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动力机制培养问题探析
2015-01-08唐志文
唐志文
摘 要:在总结县哉经济动力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湖南为例,分析了县域经济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动力机制;经济发展;资源配置
一、县域经济动力机制问题研究概述
关于县域经济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县域经济的地位、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零散的研究,如王兆平(2007)文章提出,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主导地位,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传统工业经济;周泽炯、滨兰(2012)文章提出,要根据区位特征、产业发展基础等县域实情,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才能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楚国良(2009)提出县域经济只有激发农村生产力和资源活力,才能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贾红军(2005)文中指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目前仅有闫永琴(2010)提出发展县域经济,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刘福刚(2010)提出,县域经济要转变发展方式,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至于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如何培育的问题,国内还很少探究。县域经济是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国外基本上没有关于县域经济的专门研究,但其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西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四大理论: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这四种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得到了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周密和完善。国内外已有理论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县域经济的动力机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借鉴。
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
(一)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不仅包括县域内的自然资源,还包括县域内的人力资源、资本、信息等。在前文的动力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然而资源的一大特性——稀缺性就促使人们去研究它的最佳配置以及如何实现这种最佳配置。构建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应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构建科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机制;二是构建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三是资本统筹配置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实现资本产出的最大化。
(二)区位优势共享机制。区位优势是指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农村与城市之间、县域与县域之间以及县域与外部之间各有各的区位优势,相互之间可以优势共享,共同发展。农村的生产资料丰富,可以为城市提供生产资料,城市的经济发达,可以带动农村的发展,城乡之间应该建立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进步机制。科技进步机制,是指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县域政府等组成的网络体系,以它们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县域新技术的开发及引进、改进和扩散、应用与推广,以此达到以科技进步促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教育人才机制。构建教育人才机制,一是要健全教育机制。首先加健全教育体育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扩大义务教育的范围,把义务教育的范围可以延伸到高中;其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把教育投入的重点放在农村;再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最后,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等;二是要健全人才机制。首先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要制定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理念,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再次,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五)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是资源在市场上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换来实现配制的机制,它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总体功能,是经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协调县域内资源(包括商品、劳动力等)的供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等。此外,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包括行政管理机制、政府领导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等因素。
三、促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湖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自古以“鱼米之乡”而著移。湖南要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二是要跨区域地调配利用自然资源;三是要利用法律手段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主要是解决自然资源产权关系问题,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消耗补偿制度。
(二)利用区位优势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湖南地处中部省份,区位优势显著,水陆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建设十分齐全,交通发达。湖南应该充分利用这优越的区位条件,加强对外开放。湖南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一是要加强县域合作,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国际化。
(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湖南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创新或引进先进的实用的科学技术,采取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引进和留住高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氛围与环境。
(四)重视教育投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唯一方式。湖南要想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在中部省区的前列,如果不能在教育和人才方面更加突出,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完善教育拨款体制,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适当增加一些专门针对农民的教育机构。
(五)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主要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并建立、完善产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二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主要是发展壮大工业园区经济,并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综合配套、相互融合的服务体系,以便为第一、二产业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供优质的各种服务。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质量。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我省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后的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问题,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让人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社保带来的幸福感。
(七)强化金融支持优化县域金融环境。湖南的金融业要抓住机遇,研究探讨新形势新阶段的农村金融发展机制,一是要优化县域内的金融环境,以增强各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二是要继续深化县域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导农村信用社做实资本和提高资本质量;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农村信用社发展再上台阶,通过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 年士萍.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理论思想的发展及启示[J].湖湘论坛,2007(5):19-25.
[2] 张 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9(4): 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