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指向多元智能发展的捷径
2015-01-09沈军英
沈军英
在有限而宝贵的40分钟课堂内,教师如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才能用最少的言语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清楚合作学习的步骤、方法与要求?如何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怎样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与提升多种必要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我和同事经过五年的尝试,发现制订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导学单”,引领各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结合合作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合作方式、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热爱学习的天使。在小组合作导学单引领下形成的活力、高效的学习课堂,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以下我就低、中、高年级各举一例来交流自己的尝试探究。
一、妙引步骤: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
案例一:如一年级上册的“8、9的分与合”,课中设计了两次合作学习。
背景小贴士:“分与合”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成四段进行教学,2~5的分与合,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8、9的分与合》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相比,提高了教学要求。首先,教材不出范例,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获取知识。其次,要求学生有序地进行8、9的分与合,并且要求通过一幅图想到两种说法。
【设计】小组合作导学单
△内容:探索8的分与合。
△步骤:(1)拿出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每次移一个,说一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8。
(2)每人分一种,其他同学说出他的分法。
(3)看看小组内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交流提示:
(1)组中3、4号先发言,1、2号再及时补充。
(2)发言时声音响亮,倾听时认真仔细。
【设计】小组合作导学单
△内容:探索9的分与合。
△步骤:(1)每人拿出9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每次移一个,说一说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9,边摆边记录。
(2)在小组里说一说并校对你的分法。
(3)你们组一共有几种分法?
△交流提示:
(1)由4号同学先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并在尝试本上圈出与4号不同的地方。
(2)3、2、1号同学根据圈出的地方,依次补充、纠正。
思考: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合作意识和方法的培养阶段,所以,教师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导学单进行逐步引领。第一次导学单的第一项明确了合作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按规律有条理地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动手操作,变抽象为直观,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第二项“每人分一种,其他同学说出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学习过程,角色轮流,生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经历从形象到概念的过程,促进知识内化,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第二次导学单中,对9的分与合的探索不再是小组一起合作完成,而是在学生先独立思考,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然后在小组交流时对9的分与合进行补充与完善。第三条“看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提醒学生对刚才分的过程进行及时回顾整理,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与归纳能力。
因为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小组合作学习初步组建与重点培养合作方式的阶段,所以在小组4人中,老师帮学生按1、2、3、4进行编号,组长定为1号,学困生定为4号,中等生为2、3号(学生只知道自己在小组内是几号,并不知道号码的编排方式),逐步培养组长的管理能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时各人的职责,能根据导学单的提示及时组织小组讨论,调控小组纪律,有利于学生养成规则意识。交流提示部分,简短的两点就对发言顺序、倾听要求、合作目的均作出详尽的规定,明确了交流过程中每一个人的角色定位,提醒每个同学都要高效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了在小组内有序交流。任何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依托小组的力量去关注、帮助组内4号同学(学困生)理解不懂的问题。当任务完成或学习研究取得了进展时,大家一起享受其中的快乐。同一个号的学生处于同一水平,便于问题设计的难度和交流时间的控制,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妙用机制:让中年级学生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多彩
案例二: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其中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索新知12×10的口算方法。
老师适时给出如下设计:
小组合作导学单
△内容:探索12×10的口算方法。
△步骤:(1)先独立思考,每人至少想出两种方法。
(2)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你们组一共有几种方法,你会其中的几种?
△交流提示:
(1)组长指定发言顺序交流。
(2)认真倾听,然后纠正、补充。
(3)小组代表做好汇报准备。
思考:这一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得到正确的结果并不困难,但正确结果的背后却蕴藏着很多有价值的思维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单中的三点,呈现了一般探索新知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流程。讨论前,“先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形成自己的思想,交流时才能保证不同的思想在组内交汇碰撞,给学生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展示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出至少两种方法,逼着学生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又让学生体会了口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培养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能在组内完整地汇报自己的思考过程,再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每组至少有两名同学能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时流利地表达本组观点。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既理清思路,又互相启发、拓宽思路,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三,你们组共有几种方法,你会其中的几种?这就提醒学生在倾听时要反思别人的方法,及时内化,学会质疑讨论的技能,讨论语言要简洁,不偏离主题。当听不懂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真正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建了平台。
三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已有一定的组织、观察、分辨与调控能力,因此在小组分享方法时的三点交流提示,进一步培养了组长的调控能力,让组长结合组员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小组交流。同时也给小组成员提出了比低年级时更高一层次的倾听要求,及时纠正、补充,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大胆质疑,避免人云亦云和不知所云。这样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倾听方法,在无痕中养成倾听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妙借合力:让高年级学生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案例三:在六年级下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就出现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小组合作导学单
△内容:交流预习作业。
△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依次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评价:注重对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与交流表现,组员们对此做出合理的评价,并得到相应的星数。
第二次小组合作导学单
△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交流,每人用红笔及时画出自己的错误,改正、完善,再向小组汇报正确的思考过程。
△评价:随机抽取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再次交流批改,正确的小组得星。
思考: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三种能力:一是交流讨论中的自我辨析、归纳能力。即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善于反思自己原有不完善的地方,正确理解知识点,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展现思维的辨析。二是修正反思后组员间讲解互助能力。即积极表达修正后的意见,乐于帮助有需要的组员理解知识点,并在互助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三是合作过程中对自我、他人合理的评价能力。学会正确合理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并在不断的评价中推动小组合作意识与方法的完善。
从上面的两次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预习作业的交流合作要尽可能简洁,评价时可从学生的预习态度、积极参与等方面进行生生互评,互相监督评价,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合作交流后的收获与其以前的情形相比照,说明自己是否进步。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真实性、可比性,也更加合情合理,更公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这样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自信心就会自然增强,这种评价观所带来的自信力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功能。“成功→自信→自我激励→新的成功”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
特别是第二次合作学习,非常细致地明确了学生此次合作学习时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强调在积极表达的同时,更注重要求学生理解其他组员的意见,突出思辨、反思的过程,用红笔修正补充自己原来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接受正确的意见,最终达成团队的共识。评价机制也很有特点:随机抽取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再次批改,正确的小组得星,这种方式突破了优生代表汇报的一贯模式,引导学生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培养集体意识,要对每个组员负责。每个成员的任务是否完成、完成得好坏,不仅对自己很重要,而且对整个小组也很重要。在这种捆绑式学习下,每个成员往往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努力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并相互鼓励,为了自己的进步,也为了小组的成绩和荣誉,尽力挖掘自己的智慧,作出自己的贡献,使学生有一种体现价值的集体归属感,推动小组合作意识与方法的不断完善。随后组际交流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组际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
由于各年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智力发展的要求不同,所以在设计小组合作导学单时各有侧重。在这一研讨的路上,我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边改进。我相信,妙用小组合作导学单的引领,将成为更快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一条捷径。?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