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瑢老师二三事

2015-01-09贾志敏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老师

贾志敏

(一)

2014年春天,电话铃骤响,是袁瑢老师打来的。电话里传出袁老师急切的声音:“我一直惦记着你,你能来看看我吗?”

第二天,我即去拜访袁瑢老师。在上海老城区一条僻静的弄堂里,找到袁瑢老师居住了二十多年的住所。老式的公寓房,一梯多户,没有电梯,与近处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相比,实在有些简陋。很难想象这条寻常小巷里,正住着一代教育名家。

轻轻叩响袁老师的家门,开门的是袁老师的孩子。走进袁老师的家,发现书房简朴却又雅致,茶几上摆着一盆怒放着的水仙,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墙上挂着一幅匾额:“一代师表爱相随,教书育人品自高。”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看到我的到来,92岁高龄的袁老师开心地向我致意问好,笑呵呵地握着我的手说:“你怎么不常来看看我呀?我很惦念你呀!”她亲切的笑容、甜润的声音,让我备感温暖。袁老师的儿子悄悄告诉我,老人近日受腿疾所累,行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了。

我关切地询问袁老的身体状况。满头银发的袁老师思路清晰,神清气爽,目光安详,唯独腿伤复发,疼痛难眠,必须每日接受保健医师推拿按摩。

然而,一提起语文教学,袁老师变得神采飞扬,话语滔滔不绝。她说:“这几年出去不多,但老师们上课的视频,我还会经常观看。”

谈到当下的学校教育,袁老师不无忧虑:“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啦!一年级的课文四十几篇,那么多,那么长,你叫六岁孩子怎么受得了?课堂上,大量的资料补充,太多的课件播放,嘈杂的小组讨论,学生哪有心思静悄悄地读、扎扎实实地练呢?”

话匣子打开以后,话儿收不住了:“还有,社会、政府都在关注大学、中学里产生的诸多问题,其实,症结恰恰发生在小学里面。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从根本上抓起……”

从袁老师的神情和话语中,我感受到这位老人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装着课堂、装着中国的语文教育。虽然,她足不出户,但是对教育的热爱从未止步。

真是一位可敬可亲的老人!

(二)

书桌上放着一盏灯,很普通,暗红色的,灯座是圆形的,由底座向上伸展出两根弯曲着的铁管。铁管的顶端连着两个广玉兰花苞似的灯罩,典雅而秀美。

夜深人静,我便坐在灯下看书,读报,备课,写作。这是我一天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它看着我批改一本又一本作文,它伴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这盏台灯是袁瑢老师赠送给我的。记得一次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那天早晨,袁老师吃力地捧着它,徒步走进学校大门,递给了我。她握着我的手,深情地说:“让它为你照明,让它伴你学习。”我无语,但心灵的深处被震撼了。

我是在20世纪中期开始教语文的,其时,我无任何教学经验,只知道袁瑢老师是位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于是,我认真拜读袁老师的文章,学习她的教学经验,边学习边实践,终于会教书了。

“文革”结束,我有较多的机会观摩袁老师的课堂教学。袁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亲切的教学态度,朴实的教学语言让我折服。随后,有机会和袁老师零距离接触。我和袁老师一起评选学生作文,一起编写语文教材,一起去井冈山革命老区讲课,一起到深圳特区交流……1982年,她还为我班学生上了一堂课。她钻研深入细致,备课一丝不苟,上课从容自如;她言行举止随和而谦逊,俨然是一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长者。

198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约我等编一套看图作文的挂图。我提议画一幅“拜年”的图片,画面上表现的是两代学生给一位老教师拜年的情景。“这位老教师该是怎样的形象?”美术编辑征求我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说:“袁瑢老师就是。”挂图出版后,人们看了都惊喜地说:“那不是袁瑢老师吗?”

我是读着袁老师的书成长的,是踏着袁老师的足迹走向成熟的。?筻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老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