变化与差异,从而确定不同教学法对学生翻译错误纠正的效果差异。具体数据参照表4。
表4 对照班学生翻译错误频次统计(N=61)
表5 实验班学生翻译错误频次统计(N=54)
表4、表5统计结果显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策略与技巧运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前后测错误频次降幅达41.5%,超过传统教学模式下错误频次降幅24个百分点;其次是对语言运用方面的影响,语言错误频次在后测中降低了37.1%,降幅超过传统模式近15%;再次是自我评估错误和文本错误,频次在后测中分别降低了19.5%和23.3%,降幅分别超过传统模式13%和9.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传统翻译教学法相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效果更为显著。这一结论与随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走访得来的结果基本一致。
就翻译策略与技巧而言,对照班有68%的学生表示不是特别重要,认为只要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实验班89%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并且会在翻译过程中考虑翻译策略问题,因为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导致不同的翻译结果和接受效果。
在语言运用方面,实验班75%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相互纠正语言错误会加深学习者对错误本身的认识,从而使语言运用逐渐变得精准;而对照班7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班上集体讲解的方式虽然有利于共性错误的纠正,但无法保证所有的个性错误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因而许多个性错误再现率较高。
在自我评估方面,研究者为了测试学生的自我评估意识与能力,专门规定测试中学生不允许打草稿,但允许在答卷上直接进行修改。从卷面修改情况来看,实验班在后测中的自我纠错频次较前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增幅达15%;而对照班在前后测中自我纠错频次没有显著区别。就自我纠错的成功率而言,实验班也明显高于对照班。
在文本知识运用方面,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术语意识和语域意识。64%的实验班学生表示,在翻译过程中会考虑所查找的专业术语是否精确、权威,所选择的词汇是否与原文的题材风格相符,译文的风格是否与原文一致以及篇章衔接等文本问题。
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班通过小组讨论针对翻译错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文本意识、问题意识、错误规避意识与自我修正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翻译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这一结论在全校组织的翻译大赛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本次实验得出结论:1)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比传统翻译教学方法更有利于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和大面积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2)具体而言,前者在培养学生的翻译策略意识与驾驭能力、错误意识与自我修正能力、文本意识与语篇架构能力以及正确运用语言的双语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
本次小组合作式实验教学为翻译教学带来如下启示:1)翻译教学必须融入适量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译者培训中,适当融入理论输入是至关重要的。”[15]163学生在小组合作进行翻译批评与自我评估时,首先要掌握翻译批评的标准和相关的翻译理论,否则讨论将毫无依据,徒劳无益。2)翻译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理论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18]扎实的双语能力是从事翻译实践的另一个重要前提,也是翻译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3)翻译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明确任务要求;问题设计要注意开放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的机会,杜绝优生独霸课堂、差生保持沉默的两极分化现象。
[1]许建平.从CET4翻译考试看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J].中国翻译,2000(6):45-47.
[2]程玮.从CET4翻译考试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海外英语,2011(9):38-39.
[3]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从一次翻译比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J].中国翻译,2000(6):54-56.
[4]张燕清,王芳.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翻译能力——第三届“西科杯”翻译大赛译文评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9):88-89.
[5]王建梅.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错误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1(6):110-111.
[6]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7.
[7]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63-66.
[8]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翻译,2004(4):25-27.
[9]张海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62-63.
[10]JAMESC.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45-249.
[11]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8:59.
[12]葛校琴.翻译教学:输出——理论意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2(1):30.
[13]PYM A.Translation Error Analysis and the Interface with Language Teaching[G]//DOLLERUP C,LODDEGAARD A.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Training,Talent and Experience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2:279-288.
[14]MELISM N,ALBIR H A.Assessment in translation studies:research needs[J].Meta,2001(2):272-287.
[15]HATIM B.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M].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163.
[16]王树槐.西方翻译教学研究:特点、范式与启示[J].上海翻译,2009(3):43-49.
[17]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2004(3):1-5.
[18]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5):37-39.
An Em 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ranslation Error Correction:An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Correcting C-E
Translation Errors for Non-English Majors
1.CAO Xiuping1,2.HUANG Yumei2
(1.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2.Suizhou No.1 High School,Suizhou 441300,China)
Based on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correcting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errors for non-English majors,the paper reports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mode on the correction of translation err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ranslation competence.It turns out that the group mode is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ha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s,particularly in correcting students’strategic errors,linguistic errors,textual errors and self-monitoring errors and enhancing students’translation competence.
Cooperative learning;Error analysis;Error correction;Translation competence
G642.41
:A
:2095-4476(2015)03-0072-04
(责任编辑:刘应竹)
2014-07-10;
2014-11-08
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资助项目(JY201216)
曹秀萍(1976—),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