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教学的“五气”论
2015-01-09邵明祥
邵明祥
[内容摘要]中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改革和发展。探索新时代下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笔者总结了五气:要有灵气、接地气、有才气、一鼓作气、传递浩然正气。
[关键词]思品;教学;五气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竞争的、信息化的、创新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中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改革和发展,必须凸显“五气”——灵气、地气、才气、一鼓作气和浩然正气。
一、激趣导入先声夺人,要有灵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由此可见,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别开生面、情趣盎然、新颖活泼、机敏巧妙的导课,会像强大的磁场,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奠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的导入方法很多,如时政热点导入法、趣味故事导入法、讨论式导入法、漫画导入法、公益广告导入法、活动导入法等。不管哪种课堂导入方法都应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有利于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有利于师生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能力得到提升。
二、师生互动注重实效,要接地气
新课程十分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的课堂彰显生命的精彩,真诚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精彩的发言引来赞赏的掌声。但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性不强、为表演而表演、讨论流于形式、讨论的问题没有深度和意义、讨论时间不够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虚假的繁荣,表面的热闹是当今思品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思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的目的性要强,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培养什么能力和情感;活动的程序方法要明确,告诉学生该怎样活动;活动时间要明确,根据课堂内容和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给足学生思考和的讨论时间。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的“导演”,画龙点睛的“大家”。
教师在与学生的讨论对话中要自觉地“去中心、去权威”:在观点陈述次序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先发言;在观点表达方式上,教师应多用商量口吻;在学生观点较离谱时(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也要用心倾听。只有学生的生命得到切实尊重,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做到以理“悟”人而非以理“逼”人,以情“感”人而非以情“夺”人,才能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引爆积极的“情感动能”, 实现从“思想碰撞”到“思想共振”的提升。
三、教师驭课胸有成竹,要有才气
教师的“才”,最重要的是展现在课堂上。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其精彩度、影响力绝对不一样。如果你业务能力强,善于驾驭课堂,你可以像央视《实话实说》节目那样,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沟通心灵。如果你专业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嬉笑斥骂皆成妙语,你也可以像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里的大师一样潇洒自如,妙趣横生,让学生被你的才智、才气所折服。
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做到老,学到老,更新知识,创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实为师的底气。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四、“当堂训练”因地制宜,要一鼓作气
“当堂训练”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背记重要知识点,二是完成作业题。训练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 “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练一道就能会一类,宁可教师多费事,也不让学生做废题,要练出门道,练出智慧,练得精彩。
五、感悟提升要传递浩然正气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以“思想求异(不同观点发声)——思想碰撞(课堂讨论、辩论)——思想求同(归宿教学目标)”为主要基调的运作过程。
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键不在于演示和传导知识,而在于为知识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为知识的“价值化”“人格化”提供“正能量”。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社会现象,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和“最美”们生活在一个年代,从勇救学生双腿高位截肢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到身负重伤不忘履行职责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之风遍地尽吹,感动并带动更多的人向“最美”看齐,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姿态,激发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让我们珍惜“最美”们散发的正能量,做一个日常生活中“最美”的人。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