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表思想学术略考

2015-01-11瞿安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刘表荆州周易

瞿安全

(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湖北襄阳441053)

刘表思想学术略考

瞿安全

(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湖北襄阳441053)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刘表的思想倾向和著作学术,重点考察其易学。刘表重视儒学,学术上似乎有时不免固守传统,思想上则能兼容并包。

刘表;易学;三国

汉末时人对刘表有诸多评论,大多认为他圔门坐大,不足有为。其中,贾诩称为他“平世三公才”[1]《贾诩传》注引《傅子》,甘宁称他为“儒人”[1]《甘宁传》注引《吴书》。刘表“黄中通理,博识多闻”[2]《轻诋第二十六》第十一条注引《刘镇南铭》①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五十六《阙名二·刘镇南碑》作“博物多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称其“儒人”,“平世三公”,实为公允。

《后汉书》[3]卷六十七《党锢传序》:

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又张俭乡人朱并,承望中常侍侯览意旨,上书告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为部党,图危社稷。以俭及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

又《三国志》[1]卷六《刘表传》注引张璠《汉纪》曰:

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或谓之八顾。

同传注引《汉末名士录》云:

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

上引可知,无论是名列闻名全国的八顾,还是山阳一郡的八俊,八交亦或是八友,刘表的名士身份是无可质疑的。

又据上引谢承《后汉书》,刘表师从王畅。王畅即八俊之一,他居官打压豪强,敬贤礼士,自律甚严,在混乱迷茫的东汉后期自觉遵守礼教,甚至不惜矫枉过正,以图端正社会风气。所作所为,堪称一位负有理想又积极实践的儒生。师生同是党锢名士,如何能不惺惺相惜,声气相投。所以,笔者推测,党锢名士充满激情敢于担当的情怀和经历,对刘表后来的影响很大。只有从党锢名士以及“儒人”“平世三公”这一视角出发,才能真正解读刘表。王夫之亦认为“表出身党锢,固雍容讽议之士”[4]236。这些党锢名士满腔热情,不惜牺牲,意图改良政治,重建社会。刘表本人实无才能争夺天下,却志向恢宏,于是兴学就成为承担使命实现自我的主要方式,针对汉末天下“礼坏乐崩”②此语出自晋代刘弘,可谓一语道破刘表的志向。见《晋书》卷六十六《刘弘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有意制礼作乐,养士兴学③正因为刘表兴学弘文,成就斐然,东晋习凿齿才仰慕其人。《晋书》卷八十二《习凿齿传》载习致桓秘书云:“夫芬芳起于椒兰,清响生乎琳琅。命世而作佐者,必垂可大之余风;高尚而迈德者,必有明胜之遗事。若向八君子者,千载犹使义想其为人,况相去之不远乎!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百年之后,吾与足下不并为景升乎!”。正所谓“广开雍泮,设俎豆,陈垒彝,亲行乡射”①《全三国文》卷五十六《阙名二·刘镇南碑》。此碑文原见于宋人所编《蔡中郎集》,《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注引一句,作《刘镇南铭》。严可均考证碑文有太和二年之语,故移归阙名类。,又王粲奉命所作《荆州文学记官志》②《艺文类聚》卷三十八《礼部上·学校》引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太平御览》卷六○八《学部一·叙学》(中华书局1960年版)亦引。后者显系节引,内容少于前者,文字略有不同,名称为《荆州文学官志》,少一“记”字。故当以《艺文类聚》所引为主。云:

设教导化,叙经志业,用建雍泮焉,立师保焉。作为礼乐,以节其性。表陈载籍,以特其德。上知所以临下,下知所以事上。官不失守,民德无悖,然后太阶平焉。夫文学也者,人伦之首。大教之本也。……

推行文治,实施教化,达到政治安稳,风俗淳美,文教粲然,正是刘表等人的理想所在。

制礼作乐,尊师兴学,本是孔孟以来的儒家传统。治世条件优越,弘扬文教可佐升平;乱世礼崩乐坏,尽力兴学以续文脉。治世之例比比皆是。帝王如东汉光武明章三帝推崇经学,大兴文教。儒臣如章帝时名儒扶风鲁丕为赵相,赵王尝欲避疾移住学宫,鲁丕谏止,说“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3]《鲁恭传附弟丕传》可见文教在儒者心中地位极高,是世俗权力无法凌驾和超越的。两汉之际的伏湛,汉魏之际的管宁等人,身世颠沛,犹自教化一方。刘表亦复如是,他下令编撰《五经章句后定》,似乎是继承章帝时期的正定五经章句;荆州兴学,又似乎受到东汉南阳太守鲍德的直接启发。

