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使命任务要求 增强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

2015-01-09侯胜亮

国防 2015年4期
关键词:边防强军边境

侯胜亮

习主席在全国第五次边海防工作会议上指出,边海防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现实情况下的防卫管控能力。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作为国家边防力量对边境防卫管控的一种胜任程度,是边防建设的核心内容。学习领会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就是要从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新形势下我国边防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凝聚军地合力,密切协同配合,加快建设步伐,为维护边防安全稳定提供可靠的能力支撑。

一、坚持强军目标牵引,加强边防管控能力建设

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向全军发出的强军动员令,也是边防建设的根本遵循。边防武装力量是边境防卫管控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只有在强军目标统领下,才能有效履行边防使命任务。一是坚定强军理想信念。边防武装力量必须坚持用强军目标凝聚思想意志、统领边防各项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哨位就是战位、执勤就是战斗”的意识。不断铸牢强军之魂,努力把边防武装力量建成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戍边之师。二是聚焦战斗力生成关键要素。要以有效履行当代边防使命任务为牵引,扭住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坚持突出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这一核心,始终把工作重心聚焦到“能打仗、打胜仗”上来,自觉把能力建设作为实现强军梦的具体实践。综合考虑平战双重需要,深入研究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把提高边情感知、指挥控制、联合防控、应急处突、综合保障五种能力,作为综合防卫管控能力建设的着力点,精心筹划、聚力推进。三是打牢能力生成基础。建立与边防体系建设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是提高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的重要保证。要针对仍然存在的战备执勤不够规范、军事训练针对性不强、控边手段科技含量低、联防联管随意性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加强战备执勤规范化、军事训练实战化、控边手段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军地联防制度化、对外交往机制化的“六化”水平,夯实增强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的基础。

二、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构建一体化边境防卫管控体系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边防建设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发挥边境防卫管控整体功能,就是要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为契机,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军地一体化边境防卫管控机制,使边防系统的组织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一是建立精简高效的“联指”机制。边境防卫管控行动,参与力量多元,指挥关系多层,组织协同困难,必须建立统一高效的联防指挥机构,努力提升联合指挥决策效能。目前,虽然军、警、民各自力量均按联防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但由于工作性质和担负的任务不同,互相缺乏经常性的协同配合,常常出现领导临时补位、兵力临时抽组,联防行动还难以实现快速展开、有机衔接和高效运转。鉴此,应在边防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平战兼容、精干高效的一体化联防指挥部。制定科学权威的联防制度,搭建联编联动、快速反应的指挥控制平台,完善联防指挥方案。做到决策机制常“磨合”、指挥平台常升级、情报资源常预警,努力提升一体化指挥决策效能。二是形成多元一体的力量体系。针对边境防卫管控点多线长、交通不便、力量分散的基本特点和军、警、民不同的任务性质,按照“编强重点、编实保障”要求,科学整合现有管控力量,优先编实、编满、编强一线力量和机动力量,建立纵向机动、横向封控、全线贯通的边境综合防卫管控力量体系。一线力量以边防一线连为主体,与边防武警派出所、民兵一线分队和边检、海关等职能部门组成,优先编满编实;机动力量以边防二线机动分队为骨干,与边防武警中(大)队、民兵机动分队等力量组成,重点编实编强。同时,要注重加强纵深应急专业力量建设,确保在遂行边境地区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作用。三是创新协调一致的联防机制。实践表明,边境地区军、警、民一体化联防行动,必须抓住预案应对、能力运用、快速到位三个环节,实现以快制胜。其一,多案应对情况,实现联防前瞻化。要结合形势任务变化,及时修订各级各类情况处置方案。紧贴联防行动任务实际,搞好方案的衔接配套,使总体方案与分项方案、上级方案与下级方案、部队方案与友邻方案有机衔接,增强联防行动方案的可操作性。其二,合理运用力量,实现联防有序化。根据任务需要合理使用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联防的综合功效。适时预置力量,抢夺先机、及早应对、争取主动。在联防区域内实施全方位机动力量的动态配置,通过兵力的快速机动,达到及时向任务区域和目标聚集力量的目的。其三,密切军地关系,实现联防常态化。按照完成多样化边防任务要求,密切军地联勤、联训、联防、联战、联建行动关系,逐步实现由点线式联防向区域化联防转化,由传统联防向信息化联防延伸,由随机联防向常态化联防发展,由重点防控向完成多样化任务拓展,不断提升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

三、整合科技控边成果,完善信息化边境防卫管控体系

依托军地信息化建设现有成果,努力打造边境信息化防卫管控支撑体系,实现由人力控边为主向科技控边为主转变。一是搭建一体化情报信息处理平台。以军地现有情报信息中心(站)为枢纽,通过引接卫星过境、空情预警信息,整合雷达监控、新型巡逻车巡等侦察手段,建立集信息共享、联动整编、综合研判于一体的情报信息处理平台,提升及早感知情报预警信息,实现对边境情报信息的有效掌控。二是构建纵横贯通的信息化指控链路。采取手段拓展、系统融合、改造升级等方法,依托全军一体化指挥平台和专项网络,成体系建设守防区域内指控中心(站)、野战指挥车组,形成纵向联接上级、贯通一线,横向联接主要联防单位的指控链路,实现边防监控系统集成控制,保证重点地区、重要目标的实时监控和领导机关随时调看督查,提高动中指挥、全域指挥、精确指挥能力。三是完善军地兼容的联防信息系统。适应“大边防”建设需要,在现有军、警、民联防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能够转接联防成员专项网络的边情信息系统,实现边情信息军地衔接、横向联通、兼容共享,提高边情发现率和处置时效性。四是加强边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边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边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应从增强领率机关科技素养、培养专家型科技人才和提高基层官兵信息化控边技能等方面同步推进,全面加强边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边防信息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力。

四、不断改革创新,促进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生成

改革创新是促进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生成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一是在训练改革中提升能力。由于边境防卫管控任务繁重,边防武装力量勤训矛盾突出,训练难落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要在合理安排年度训练任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边防实际,改革创新组训方法。在内容上应突出防渗透蚕食、防恐怖袭击、防偷渡走私等重点,方法上应在完善边防部队总结出的诸如勤训结合、分步轮训等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通过训练改革提升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二是在加强依法管边控边中提升能力。边境防卫管控政策性强,影响面大,必须坚持依法治边的基本原则。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反映边防规律的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加强对边防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不断增强依法防卫管控边境的能力。三是在创新保障模式中提升能力。军地融合式保障是提高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通过整合基础建设资源,把边防军事设施建设与边疆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既要让军事设施建设为边疆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也要让民用基础设施在边境管控、防卫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积极探索利用信息网络搭建融合式保障平台,努力实现指挥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物流可视化、保障精确化的目标,确保平时应急和战时应战的需要。四是在借鉴历史治边方略中提升能力。“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国几千年的治边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经验与深刻哲理。通观中国历史上的边防,既有古代成功的治边方略,也有近代有边无防、有边弱防的沉痛教训。拓展思路,谋划未来,应钩沉史鉴,深刻领悟我国古代“恩威并施、修德怀远”“睦邻结盟、因俗而治”“屯田戍边、兴边利民”等成功治边方略,在深入分析研究和借鉴我国历史治边经验中提升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

猜你喜欢

边防强军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论唐代河西地区“同城”的边防地位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