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医护一体化群发伤急救演练中的应用*
2015-01-09位兰玲王淑娟孙丽娜郭爱华
◆位兰玲 王淑娟 孙丽娜 郭爱华
责任编辑:吴小红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场所[1]。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群体伤害事件日益增多[2],对急诊科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3]。循证护理是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寻找证据并评判分析证据,最终应用于实践的过程[4]。它使护理由传统经验式实践转变为科学化决策及专业性实践,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革命性转型[5]。为提高群发伤急救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自2014年10月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医护一体化群发伤急救演练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该院分设东、西两个院区,实施集团化管理。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东、西院区急诊科54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纳入标准:从事急诊工作满1年;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35 岁以下。选取东院28 名护士为实验组,实施循证式演练;西院26 名护士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群发伤急救演练。演练前对两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与考核,在年龄、学历、职称及考核成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演练方法
1.2.1 成立管理小组 成立群发伤急救演练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3 名医院急救创伤学组专家、2名急诊科主任、2 名急诊科护士长组成。负责定期组织群发伤急救演练,评价演练质量,并依照《医院群发伤演练考核标准》落实考核。
1.2.2 对照组演练 采用传统情景模拟急救演练。由管理组成员预设场景,并规划急救程序。护士以工作年限、工作能力为依据进行组合,实现各组人力合理搭配,分接诊单元、救治单元、后勤保障单元完成预演练。在预演练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急救程序并练习,1周后完成正式演练。2014年10月-2015年1月根据不同场景共组织演练15 次。
1.2.3 实验组演练 分4 个步骤完成演练。
(1)循证培训。从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外请专家,对参与演练的全体人员进行循证知识培训并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内部培训直至合格。
(2)确定循证内容。由管理组成员随机设计场景,护士按照对照组人力组合方法完成人力资源配置,根据急救场景自行设计演练过程。2014年10月-11月进行预演练7 次,确定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①怎样提高组建应急救援队的高效性;②怎样提高检伤质量;③如何实现患者转运个性化;④如何实施分级分区救治;⑤如何提高危重患者救治质量等。
(3)查阅资料,寻找循证支持。选取2 名临床经验丰富且理论知识扎实的护士作为循证组长,组织护士针对预演练存在问题进行循证。循证来源于2009年-2014年MEDLINE、CINAHL 数据库、Cochrane 图书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关键词为群发伤、群体伤害、意外伤害、外伤急救等。检索得到相关中文文献95 篇、英文文献15 篇,阅读摘要及全文后筛选出相关文献43 篇,通过管理组讨论及护士实地演练,制定最佳演练方案。
(4)循证实践。2014年11月-2015年1月共完成演练8 次。针对人力资源集结配置、患者评估与转远、危重患者急救等进行改进。
①人力资源集结与配置。实施护士长—科主任—医务科—分管院长逐级上报,护士长将急救信息分层次扇形发出,迅速集结群发伤救治人员,启动应急预案。伤员数量≤3 人,由在岗人员进行人力调配;伤员数量4 人~7 人,启动一线听班,即当日休息护理组;伤员数量8人~10 人,启动二线听班,即当日接班护理组。护理组长在集结过程中根据能级(以护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岗位等为依据进行分级,共分为N0~N4 级,能级越高,工作能力越强)将组员拆分成多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2 名护士(N2~N4 护士1 名,N0~N1 护士1 名)。每个护理小组与1 名医生组成医护合作小组,参与急救演练。急救过程分接诊单元、救治单元、后勤保障单元,每个单元由多个医护合作小组组成,未进入分组人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②患者评估与转运。接诊单元要求医护合作运用新损伤严重度(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进行评分。NISS<16 分,佩戴绿色标识牌;16 分≤NISS≤50分,佩戴黄色标识牌;NISS>50分,佩戴红色标识牌。根据评分情况实施分区分级救治,根据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由后勤保障单元采取个性化转运,转运过程中需携带患者NISS 评估表。进入救治区域后,由救治单元医护合作在原有评估基础上运用国际初级创伤评估(Primary Trauma Care,PTC)再次评估并处置。
③危重患者急救。实施能级对应定位抢救,将患者位置分为头位、右侧位、左侧位,人员分为医生、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每位急救人员根据定位各司其职。
1.3 评价方法
1.3.1 急救演练效果评价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集中进行考核,共演练考核2 次,分固定场景演练与随机演练两部分。被考核者按原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急救,管理组以《医院急救演练评分表》为依据,分别从接诊单元(30 分)、救治单元(40 分)、后勤保障单元(30 分)3方面进行考核,每个单元救治组作为考核基本单位。
1.3.2 护士对急救演练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实施不记名调查。共发放问卷54 份,收回问卷54 份,回收率100%。问卷内容包括:(1)评价护士急救演练满意度,包括演练总体情况、演练方式、演练流程、演练先进性等;(2)评价护士演练后的主观感受,包括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等。
2 结果(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3.1 循证式演练提高了护士急救能力
实验组护士接诊单元、救治单元、后勤保障单元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循证式演练能培养护士发散性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及抢救能力(P<0.05)。循证式演练采用开放式急救演练方法,摆脱了以往演练脚本束缚,锻炼了护士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保证急救流程固定的基础上实现了急救措施的多样化,扩大了护士辩证化护理计划选择空间,使护理计划实施更贴合临床,更具有可操作性。
表1 两组护士急救演练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急救演练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士对急救演练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护士急救演练后的主观感受比较
3.2 循证式演练保证了演练科学性
循证过程保证了急救决策有据可循,多人循证保证了护士从多角度对救治过程进行评判,循证人群由考核组成员扩展到所有急救演练参与者。相关研究[6]表明,这种组织的形成有利于从自身有利资源出发,实现知识共享并加速创新,促进了有效资源的快速整合,保证了群发伤急救演练的科学性。
3.3 循证式演练提升了护士学习主动性和演练效果
实验组护士对急救演练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认为循证式演练更能提高护士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P<0.05)。传统急救演练为保证急救过程的一致性、标准化,在预设场景基础上对参与演练护士进行角色分配,要求护士按照预定流程各司其职,忽略了护士的主观感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循证式急救演练将护士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以开放式形式给护士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护士在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储备的同时,积极查阅资料,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演练效果。
[1]邹立群,陈忠兰.突发群体事件急诊护理的管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4):383-385.
[2]林绍鹏,林珮仪,江慧琳,等.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5):424-425.
[3]位兰玲,孙丽娜,王淑娟,等.医护一体化在群发伤救治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5):38-40.
[4]Fineout Overholt E,Melnyk BM,Stillwell SB,et al.Evidence based practice step by step:critical appraisai of the evidence:partⅠ[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10,110(7):47-52.
[5]胡 雁.循证护理实践 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3-5.
[6]郭 靓,张 炜,浦汉淞.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与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3,9(33):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