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中学生传染病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调查

2015-01-10胡琦邵雨薇王立先韩芸倩王增福韩雪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知晓率甘肃省传染病

胡琦, 邵雨薇, 王立先, 韩芸倩, 王增福, 韩雪梅

学校作为青少年的聚集地,具有易感人群密度高、接触频繁、年龄集中等特点,是各种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发场所[1],加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流动频繁,更容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和传播。学校传染病的流行或是暴发,不仅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解甘肃省中学生传染病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天水市8所中学1 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以减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水平随机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然后从区、县随机选取4所中学,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均作为调查对象,对样本量不够的班级,则随机抽取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补充。

1.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设计,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年级;重点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等)相关知识、行为方式及干预需求。重点传染病的确定根据甘肃省近几年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生的强度,传染病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危害以及防治的可行性等情况选取。调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因此调查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较好。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后,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现场发放1 252份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答卷,问卷经调查人员认真审核后,当场全部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χ2检验。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100%,行为形成率=被调查者正确行为项数/被调查者行为总项数×100%[2]。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中学生基本情况及对重点传染病知识认知比较

本研究共调查1 252名中学生,应答率为100%。其中初中学生616人,高中学生636人;女生549人,占43.85%,男生703人,占56.15%;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为16±4岁;汉族学生1 233人,占98.48%,其他少数民族学生19人,占1.52%。调查对象中,对于流行性感冒的知晓率最高,为72.60%,其次是肺结核为71.53%,最低的是流行性腮腺炎为65.56%。高中生在重点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1,P<0.001)。见表1。

表1 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认知情况

2.2 中学生传染病相关行为方式比较

初中生在发热症状处理和怀疑得肺结核行为形成率好于高中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和高中生在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咳嗽/打喷嚏的行为形成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中学生传染病相关行为方式比较情况 n,%

2.3 中学生对不同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的需求情况

从表3中可知,初中生认为非常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主要是听医生讲(为60.4%)、听老师讲(为49.4%),无效的有手机短信(为46.1%);高中生认为非常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是听医生讲(为63.8%)、课堂教具(为32.5%),无效的有手机短信(为48.3%)。初、高中生在传染病讲座、广播、报纸、网络、折页宣传单、小册子、黑板报、课程表、听老师讲及手机短信等宣传方式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现场咨询、电视、海报、教具、听医生讲、亲戚同学朋友介绍及观看录像等宣传方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中学生不同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分析 n(%)

3 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学生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居首位[2-3]。而对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是其获取知识和行为养成效果最为显著时期[4]。通过对8所学校共1 252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高中生对于3种传染病的知晓率要高于初中生,这与陈仁友等[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中学生对于传染病知识的了解随着年龄、接受教育程度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是中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知晓率仅为68.2%,低于中国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所要求的2010年城乡中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的这一标准。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将学校健康教育放在一个较重要的位置,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课堂教育,印发相关教材,多开展相关讲座,加大校园宣传力度;同时,还应对教师开展传染病教育及相关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应对呼吸道传染病。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在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咳嗽/打喷嚏等方面的行为形成率相似,这与杨建文等[6]研究的江苏省初中生在洗手、吐痰、咳嗽/打喷嚏等行为形成率要高于高中生这一结果不同。这可能跟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落后省份,经济水平较差,教育资源较匮乏,这就严重影响了受教育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反映到学生的行为养成上。另外,掌握的健康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行为的必然改变。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对行为有调节作用,而自我强化则是这种调节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在加强中学生对传染病知识认识的同时,还应不断强化中学生行为的表现,对中学生行为的养成给予高度的重视。

此外,在健康干预需求方面,中学生普遍认为听医生讲、听老师讲、设置健康教育的课程及实物教具是非常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而手机短信、广播、网络等无效。可见,传媒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因此,应重视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要求传媒人员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知识,制作更多有针对性的节目传播健康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得知识与信息[7]。而在学校教育方面,老师应采取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才能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促使其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 陈仁友,张芙蓉,尹爱田,等.城乡中小学生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干预需求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8(5):661-663.

[2] 孙荫众,谷桂菊.对传染病预防中公众与个体权益的伦理思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1):3-5.

[3] 刘欣辉,晋海红.,史瑞霞,等.甘肃省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66-67.

[4] Jedrzejewska B,Kalinowski P,Stachowicz A.Knowledge of healthy behaviours among teenagers attending selected schools of the Lublin region[J].Ann Acad Med Stetin,2005,51(1):65-69.

[5] 陈仁友,张少华,尹爱田,等.中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干预需求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527-529.

[6] 杨建文,冯向明,李世荣,等.江苏省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26-1327.

[7] 李晓卉,栗达,黄维,等.长沙市中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4):349-353.

猜你喜欢

知晓率甘肃省传染病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