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主体地位
2015-01-09胡建忠
胡建忠
摘 要: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大多是“穿着旧鞋,走着老路”或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怎样让思想品德课“穿上新鞋,走上新路”,作者认为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做好学生学情调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乐学、自学、会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观念 方法 主体 教学实效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艺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促进学生最佳发展。通过深入课堂调查了解发现,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往往特别注重抓双基,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教学方法简单粗糙,单纯地灌输说教,这些做法使得思想品德课死气沉沉,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更影响教学实效。这样的课堂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呢?为此,我设计这样一道选择题:你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原因有哪些?A、学习基础不好;B、听课不太认真;C、思想品德课太枯燥无味,不感兴趣;D、老师上课不吸引我;E、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没意思,学习缺乏动力;F、老师不太关心我,与老师的关系不融洽;G、不知道原因。选A的占4%,选B的占3%,选C的占65%,选D的占17%,选E占5%,选F的占10%,选G的占不到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选C、D、F的共占92%。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必须做好学生调研,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乐学、自学、会学,这样课堂自然会变为生机勃勃的求知园地。下面具体谈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一、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前提和基础。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走“老路”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理念没有转变。所以,切切实实地转变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理念不转变,貌似有新意的课仍是老一套、走老路。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活跃的重要条件。思想品德课也一样,必须建立融洽,即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堂,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学生愿意并能充满自信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一位老师若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必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时代意识。教师在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同时,要善于把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相联系,用心观察和积累,把它们引入课堂,使课堂在理论与现实中穿行。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真正活起来,从里到外发生实质性变化。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要经常交替教学方法形成活泼的教学节奏,如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语言、情感感染法等。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同时注意方法的科学准确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三、做好学生调研,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活动,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这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等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依据,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根本,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基本。因此要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首先要到学生中对其发展的真实需要进行比较科学的调查,做好调研工作。针对学生发展需要的科学调研,是教师带着问题及涉及的问题框架,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过程观察、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问题的真实、系统信息,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实(学生的实际情况)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例如:我经常和学生聊天,这种聊天可以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意的;可以是个别访谈,也可以是集体访谈;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生活;可以谈学校,也可以谈家庭;可以谈交友,也可以谈兴趣和爱好。与学生谈得越细致具体,对学生的了解就越深入,从而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那么教学针对性就越强;聊天的范围越广泛,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的教育教学资源就越丰富,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总之,教师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真正让思想品德课穿上“新鞋”,走上“新路”,真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
[2]张利敏.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6)
[3]孙全军.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07).
[4]李美英.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