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思维全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5-01-09伍志华

国防 2015年4期
关键词:军民深度融合

伍志华 伍 佳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式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同时强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制保障。要落实好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认真研究军民融合的新特点新规律,以创新思维全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由纸上谈兵向摆兵布阵推进

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繁重的综合性战略任务,既需要认真谋划,更需要全面实施。前些年,虽然从国家层面和军队总部到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队都已做了一些工作,一些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进入了实质性融合阶段,但总体上还停留在“纸上谈兵”上,很少进入实质性的“摆兵布阵”。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以党委抓统揽、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地方政府抓落实的方式,通盘考虑、逐级组织、全面实施。

一要科学确定融合项目。应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基本依据,围绕党的强军目标,瞄准打赢客观需求,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发展,积极统筹谋划,科学确定融合项目。融合项目应分为国家级、战区(军兵种)级、集团军级、师(旅)团级,通常由部队先提出,经当地国动委会同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会审论证后,按级上报把关审批,最终自上而下逐级下达明确。

二要对口落实融合单位。将所有项目的建用双方都明确到具体单位,指定责任人,明确具体落实措施和保障办法,达到所有融合项目都有人接、有人办、有人管,防止浮在上面、落实不到行动上。

三要提出具体融合要求。包括提出融合的技术性要求、战术性要求和质量要求。如结合高速公路设计建造,预设飞机跑道的数量、技术参数及与之相配套的加油(装载)设施建设标准;民用码头兼顾军舰停靠补给的技术要求;民用机场平战转换的具体要求等。

四要突出抓好融合重点。要突出抓好关键性体系建设,尤其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事关未来战争形态和国际格局的尖端技术融合,加强信息支撑体系、战略预警体系、战略反制体系、防空反导体系建设;要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军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好联合作战所必需的高素质指挥人才、技术人才、后装人才、政工人才;要突出战场基础建设,有序进行围绕机动作战、要地防空、海上联合作战搞好战场建设;要突出动员支前能力建设,组建集研发、生产、储备、维修于一体的支前保障中心;要突出抗反一体的基础工程建设,把人防指挥平台、空情报警设施、防空火器阵地、疏散隐蔽工事等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好。

五要加强融合项目的管控。各级各单位都应结合战备任务、作战需求,制定融合项目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适时组织好检查验收,确保有序推进。同时,加强建成后设施项目的日常管理维护,确保专项专用、平战结合、定期维护、常备常新,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发挥应有的政治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由单向主动向双向联动拓展

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军地双方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工程,既需要军队(地方)积极主动,更需要军队地方双向联动。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多数地区还基本处于军队(地方)“一头热”、上下运行“三节棍”状态,没有形成整体运作和强有力的双向联动。由单向主动向双向联动转型,是新常态下拓展军民融合渠道必须突破的瓶颈。

一要找准联动契合点。要找准军队建设和地方发展的接合点、共振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主要抓好机构联编、力量联动、装备联保、管理联控,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重在聚合力量,提质增效,主要抓好基础共建、信息共享、安全共管等主要环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重在军地共育、建用对接、双向互惠,主要抓好教育资源共享、科研项目共研、人才资源共用。在战场基础建设方面,要重在平战结合、统筹规划、融合建设,主要统筹好陆战场建设,提高机动作战保障能力;统筹好海战场建设,提高海上作战保障能力;统筹好空战场建设,提高防空反导综合能力。

二要健全联动政策体系。应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在搞好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逐步搭建军民互动的信息平台,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军队常规性研发生产项目(机密武器装备除外),公开发布信息,让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有机会与军工企业平等竞争、公平招标、公正经营,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走进融合行列。

三要完善常态化互动机制。把军民融合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到军事需求地方清楚、地方发展军队明白。融合过程中,军地之间要定期互通信息、互征意见、互联共管、互惠共赢,务求双向透明、动态融合、不断完善、协调推进。

三、由短期行为向长远发展深化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贯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始终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既需要快出成果抓紧推进,更需要可持续发展科学推进。这就要求各级各有关方面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急功近利,由短期行为向长远发展深化,务求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一要以宣传教育促进深度发展。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列入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党管武装例会、重大节日、征兵、民兵整组、学生军训等重大活动,依托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微信等媒介和面授等方式,进行以领导干部、现役军人、军地对口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政府机关有关业务部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的军民融合宣传教育,着重讲清新时期搞好军民融合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成功做法,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信息化条件下强军固防打赢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势所趋任务所需现状所逼,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和民众深刻认识军民融合的内涵、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参与支持的自觉性,营造关心支持军民融合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要以科学领导推进深度发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军队师以上部队机关和地方县(市、区)以上计发、工信、教育、规建、土管、交运、人防等职能部门,要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摆进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工作总盘子,下气力全面抓好落实。要善于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施策,敢于动真碰硬:将军民融合工作列入主要领导干部、分管领导干部和具体办事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军民融合工作常态化;将军民融合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和人大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内容,结合双拥模范城评比、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和半年、年终考评总结等,实施全面、量化、动态考评,科学评估,并将考评结果与经济利益、年终奖罚、个人进步挂钩,确保各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对军民融合工作紧抓不松。

三要以法治建设规范深度发展。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保障”战略部署为契机,力争尽快把法治理念深深扎根于军民融合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和各环节,引导军地各有关方面在军民融合工作中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做事靠法,引导军地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管理军民融合工作过程中带头守法、依法办事、科学决策,从根本上确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法治思维。要构建完善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对现行有关法规进行全面梳理,“维、立、改、废”相结合,制定、调整、补充和修订军民融合发展法律法规,着力解决不完善、不配套、不协调、不一致等问题。要建立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法治执行体系,依法确定军民融合发展中军队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并充分发挥相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法人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有利抢着干、无利绕着走、损利拼命躲”的痼疾。要建立严密的军民融合发展法治监督体系,发挥纪检、人大、法院、检察、审计等国家监督体系,以及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督促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行政,防止抓军民融合工作的“随意性、懒怠性、寻租性”。

四要以开拓创新引领深度发展。要积极顺应新时期军事斗争新要求,抓好主要方向、主要区域、主要环节的军民融合,同时统筹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深度发展;要积极顺应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动员组织地方高技术人才为国防科研、强军打赢、制暴维权做贡献,使军民融合触角不断伸向尖端领域;要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探索新常态下军民融合的特点规律,不断改进思路对策和具体措施,不断健全融合机制、完善融合体系、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创新融合方法、增强融合效益。创新是融合发展的金钥匙,也是融合发展永恒的主题。只要军地双方都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始终盯牢前沿并扭住不放,长期坚持思维创新、常创常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一定能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就一定能与军事科技发展相协调,与国家安全需求相匹配,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人民战争需求相适应,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更为坚实可靠的安全保证。

[1] 熊安东.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2014(2).

[2] 李克让.着眼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2014(7).

[3] 陈德亮.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后备力量转型发展.《国防》,2014(8).

猜你喜欢

军民深度融合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