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应打破的几个传统观念
2015-01-08陶小恒
陶小恒
摘 要: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但还是面临很多困难和阻力,其中之一就是:打破社会和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一些传统认识和观念,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改革;传统观念
一、打破传统高等职业教育观念
(一)打破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传统观念。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至今仍然在沿用。笔者认为这个目标不恰当。服务第一线就是服务企业基层,服务一线,中等职业教育就够了,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确实在西方国家教育系列中没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个说法。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提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系列,其中普通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学术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和技术研究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如果高职院校不打破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观念,仍然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二)打破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定位观念。在长期的现实中,高职教育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陪衬,久而久之,高职院校都习惯了甘当配角观念。在现代职业教育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办高职本科,这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有同样的发展通道。所以在定位观念上要改变。
二、打破传统职业等级观念
我国目前大学本科生就业困难,企业高薪难招到技术工人,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报考本科院校。稍加对比,就可以发现在我国传统的职业观念里还是学而优则仕,而从事技能型的工作不太被人看得起。这也是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一社会观念不被纠正,高职找不到优质生源,那么高等职业教育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三、打破传统的能力评价观念
(一)打破唯成绩论的评价观念。考试成绩是我国目前用来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也沿用了这一方式。但是高考已证明高职生源在应试能力方面没有优势,所以继续采用考试的评价的方式不能有效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设计出新的考核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打破统一评价标准的观念。在目前国情下,高考的统一标准有助于保证国家的公平和公正性。但在职业教育领域还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来考核所以学生,就很难正确的衡量每个学生的真实综合能力。这就是目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的问题,高分低能,同时很多在学校考试成绩不突出,表现一般的学生却在毕业后有很好的职业发展。这说明我们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标准不科学,我们不应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来制定学生的能力。
四、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一)打破传统教育观念。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创新了很多的教学方式,但更多还是表演成分,总体的教学观念还是没有多大的进步。还是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规模化教学。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但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的获取,教师的职责重心应转向技能、经验的传授,答疑解惑,个性化指导,共同学习和研究新课题。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更应如此。
(二)打破传统学习观念。传统学习观念比较狭隘,一般认为做和专业相关的事情才是学习,其他的就不是学习,这一观点和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作为职业教育,要打破这个观念。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包含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和学术型教育相比,更注重知识的广度。现代的学习观应该比以往学习内容更广泛,学习方式更多样,很多时候合理的有目的玩、旅游、聚会也是学习。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给学生更加宽松舒适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目前这一理念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五、打破教育是学校一个单位的事情的观念
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一个单位的事情,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实施者。职业教育更是如此,需要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相关团体的参与。比如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校需要大量的对口企业参与这个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为高职院校提供相关的顶岗实习岗位。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校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企业可以获得优秀的员工企业变得强大,企业强大之后政府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社会大众可以买到更好的产品。在此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制定保障政策,让全社会参与人才培养,让学校无顾虑的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晓勇,张菀洺.“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