刘表在全国党锢名士中排名靠后,“八及”只能“导人追宗”,自身德行修养尚不足以成为楷模,无法与老师王畅等人相提并论,所以士人来荆后发现他的诸多不足,又刘表实非救世之才,用人主政等方面或有失误,这些都是事实。我们不可能求全责备,指责他无所作为,不能平定天下。宋人叶适就认为:

刘表当乱世,雍容文义,自保一方,比于袁曹之残民,不犹愈乎?[5]《蜀志》399

清人何焯亦持此说:

丧乱中,经籍不遂泯绝,实赖有此,非可以表无远略嗤为不急。[6]436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献帝·一六》:

刘表无戡乱之才,所固然也,然谓曹操方挟天子、擅威福,将夺汉室,而表不能兴勤王问罪之师,徒立学校、修礼乐,为不急之务,则又非可以责表也。

表非戡乱之才……表亦自知之矣。踌躇四顾于袁、曹之间,义无适从也,势无适胜也,以诗书礼乐之虚文,示闲暇无争而消人之忌,表之为表,如此而已矣。中人以下自全之策也。

……诸葛公侨居其土地,而云“此中足士大夫遨游”。亦唯表之足以安之也。天下无主,而徒以责之表乎![4]236

王夫之此论,说天下无主,刘表非才,不可苛责刘表无为,又刘表足以安慰士人,皆称平允。中谓刘表虚设礼乐,不过中人自全之计,则未免太轻看刘表其志其行,其潜意识似仍以平定天下要求刘表,或系亲逢世乱,无以释怀,遂以今度古甚至借古喻今。

刘表坐镇荆州,安定全境,庇护诸多前来避乱的儒生,兴学弘儒,制礼作乐,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无愧于儒生这一历史角色。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几百年之后,唐宋士人还在诗文中遥想历史,感叹时无刘表可资依怙③如唐人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径欲依刘表”。罗隐《金陵寄窦尚书》:“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贯休《送罗邺赴许昌辟》:“美似郗超终有日,去依刘表更何疑。”宋人刘过《六州歌头寄辛稼轩》:“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苏辙《和张安道读杜集》:“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陈人杰《沁园春铙镜游吴中》:“易得仲宣,难得世间,有刘景升。”,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后汉书》[3]卷五十六《王龚传附子畅传》:

寻拜南阳太守……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畅常布衣皮褥,车马羸败,以矫其敝。同郡刘表时年十七,从畅受学。进谏曰:“夫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循道行礼,贵处可否之间。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畅曰:“昔公仪休在鲁,拔园葵,去织妇;孙叔敖相楚,其子被裘刈薪。夫以约失之鲜矣。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遗烈。”《三国志》卷六《刘表传》注引谢承《后汉书》亦载这段材料,内容较略,似是节选,文字小异。

据《三国志》卷十《荀彧传》注引《续汉书》,王畅曾师从颍川荀淑。《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淑传》只言荀淑“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其学术亦无具体说明。又《搜神记》卷三:

太尉乔玄,字公祖,梁国人也。……心大怖恐。其友应劭适往候之,语次相告。劭曰:“乡人有董彦兴者,即许季山外孙也。其探赜索隐,穷神知化,虽眭孟、京房,无以过也。然天性褊狭,羞于卜筮者。”间来候师王叔茂请往迎之,须臾便与俱来。……公祖辞让再三,尔乃听之。曰:“府君当有怪,白光如门明者,然不为害也。六月上旬鸡明时,闻南家哭,即吉。到秋节,迁北行郡,以金为名。位至将军三公。”[7]31

董彦兴善卜筮,亦不知是否得自王畅的传授。

上引史料中,王畅举公仪休、孙叔敖事,可见他熟悉史事。“以约失之者鲜矣”,出自《论语·里仁第四》。“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出自《孟子·万章下》。除此之外,王畅学术难知其详。刘表向他所学内容,无法得知。

刘表所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语本《礼记·杂记下》,孔子曰:“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又《三国志》刘表本传注引本条史料,有“盖中庸之道也”,此语出自《论语·雍也》和《礼记·中庸》,后者多方申说中庸之义。这表明刘表研习过《礼记》。

