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文化 感受民谣魅力
2015-01-08宋瑞
宋瑞
【摘要】民谣的历史悠远,是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民谣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寻常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一种易於亲近的朴素特质,是一般老百姓的心灵之歌,勤劳朴实的泗水人民,在劳作之余,用朴素风趣的语言创造了大量民谣,给艰苦的劳动生活带来一抹轻松的色彩。
【关键词】民间 传承 民谣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25-02
2012年6月,泗水县洙泗小学幼儿园申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泗水民谣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作为课题组组长的我,在民间采风、民谣的收集整理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置身于一片钢筋水泥的森林,无论是生活在城市中,还是生活在偏远的山区的人们,几乎都有电视和报刊,网络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丧失了自然放歌的力量,古老的歌谣没有了,甚至连学龄前儿童刚学会说话就会哼唱流行歌曲。
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被视为与儿童语音、语义和语法发展并列的研究领域,已经逐步成为国际儿童语言研究的新热点 。纵观西方国家的育儿观,不光着眼培养孩子具有宁苦而不娇、家富而不奢,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更注重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的锻炼是多方面的,比如流传于民间的歌谣,都有很夸张的比喻,充满了童趣,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语言能力很有帮助。
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当今社会中,孩子们接触的书面形式的歌谣比较多,语言比较文学化,对口语化的民间歌谣非常陌生;大部分成人对民谣这种文化感到不屑甚至排斥,导致一部分优秀的民间歌谣逐渐被人忘却。除了农村一些年龄较大的老人,在含饴弄孙时偶尔哼唱一下外,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民谣了。
为了抢救泗水民谣这一宝贵的乡土文化遗产,充分利用我们地处农村,一些乡村老艺人、甚至每个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多多少少会说唱一些琅琅上口的民谣这一天然优势,我们选择《泗水民谣在幼儿活动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将民谣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去,是我们进行的一个大胆尝试。
二、民谣的特点
1、优秀的民谣,内容生动有趣,读来琅琅上口,形式活泼积极,对幼儿的各种活动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民谣的历史悠远,是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民谣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寻常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一种易於亲近的朴素特质,是一般老百姓的心灵之歌,勤劳朴实的泗水人民,在劳作之余,用朴素风趣的语言创造了大量民谣,给艰苦的劳动生活带来一抹轻松的色彩。
一些优秀的民谣,内容生动有趣,读来琅琅上口,形式活泼积极,对幼儿的各种活动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幼儿不能只局限于接受“阳春白雪”的语言,还要熟悉本乡本土的“下里巴人”的语言,这样才能丰富孩子的思维,扩大知识面,增加一种不一样的见识。
高高山上一颗桃
高高山上一颗桃,
青枝绿叶长到梢,
桃花开得般般大,
结的桃子有大小,
千风刮,万风摇,
摇不掉的是好桃。
花椒树
花椒树,搭拉枝儿,
上头坐着个小黑妮。
穿红袍,戴红帽,
砸着鼓,吹着好,
见了客人咪咪笑。
2、好的民谣思想健康,惩恶扬善,形式灵活,可诵可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打得鬼子嗷嗷叫
大公鸡,呜呜叫,
大军鼓,吹大号,
我们的队伍都来到,
穿军衣,戴军帽,
骑大马,拉大炮,
打得鬼子嗷嗷叫。
3、有些民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劳动人民借此讽刺现实,表达理想,所以带有较多的幻想和劝戒、讽喻因素。
日本鬼儿
日本鬼儿,喝凉水儿,
打了罐子赔了本儿。
上战场,挨枪子儿;
坐火车,轧断腿儿;
坐轮船,沉了底儿;
看你回国(读gui)不回国儿。
说俺长大了有出息
小板凳,四条腿,
坐在上头来写字儿,
爸爸喜,妈妈夸,
说俺长大了有出息儿。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為了抢救泗水民谣这一宝贵的乡土文化遗产。泗水县属孔孟之乡,“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是古老泗河的发源地,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深厚的泗河文化,泗水民谣是原生态的文化,也属于“濒危文化”。为使这种文化良好的传承下去,我们从幼儿抓起,将民谣带回家,使民谣重新走近人们的生活,唤起人们尘封的记忆。
2、在原民谣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活动、年龄特点,进行创编,拓宽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加精炼。在学习泗水民谣的同时,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和阅读量。
3、民谣在语言形式上适合儿童说话发音的习惯,内容上适合儿童思维特点,它们大都浅显易懂,简短押韵,易于学习、记忆,朗朗上口,含有一定的哲理,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将泗水的民歌、民谣、童谣、儿歌加以归纳分类,将各类民谣收集整理,编订成册,形成洙泗小学幼儿园的园本教材,进行特色教育,使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在研究中加以整合,与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机结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民谣是看不见的文化,凝聚着泗水人民的精神情感,是我们可以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老师与孩子家长多方搜集、整理,让孩子成为我们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的继承人。
参考文献:
[1]杨峰.《民谣的历史》.素质教育.2006.03
[2]吴启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才智.2001.09
[3]尚若水.《民谣的保存和发扬》.旅游纵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