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角的英语合作学习组长领导力研究
2015-01-08李清莉林慧华
李清莉 林慧华
【摘要】为提高合作学习效度,本文以学生视角研究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组长领导力。通过生动的个案访谈提炼高效度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共同特质,即个人魅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及执行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和受访者及笔者经验,提出个人成长法、总结积累法、以及组长交流培训三种培养提升组长领导力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合作学习 领导力 组长 学生视角 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58-03
一、引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自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90年代传入我国后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得到广泛的运用,实践应用与理论探索多数证明,“合作”让大多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大学生更容易也更快乐地掌握、运用英语。但是,合作学习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因照搬外国模式而造成“水土不服”、合作学习效度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重视及发挥关键角色——组长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学生视角研究合作学习组长领导力,并提出如何挖掘、培养、发挥领导力。
二、文献综述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把“合作学习”定义为 :“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此外,约翰逊兄弟的五要素说表明合作学习效果与组长的领导力密切相关。
传统的领导力研究聚焦于组织管理领域,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学生领导力领域的研究较少。但是在全球化时代,要求每个参与竞争的个体尽早了解和接受领导力发展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2] 因此,学生领导力,作为一种基于价值观、人格、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代优秀学生必备的素质。“20世纪80年代前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3]近年来,国内的学生领导力培养及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经历了从精英模式阶段到大众模式阶段再到普及模式阶段。[4]在合作学习领域,研究者也注意到将学生领导力与合作学习结合的价值,研究方法多为文献研究和量化研究,且多采用教师、学者角度。
本文则是通过学生视角,以一个英语合作学习“参与者”的角色,针对组长领导力问题,通过访谈和笔者自身经历,从“亲历者”的叙述中深度解析、总结提炼,从而得出具有启发意义和推广性的组长领导力经验和培养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小组英语合作学习效果差别很大。通过对各小组的分析对比,我们发现组长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以下三个问题:1.高效的合作学习组长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2.这些素质可否通过训练得以提升?3.如果可以该如何提升?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20名访谈对象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他们来自法学、经贸、财经、管理、政管等不同学院,排除了专业对于研究结果的干扰。经过仔细筛选,最终选出陈琛、林嘉葳和李熙洽(均为化名)三位组长作为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收集资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20名受访者并进行初步的开放和半结构性访谈,再对3名重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半年的深入追踪访谈;(2)整理归纳原始资料。(3)形成研究文本。对前一环节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出八千多字的重点研究文本。笔者反复研读,着力找出受访者的合作学习经历与本研究的结合点,对研究文本进行诠释和理论升华。
四、组长领导力特质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的某些特点,侯建辉认为高效领导者具备的特质主要有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智力、开放性等。[5]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视角的高效度合作学习小组长领导力的共同特质,主要是个人魅力、组织能力以及执行能力。
(一)个人魅力——气场
“他就是有一种能让我信他,服他,跟随他的气场。” 陈琛在评价她曾经的组长时如是说。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某个人作为组长的时候,大部分受访者用了一个词——“气场”。那么,究竟何为“气场”呢?
“气场”就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但是,个人魅力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有人将其描述为“点燃追随者激情和承诺的熊熊烈火,能够带来职责范围内以及超越职责的成果”。[6]李熙洽在访谈中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组长:“甲在第一次英语小组展示中担任组长。甲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突出,在组员中也享有较高的威信,他组织大家讨论分配任务做得有条不紊,那次展示得到很高的评价。而乙则比较内向,平常和组员也没有什么交流,他担任组长的时候,只是很随便地分配了任务,所以组员们都不是很有激情,最后表现很一般。”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个人魅力而非权力。尽管组长的个人魅力是无形并且难以衡量的,但对领导小组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组织能力——分工
合作小组在英语学习中作为一个整体,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去面对、完成共同的任务。只有合理分配任务,才能发挥每个组员的最大价值,挖掘组员的潜能,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和最佳表现。事实上,分工是最考验组长组织能力的环节。
首先,组长分工必须建立在对组员性格能力比较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长期固定的小组相对临时组建小组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长期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成员之间的熟悉度增加,组长对组员性格和能力各方面有所了解,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与表象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林嘉葳所在小组有一个组员,“他的英语带有很重的口音,可能是因为来自英语教育比较落后的内陆地区,所以他不到必要时刻绝不开口”,“那个时候我觉得很苦逼,居然分配到一个哪都用不上的組员。但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他的写作能力超强,还在全国性比赛获过奖。” 每个组员都有其闪光点,组长的任务就是了解、挖掘这些闪光点并在合作学习中合理利用。其次,组长要根据每个组员的特点分工。正如陈琛所说的,“小组的资源是有限的,最终的效果能否达到最大化,要看这个组长能不能利用好资源,充分发挥组员的优势。”
(三)执行能力——落实