王畅力矫时弊,可能矫枉过正。刘表推崇中庸之道,认为言行过激过正,都会违反孔门之训。此时他年方十七,涉世未深,见解似乎多从书本得来。汉末士林风气激扬,批评时政,天下闻风响应。无论在乡在国,刘表均成为清流名士。可见他的思想倾向,似有转变。党锢之祸后他没有避乱全身,仍在政界活动,就任荆州刺史后兴学弘儒,这些都表明他服膺儒术,积极入世。

《三国志》[1]卷六《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表曰:“宗贼甚盛,而众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良曰:“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表顾问越,越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表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上引最后一句,典出城濮之战。晋寡楚众,文公问计,舅犯主张诈伪,雍季表示反对。文公用舅犯之计取胜,封赏以雍季居先,认为舅犯之计是一时之权,雍季之言是万世之利。文公君臣对语,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义赏》和《韩非子·难一》,后见于《淮南子》卷十八《人间训》,三者内容略同。刘表读过这三种书的哪一种,尚不好决断。姑置于此,俟后再考。

刘表有致袁谭、袁尚二书,久已证明为王粲所作,今入《王粲集》。马国翰曰:

史称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毋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由此观之,表于《尚书》《诗》《礼》《春秋》并有撰述,以故名高八及,为海内所称。今悉湮沦,良为可惜。[8]126

《五经章句后定》由刘表审定署名,确有可能。马国翰说刘表于《尚书》《诗》《礼》《春秋》并有撰述,似乎并无证据。

刘表著作,见诸记录的有《周易注》,或称《周易章句》。其《易》学是否得自王畅传授,实不可知。《隋书》[9]卷三十二《经籍志一·经部》:

《周易》五卷,汉荆州牧刘表章句。

《经典释文》卷一《序录》:

(《周易》)刘表章句五卷……《中经簿录》云注易十卷,《七录》云九卷,录一卷。[10]《序录》9

则晋时尚有十卷,隋唐时散佚一半。《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甲部经录》易类:“《周易》……又五卷,刘表注。”《新唐书》卷五十七《艺文志一·甲部经录》易类:“刘表注五卷。”

刘表易注,《经典释文》成于隋,《隋书》成于唐,均作《周易章句》。查《隋书·经籍志》和《经典释文》,马融、荀爽易注,名为章句,郑玄、宋衷易注,则名周易注,区别明显。笔者推测,刘表著作名称,似当作《周易章句》。唐以后因为散佚,或许就易名为周易注了。

今仍以上述三书所引为本。刘注数量太少,兼多为音字训诂,不仅难窥全貌,亦且“阙略难考”。以下从文本,训诂,注解三方面来简要分析。

其一,文本。下表以刘王相比为主,其他诸家择要录之。以《经典释文汇校》卷二《周易音义》为主,只注页码,出于他书者另注。字体加粗者即各家异同处。

表1 刘表易注与诸家之比较

据此表,刘表易注文本,有一条同京本,其余与郑有同异,与马有同异,与王弼有同异,与荀本则更多不同。具体与王弼本比较,刘表易注除以上表格所录外,未见分析刘王异同,亦不敢轻言皆与王同。可见,刘表易注文本,亦自有特色,故其易学亦必有独特之处。

其二,训诂。据《经典释文》卷一《序录》,刘表与宋衷易注均为十卷,梁时似乎尚存完本,至陆德明撰述时,刘注只存一半,宋注只少一卷,而《经典释文》引录刘表音义十余条,宋衷只有两条;另外,《经典释文》又引宋衷《世本注》训诂内容。所以,笔者推测,宋衷学术非不重训诂,只是宋氏易注中训诂比重和特色或不及刘表易注明显。若如此,则刘表易注重训诂,或者更接近马融易学。

下引以《经典释文汇校》卷二《周易音义》为主,括号内为页码。另据(清)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下同);(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分别注页码。

1.大畜:曰。刘云:曰犹言也。(43-44)

2.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刘云:牿之言角也。(44)

目前临床上常有妊娠足月的孕妇具备引产指征需适时终止妊娠。足月妊娠引产可以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的发生,对母婴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妊娠达到41周的孕妇,胎儿发育成熟,宫内出现不利于胎儿生存的因素,应该立即采取引产措施[19-20]。根据美国FDA批准的引产药物中,临床使用率较高的为缩宫素和前列腺素制剂,根据临床多项研究[21-22],含有PEG2的前列腺素制剂对于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孕妇,具有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引产成功率高的临床效果。地诺前列酮栓是被认为较为安全和有效的药物之一,其主要成分是前列腺素E2(PEG2),在中晚期妊娠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9,22-26]。

