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2015-01-09彭爱雪

考试周刊 2014年93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数学课程小学生

彭爱雪

摘    要: 数感在数学学习中尤其重要,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数学素养。数感的存在会让我们对生活中很多运算的感受力更敏锐,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和解释一些客观现象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课程    数感培养

引言

数感,简单地讲就是人们对数字的一种感觉,是人有意识地理解数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利用数交流的一种手段。数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能用来表达,还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数感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对学生的各科学习都有重大影响,为以后更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尤为重要。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人们大多数都是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数学知识的,所以只有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在自己生活的空间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发展数感。例如刚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一般是通过一个具体而又形象的一个实物或者是代替实物的图片认识数字的,但是对数字的真实意义还是一知半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在校园中通过对校园中花花草草的数数,更好地让学生将数字结合于实物,从而更好地领悟数字的意义。当学生渐渐对较小的数有所了解,开始接触较大的数时,例如学习万以内的数字,教师不可能再将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学生数校园里的花花草草,因此,教师应该适时地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一些实物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我们学校有4000名学生”,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全校学生站在操场上的情景。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具体的且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对数的有更深认识,如果以后在学习中遇到类似关于数的计算问题,学生在头脑中就会自觉形成一个具体参照物。

二、在表达交流中形成数感

一位数学教育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数学史显示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并且培养其运用数字在生活中进行表达交流,真正理解数字的真实含义,形成数感。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数字描述身边所能观察到的事物,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让学生将数具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进行交流。对于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事物,例如:家庭的电话号码、父母的车牌号码、家庭住址的门牌号码,以及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等等。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将一些小的数字组合成一串相对复杂的数字,例如自己的身份证号,可以运用这些数字在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知道籍贯、性别、出生年月等信息。

在别人对某些事物运用数字进行描述时也应学会认真地倾听,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从而可以形成数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测量,每个学生都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方法,最后得到测量数据。例如对操场中央水池的测量,有的学生用卷尺直接进行测量,有的学生则借助另外一些比较好测量的实物进行辅助测量,先通过对一段绳子的实际测量,再算数池子对于绳子的长度,还有一些学生是使用步测的方式进行测量。在学习测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从而达到与别人交流的效果。

三、在估算过程中展数感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估算,这就不要求有精确的计算结果。估算是指对一个事物所大概估计或运算结果的大致判断。估算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但能帮助我们很快地掌握数学结果,还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所以重视对估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数感的发展。例如:新的一学期开始,学校要为学生买新的教材,假如一本是9元,每个班级有48名学生,每个学生需要2本书,问买这么多数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在估算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认为:20×48=960,最后的估算结果在该在480元左右。有的学生则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估算结果过大,实际应该不到960元,二是9×100=900,最后的结果比900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能够有这样的做题思路,并多给他们这样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尽量都表达出来,通过对别人做法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将估算演变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性方法,使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数感。

四、在实践应用中强化数感

小学生学习最好的方式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都会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解决学习过程发现的问题,对最后的运算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是数感形成的具体体现。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就是数学运算,学生在发现问题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其次才会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得到结果。解决同一种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所异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思维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例如:教授如何计算十二减五,让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的角色,从12个苹果中卖出5个,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能够得到很多计算方法:12-1-1-1-1-1=7;10-5+2=15;12-2-5=5,等等。在最后得到结果后,督促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反思,促进自己对数真正含义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对计算意义的理解有所加强,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的更好发展。

结语

数感来源于数学活动实践,又反过来对数学实践活动起指导性作用。培养数感不可能只是通过一节课或课本中的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过渡阶段,逐步培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敏锐的精确度,从而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数学课程小学生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农村初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方法
无痕培养数感有效提升数学能力研究
我是小学生
注重数感培养 丰富数学素养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