除了个人影响力、清晰的计划和思路、明确高效的人员分配协调,组长还需要很强执行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极易产生“两极化”现象,出现“搭便车”现象。其后果则是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努力程度减少,以避免去完成全部的工作,即产生了“吸盘”效应。[7]这样极大地削弱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能达到合作共长的效果。
大部分受访者对于组员“搭便车的问题”都显得颇为无奈,有些组长甚至表示“那样我就只能帮他们做了算了。”但是有些组长则非常有原则地处理这个问题,认为帮其完成任务“并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李熙洽的方法是在任务上做适当的调整:“我会先考虑他的优势在哪里,再适当安排相应任务,如果他还是表现得很不耐烦,或者还是很敷衍地完成任务,我会在工作安排或者角色扮演上做些适当的调动,比如让他负责相对轻松、不重要的任务等。”而陈琛对于“搭便车”组员打的则是“心理战”:“我会展示其人的成果,让他有愧疚感;或者去关心他,问他原因,对他的迟交表示谅解,他自然会感到不好意思。”
总之,组长要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到方方面面,及时处理调整,使得小组合作计划得到落实。
五、培养组长领导力的建议
有人认为领导能力是天生的,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则否认遗传决定论,提倡教育万能论。领导学研究继承了华生的观点,提出领导者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伟大不是生就的,领导者是通过学习体验和指导形成的。[8]我们认为合作学习小组长的领导力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训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并参考相关文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个人成长法(The Personal Growth Approach)
大多数受访者都把提升领导力的重点放在自我提升上。陈琛表示“这是一种个人的提高,还是得靠自己。”事实上,在领导学研究中,学者们十分关注个人成长。杰伊·康格(Jay Gonger)通过对美国四大领导力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法及课程进行研究后提出个人成长法,他强调个人成长培训要与内在自我联系起来。[9]换言之,组长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内在自我,逐渐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领导模式。
(二)总结积累法(Accumulative Approach)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被戏称为“CPU(Crza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据调查,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不少于五次的小组展示,其中至少两次为英语小组展示,这无疑为锻炼组长领导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唯有不断地实践积累,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正如李熙洽所说,“一个组长的领导力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训练出来的,需要日积月累。组长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比总结每经历一次小组活动都会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总结合作的方法以及我获得了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提升。”事实上,这种回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从而使得组长能够高效地领导小组,达到合作学习价值与效果的最大化。
(三)组长交流培训(Leader Training and Sharing Approach)
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由于成员、经历等的相似性,导致出现的问题也具有同质性,这在面对相同任务的小组中尤为明显。正如陈琛所说的“同样角色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做同样的事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可能一样。”因此,建议教师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定期组织全体组长会谈,听取组长们这段时期的工作总结、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经验的分享。[10]
除了各种临时和非正式的交流,大学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组长培训或仿照美国大学给优等生(平均绩点3.0以上的honor students)开“领导力”课程,教授、学习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等相关理论,分析典型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升领导力。
六、结语
通过以上个案访谈,结合文献和笔者亲身经历,本研究分析表明: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组长的领导力对于合作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优秀的组长往往具备一些共同的特质,如具有让人追随的个人魅力,能够根据组员特点恰当分工,善于调停小组冲突及有效执行落实小组计划等。并且这些特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反思、积累、反馈、交流等)得以训练、培养、提升。组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以提升自我领导力作为切入点,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促进小组及其它组员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同时,大学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注重挖掘、培养、发挥组长的领导力,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内外合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1
[2]王芳.領导力早期发展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3:15-16
[3]孔令昭,冯柳青,耿睿.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初探——以京都大学GL工学教育项目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2,6:81
[4]崔文霞,张丹.美国马里兰大学学生领导力项目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3,11:19-20
[5]侯建辉.当代高效领导者的特质分析[J].领导科学.2011,11: 38
[6]达夫特.领导学原理与实践[M].第3版.杨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96
[7] 翁文艳.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几个基本问题.领导科学.,2012,14:27
[8] [10]牟新利,朱丹.浅谈高校中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角色[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39-140
[9]海克曼,约翰逊.领导学:沟通的视角[M].第3版. 译.王瑞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99、229、316
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效度研究(项目编号:1184613040)”
作者简介:李清莉,女,(1992,1—),汉族,广东汕头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本科在读,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培养训练项目小组负责人。
通讯作者林慧华(1979,4—),女,广东汕头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