3.大畜:六五,豮豕之牙。

刘云:豕去势曰豮。(44)此条本于《说文》。

王弼注:豕牙横猾,刚暴难制之物,谓二也。五处得尊位,为畜之主。二刚而进,能豮其牙,柔能制健,禁暴抑盛,岂唯能固其位,乃将“有庆”也。(《王弼集校释》上册,第349页)显然,王弼解豮,为防止或抑制之意。孔颖达等人解释此字,虽各有微殊,大致与王相同(见《王弼集校释》注释[一四])。刘表此注则相去甚远。

4.颐:六四:……其欲逐逐,无咎。

刘作跾,云远也。(44)

5.习坎:(卦名)

刘云:水流行不休,故曰习。(44)。

王弼注:习,谓便习之。(《王弼集校释》上册,第361页。)

王注直接取义,不着物象,更为简洁。

6.习坎:坎:本亦作埳。

京刘作欿,险也,陷也。(44-45)

王弼注:坎,险陷之名也。似本于京刘。(《王弼集校释》上册,第361页。)

7.习坎:《象》曰:水洊至,习坎。

刘云:洊,仍也。(45)

洊,《说文》:“水至也。”《尔雅·释言》:“再也。”陆绩注:“水再至也。”刘注似本于《尔雅》,表述略有不同。

王弼注:重险悬绝,故“水洊至”也。不以“坎”为隔绝,相仍而至,习乎“坎”也。(《王弼集校释》上册,第363页。)“相仍而至”,似是本于刘注。

8.习坎:上六,系用徽纆……

马融云:徽纆,索也。(《周易集解纂疏》卷四,304)

郑玄注:爻辰在巳,巳为蛇。蛇之蟠屈似徽纆也[11]424。

刘云:三股为徽,两股为纆,皆索名,以系缚其罪人矣。(《周易集解》卷四,304)(《经典释文》卷二同,少“以系缚其罪人矣”一句,45)

按郑注之意,“徽纆”似也训“索”,不过他从爻辰出发,得蛇之象,再以蛇象喻徽纆,仍以象数为重,解经思路显然与马融不同。刘注当本于马,不过比马注稍详。

9.习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

“寘”,刘作示,言众议于九棘之下也。子夏传作湜。姚作寔,置也。张作置。(45)

10.咸:九四,憧憧往来……

马云行貌。王肃云往来不绝貌。刘云意未定也。(46)

11.睽:掣。

12.损:徵。

郑云犹清也。刘作懲,云清也。(49)

13.损:窒。

郑刘作懫,止也。(49)

14.《系辞下》: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刘作臧,善也。(61)

另:家人:……嗃嗃。

马云悦乐自得貌,郑云苦热之意,荀作确确,刘作熇熇。……(48)本条虽不见刘表训诂,从文字推测

刘注可能接近郑注“苦热之意”。

据以上诸条,刘表训诂,有采自《说文》者,有与马同者,有与郑同者,亦有不少自得之见。马融易注今残存一百多条,据尹锡珉分析,一则重训诂,影响巨大;从郑玄到王肃,无论象数派还是义理派,都采取训诂之说;二则兼采象数和义理[12]22-23。郑玄师从马融,亦重训诂。刘表易注训诂,受马郑影响不小,从上述十余条来看,同于郑者多于同马者。

其三,释义。刘表《周易章句》简明朴实。

1.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宋衷注:昼夜不懈,以“健”详其名。(《周易集解纂疏》卷一,38)

《周易正义》孔疏引刘表云:“详其名也。”

刘注似与宋衷相同。

2.《颐》:《象》曰:山下有雷,颐。

刘表曰:山止于上,雷动于下,颐之象也。(《周易集解纂疏》卷四,285)。刘表取象,全本于传文,不过略作解释,颇有训诂意味。

3.《谦》:《象》曰:地中有山,谦。

刘表曰:地中有山,以高下下,故曰谦。谦之为道,降己升人。

山本地上,今居地中,亦降体之义,故为谦象也。(《周易集解纂疏》卷三,196)

