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策略研究

2015-01-09王超时遇辉蔡毅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物流产业

王超 时遇辉 蔡毅

摘 要: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框架和推进其规划建设的政策和策略。

关键词:物流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物流网络;产业体系共同化

中图分类号:F062.9;F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032-02

湖南作为中部重要的省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为南北通衢,东西贯通。随着经济的发展,构筑出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圈(长株潭3市为核心经济圈,岳阳、常德、衡阳、娄底、益阳5市为次级经济圈)的大格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物流,在这个大格局下,对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大物流的研究就显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就是指以长沙市为一级物流中心节点,株洲市、湘潭市为二级物流中心节点,岳阳、常德、衡阳、娄底、益阳为三级物流节点,由此构成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大物流的基本框架。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就是运用物流供应链思想,在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相关企业构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过程中,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强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协作关系,实现在长株潭城市群范围内跨组织的物流合作和整体效益优化的物流发展的先进模式。

一、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物流网络框架

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网络框架布局应该在分析长株潭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从而保证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区域物流系统网络布局的科学合理性。物流网络规划布局应层次级别清晰、功能定位准确,既能充分发挥物流网络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又能保证二、三级物流城市在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区域物流网络中的支撑作用。

(一)提高长沙市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建设水平,发挥其作为核心城市的聚集带动作用

长沙市是长株潭城市群最重要的城市,是湖南省的经济中心,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提高长沙市的长株潭城市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建设水平,强化其作为核心城市的聚集带动作用,对于长株潭区域范围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过程中,核心城市长沙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自身物流建设水平,推动整个城市群乃至全省范围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长沙市应该利用其工业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强、科教事业发达以及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优良的区位地理等优势,使其发展成为全省及周边地区产业、产品的物流中心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服务业,持续发挥其作为经济中心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使之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真正的核心城市。

(二)湘潭市和株洲市依托地理和产业优势,发挥承上启下的两级中心城市作用

株洲市和湘潭市各自有着自身的经济和区位优势。株洲市已建成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拥有冶金、机械、电力、纺织、机器制造、电力机车、机车车辆等重点工业,工业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占据重要地位。株洲市区还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京广、湘黔、浙赣三条铁路干线在市内交汇,京广高铁、沪昆高铁贯穿而过,天易高等级公路、上瑞高速公路、320 国道,京珠高速经过市区,流经全境的湘江终年通航。湘潭市区集中了全市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己形成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并拥有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交通条件同样便捷,京广、湘黔铁路过境,高速公路直达长沙、株洲、衡阳,湘江终年通航。两市在长株潭城市群中位居重要地位,应发挥各自的经济、区位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经济辐射能力,发挥它们在城市群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核心城市长沙市的“左膀右臂”。

由于株洲和湘潭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工业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产业优势明显,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城市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汽车和化工不仅是两市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依托,兼顾农副产品深加工、冶金、轻纺等主导行业,建立完善的大物流服务体系。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国际运输通道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大规模物流活动的集散地,大力加强物流园区的建设,以保障区域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转。重点建设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物流园区,增强辐射能力,扩大影响范围,进一步提高区域物流网络的运转效率。

(三)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三级节点县市的物流网络

根据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的实际状况,可将三级物流节点设在岳阳、常德、衡阳、娄底、益阳等县市,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工商企业较为集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加强和省内三个物流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在这些县市兴建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各种工业制造零部件如汽车零部件、粮食、农副产品、小商品等贸易市场,充分发挥它们的承载能力和集聚作用。一方面,它们是本地区物流配送网络的增长中心,肩负着完善配送服务体系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它们要以中心城市辐射节点的身份出现,通过物流通道与物流中心城市紧密衔接,保证区域内整个物流网络的正常运营。

二、依据“点- 轴”系统理论,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共同化的空间结构布局

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共同化的空间结构布局规划设计应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圈布局相融合,经济的强劲发展才会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需求,这是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物流产业共同化进程的基础和前提,两者相辅相成。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各市县的空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特征,依据“点-轴”系统理论,长株潭城市群的物流产业共同化的空间结构应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圈分布相匹配,也应该遵循“中心 -副中心 -经济圈 - 发展轴”的模式来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endprint

“中心”是指一个中心,即长沙市。长沙市是整个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中的极核,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壮大中心的人口规模,包括降低甚至取消人口流动的门槛、吸引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流入等,实行务实的政策,加强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协作,积极发展工业、商业、贸易、高科技的优势行业,提升长沙市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副中心”是指两个副中心,即株洲市和湘潭市。拥有两个与城市群核心城市距离相近、联系紧密,两者自身综合经济实力旗鼓相当的副中心,这是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共同化的空间结构最大的特点所在。两市作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合理地确定其发展定位和职能分工,对于加强主副中心之间联系,建立联动发展机制,促进整个城市群物流产业共同化的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圈”是指两个经济圈。以长沙为中心,以京广铁路、长潭高速、京珠高速、湘江为依托,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主节点,以3市周边的卫星城镇为次节点,形成长沙都市经济圈,此圈又可称为内圈;以长株潭3市为中心,以各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以长株潭城市群所属的周边13个市县及各主要城镇为节点,形成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共同化的经济圈,此圈又可称为外圈。

“发展轴”是指四条主要的发展轴。第一条发展主轴是沿京广铁路走向,形成以衡阳市、株洲市、长沙市、岳阳市为结点的纵向发展轴,向北连接经济发达的武汉市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经济圈,向南经衡阳、郴州可直达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第二条发展主轴是沿浙赣铁路-湘黔铁路,形成以醴陵市、株州市区、湘潭市区、娄底为节点的横向发展轴,向东经江西省和浙江省可到达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向西紧密连接湖南省广阔的中部和西部地带。这两条发展轴是城市群内发展水平最高的发展轴,集中了城市群绝大部分经济发展要素。第三条发展轴是沿石长铁路走向,以常德市、益阳市、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市区、长沙县为节点形成西北部发展轴,向西连接湖南省西北部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西北部主要的发展轴。第四条发展轴是沿湘东铁路走向,以长沙的浏阳市、株洲的醴陵市和攸县为主要节点形成东部发展轴,它不但是长株潭城市群东部主要的发展轴,也是湖南省东部地区主要的产业经济带。这两条发展轴是长株潭城市群内次一级发展轴。以一个中心和两个副中心,依托四条主要的发展轴为通道,沟通城市群两个经济圈层之间的联系,形成分布合理、发展轴线清晰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和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井”字形空间结构。

三、发挥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出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政策

政府对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推动作用是巨大和必不可少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口岸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与协调工作。根据国外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应纳入全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与城市群的目标定位相结合,与所在地区的发展远景和运输条件紧密结合,并在地价上予以特殊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可采取集中和联合的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成片开发,并采用企业化模式对现代物流园区进行开发和管理。

在政府部门组织做好长株潭“3+5”城市群的全面发展规划并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鼓励国内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的建设,可以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物流项目业主负责制的办法,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投入运营后的效益。物流基地的建设,要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合。政府部门对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可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和鼓励政策。

参考文献:

[1] 时遇辉.软系统方法在对供应链复杂系统柔性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采购与物流,2009,(10):66-67.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流产业
现代物流管理成本核算探讨
长沙市物流产业发展动因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互联网+”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基于GEM模型的现代化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和路径优化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SYH药业集团物流发展道路探析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新常态下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物流产业集群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