谦卦上坤下艮,据《说卦》,坤为地,艮为山,故卦象为地中有山。刘表此注根据《说卦》卦象推演,由卦象显示的地山相错,得出高下相错,推及降己从人,从而得出“谦”的结论。这一解释既不出卦象,又比较合理,未作太多引申发挥,总体风格与宋衷近似。

以上三条,虽取象数,均本于《周易》经传本有的物象和理象(如乾为健),且只及卦象,爻象及其他象数方法均未用到。当然,这三条不能说明刘表全部易学中象数到底占多大比重。至于义理方面,则简洁明了,较少附会[13]。

张惠言《易义别录·周易宋氏刘氏》①张惠言.易义别录[M].学海堂《皇清经解》卷一二四三.:

景升章句尤阙略难考。案其义于郑为近,大要两家皆费氏易也……

刘表训诂取义同郑者稍多,张惠言说其于郑为近,或为有理,至于判断刘注出自费氏易,似乎推测多于实证。

马国翰辑本序曰:

书在隋唐时已非完帙,今更散佚无传,惟就释文及正义,李氏集解,晁氏吕氏古易所引,录为一卷。其文字解说与今易异者,……皆足以备考订之助。……得此卷与宋氏注合而玩之,虽賸馥无多,犹足资沽丐云尔。[8]126

马氏态度审慎,未判定刘表易注渊源及派别,只言其文字可资考订,注释足资沽丐。

从仅见条目来看,刘表易注勉强可以总结出三点:一是重训诂,释音义;二是象数简单;三是重义理,少附会。这两者似与宋衷解易风格相同。

《晋书》[14]卷十二《天文志中》:

图纬旧说,及汉末刘表为荆州牧,命武陵太守刘睿集天文众占,名荆州占。其杂星之体,有瑞星,有妖星,有客星,有流星,有瑞气,有妖气,有日月傍气,皆略其名状,举其占验,次之于此云。

……汉京房著风角书有集星章,所载妖星皆见于月旁,互有五色方云,以五寅日见,各有五星所生云:

……张衡曰:“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荆州占》云:“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见之国,为饥为凶,为善为恶,为喜为怒。……”

据上引,《荆州占》作者系武陵太守刘睿,受命于刘表而作,内容为集天文众占,即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并非自创,卷数不明。

《隋书》[9]卷三十四《经籍志三·子部》天文类:

《荆州占》二十卷,宋通直郎刘严撰。梁二十二卷。

并无刘叡书。

唐日本国见在书目:“《荆州占》廿二卷。”[15]《子部十一·天文家》《旧唐书》[16]卷四十七《经籍志下·丙部子录》历算类:

《荆州星占》二卷刘表撰。又二十卷刘睿撰。

《新唐书》[17]卷五十九《艺文志三·丙部子录》历算类同。如此,则书名为《荆州星占》,同名异书,共两种,一为刘表撰,二卷本;一为刘睿撰,二十卷本。刘严之名此后不见。此书至迟入宋后大概逐渐散佚。郑樵作《通志》[18]时只存一卷。《通志·艺文略第六》天文类:

《荆州占》,二十卷。宋通直郎刘严撰。《荆州刘石甘巫占》一卷。汉荆州牧刘表命武陵太守刘意集甘、石、巫咸等书之占,今存一卷。

姚振宗指出,刘意当为避宋讳而改[19]《子部·天文类》。刘严所撰,则似沿袭隋志说法。《宋史》[20]卷二○六《艺文志五·子类》五行类:“刘表《星经》一卷,又《星经》三卷……《荆州占》三卷……刘表《荆州占》二卷”。不仅散佚严重,书名亦有变动。故正史如《续汉志·天文志》,《史记》索隐,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诸书所引,或作《荆州星占》,或作《荆州占》。是书今已不存,以《开元占经》保存最多。

刘严不详何人,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21]《数术志内篇第五》曰:

案《开元占经》引之最详……严不详何人,宋书无传,唐世系表有刘彦英,云宋给事中通直散骑常侍,疑即刘严,彦英盖其字也。占所引《荆州占》,或有严书,亦未可知。《初学记·天部》引北辰,中宫部引少微,《类聚》一引箕星乙巳占,八引篷星则皆称荆州星占。《周礼·春官大宗》疏引文昌六星,称武陵有识之士星传,此数条确系叡书。

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22]《子部·天文类》曰:

康案:唐志于刘叡书外别出刘表《荆州星占》二卷,据晋志则刘叡书即刘表书,唐志误分之。《通志》又作刘意,《崇文总目》亦同,未详孰是。《续汉书·天文志》注及《御览》卷七屡引《荆州星占》,又卷四引一条,载皇后救月蚀仪。

曾朴推测刘严姓氏,或有道理。曾、侯二家对此书作者的分析,始终未能确定,或以为刘严亦撰此书,或以为刘表书即刘叡书。按唐志一书而二人,且卷数不同,似有所本。姚振宗《后汉艺文志》[19]卷三《子部·天文家类》以为二刘各有撰述:

刘表《荆州占》二卷

刘叡《荆州占》二十卷

……按续汉志及周礼疏所称引,则表所作者,谓之经,叡所集者谓之传。隋志有《荆州占》二十卷,宋通直郎刘严撰,梁二十二卷,无刘表刘叡书。新唐旧志有二刘,无刘严。意者严纂合二刘经传二十二卷,以为一编。隋志误题严姓名,旧唐志始分析,著录卷数相符,即七录之二十二卷也。表在荆州二十年,至于郊祀天地,拟议社稷,欲籍以观时变,故有此作。严以通直郎而别为《荆州占》二十二卷,揆以事理,岂其然乎。其书集天文众占,不仅星占一端,隋志所题,与《晋书》所称合,盖其本名。诸书引见甚多,《开元占经》引之尤夥。

笔者以为,姚说似为周全。故刘表亦于星占有所撰述。此亦可见其仍重视传统汉学的术数之学。

附录:刘表学术思想,见于上者,似无道家影响。《经典释文》[10]卷一《序录》称:

《想尒注》二卷。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鲁字公旗,沛国丰人,汉镇南将军,关内侯。

按即《老子想尔注》,其作者问题长期归属不一,或云张鲁,或云张陵,近代敦煌发现此书手抄本残卷。饶宗颐先生撰《老子想尔注校证》,基本确定作者为张陵:“当是陵之说而鲁述之;或鲁所作而托始于陵,要为天师道一家之学。”[23]4研究者多接受饶先生结论。所云刘表所作,已经可以排除,当系刘张二人官爵相近致误①如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中牟钟鉴先生所撰《汉代中后期道家思想的演变和道教的产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89页。程元敏:《季汉荆州经学》(上),载《汉学研究》1986年6月第4卷第1期,第218页。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卷)第38-39页。。

综上所述,刘表本人服膺儒术,思想比较开明。他任用擅长古文经学的宋衷为五业从事,说明他对古文经学至少是包容认可的。其思想学术因无完整著作传世,颇难详考。他应该修习《礼记》等经,于《周易》颇有研究,且似乎注重训诂,注释简洁。他下令编定《五经章句后定》,且仍用《仪礼》,似乎说明他深受传统经学的影响。此外,他组织编写《荆州星占》,说明其思想体系中天人感应论仍占据重要地位。

[1]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M].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1.

[3]范晔.后汉书[M].李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4]王夫之.读通鉴论[M].舒士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

[5]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何焯.义门读书记:中册[M].崔高维,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7]干宝.搜神记[M].汪绍楹,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8]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第1册[M].扬州:广陵书社,2005.

[9]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0]陆德明.经典释文汇校[M].黄焯,汇校.黄延祖,重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

[11]安作璋.郑玄集:下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2]尹锡珉.王弼易学解经体例探源[M].成都:巴蜀书社,2006.

[13]余鹏飞.刘表易学浅探[J].襄樊学院学报,2009(9):5-8.

[14]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5]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16]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7]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8]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9]姚振宗.后汉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5.

[20]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1]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M].北京:中华书局,1955.

[22]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5.

[23]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A Brief Exam ination on Liu Biao’s Thought and Academ ic Research

QU Anquan
(Institute of Xiangyang and the Three Kingdoms’s History&Culture,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es,this paper inspects the ideological tenden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Liu Biao,especially his study on Yi-ology.Liu Biao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fucianism,so sometimes he was some conservative in academic research,but all-inclusive inwardly.

Liu Biao;Yi-ology;Three Kingdoms

K236

A

2095-4476(2015)03-0009-08

(责任编辑:陈道斌)

2014-11-06

瞿安全(1974—),男,湖北监利人,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

猜你喜欢

刘表荆州周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刘表: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甜甜的“蝴蝶茧”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虎狼之地难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