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心理韧性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2015-01-08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际韧性研究生

张 雷

面对消极事件、压力困境,研究生在心理韧性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体差异。通过测量调查,对研究生心理韧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研究生心理韧性内涵

心理韧性是个人面对挫折、压力或者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应对和应激的正面结果。心理韧性的概念主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韧性,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是指个体面对严重威胁时,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 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即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 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即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会越高,反之,心理韧性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会越低。

具体到研究生心理韧性,它是一个动态发展、多维度的概念,体现着研究生个体在面对逆境、威胁、创伤或者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与有效应对,是研究生个体面临困境时的危险(不利)因素与个体保护性因子交互作用的适应性过程。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作为近几年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心理韧性对于研究学生的心理韧性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心理韧性是研究生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显示指标,是研究生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社会应激和应对压力的策略的直接心理状态。 笔者为了解研究生心理韧性现状和差异,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成人心理韧性量表(RSA)》等测量表,讨论不同性别、专业及家庭条件研究生之间的心理韧性差异,并了解研究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各因素、人格因素的相关性。

笔者选取桂林三所高校文科和理科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共发放1000份问卷,由主试统一讲解指导语,学生当场填写,然后统一收回。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最后有效问卷为945 份,将收集的问卷采用SPSS16.0 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量表及数据统计结果

心理韧性量表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于2008 年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共有2 个维度,5 个因子27 个项目,分别为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因素。 量表采用5 点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好。

1.不同性别研究生心理韧性差异比较

选取不同性别研究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男女研究生心理韧性的各自总分值,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研究生心理韧性的各因子及总量表得分之间的差异比较

表1 结果说明,男女研究生在目标关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韧性因子方面存在差异。男生因为社会角色和性别等原因,在情绪控制方面要优于女生,女生在遇到问题和困境时会表现得更为“情绪化”;但在积极认知方面,女生要优于男生,即女生在逆境或者挫折面前表现得更为乐观。考虑到女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会因为年龄、婚姻以及事业发展等因素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支持方面,男生相比较而言得到的家庭支持大于女生。 男女研究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人际协助高于男生的人际协助。也就是说在面对挫折、困境、威胁、创伤等消极事件和压力时,女生往往能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度过危机或者宣泄情绪。 造成男女生心理韧性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性格不同。总体而言,研究生阶段的女生比较男生要外向、活泼,更能通过自己的宽容、礼貌、关心以及合作等获得别人的认可与支持。

2.不同学科研究生心理韧性差异比较

选取不同学科研究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文科、理科研究生心理韧性的各自总分值,结果见表2。

表2 结果说明,文、理科研究生在目标关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韧性因子方面存在差异。 理科研究生在情绪表达方面比文科研究生“直率”、外显,面对困境或者压力时会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控制相对而言比文科研究生弱。但理科研究生面对创伤、逆境以及压力时会表现得较为积极乐观,能较好地辩证地看待消极事件。在家庭支持方面,由于理科研究生在就业、薪酬等方面要优于文科研究生,因此会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因专业研究、学习特点等原因,理科研究生团队合作形式和机会要多于文科研究生,在人际协助方面会获得较好的人际协助。

表2 不同学科研究生心理韧性的各因子及总量表得分之间的差异比较

3.不同家庭条件研究生心理韧性差异比较

选取不同家庭条件研究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家庭条件良好、一般及困难的研究生心理韧性的各自总分值,结果见表3。

表3 心理韧性的各因子及总量表得分在不同家庭条件之间的差异比较

表3 结果说明, 家庭条件不同的研究生在目标关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韧性因子方面存在差异。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由于经济方面因素以及性格等方面原因,情感较为脆弱,情绪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挫折和压力时,情绪控制比其他家庭经济条件的学生而言要弱,人际协助方面获得的资源也相对较少。 家庭支持因子及心理韧性总分在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之间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检验表明,在家庭支持因子中,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家庭经济一般与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之间差异显著, 家庭经济良好与家庭经济一般的研究生无显著差异; 家庭经济一般的研究生心理韧性总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良好的研究生心理韧性总分。

4.研究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采用Pearson 积差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 对心理韧性与总的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各因素的相关

表4 结果说明,研究生的心理韧性与总的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即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心理韧性水平就会越高。就研究生个体而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那么在面对消极事件时表现状态或者争取支持方面会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从而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如此将会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和认知结构有一定的作用。反之,研究生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低,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消极事件,甚至或更多地在个人情绪上表现为自责、抱怨及幻想等,从而不利于产生正确、合理的社会认知。 另外一方面,获得社会支持度高,研究生就会得到更多的保护性资源,自身的发展需要就会得到更多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培养自己的某些心理韧性特质如共情、目标与定向以及合作等,从而减少危险、不利、消极因素的影响。

5.研究生心理韧性与人格关系分析

采用Pearson 积差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各维度(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结果说明,研究生的心理韧性与人格各因素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内、外向是正相关,说明外向的人相对内向的人心理韧性更好。 心理韧性与情绪稳定性为负相关,表示情绪越稳定,心理韧性越好。心理韧性与精神质也呈现负相关,精神质得分越高,心理韧性越低;精神质得分越低,心理韧性越高。精神质得分高的人通常表现为自我中心、 冷漠、倔强、固执、冲动、敌意、攻击性、怀疑、精神病态,精神质得分低的人往往表现为无私、高社会性、富于同情心、关心别人、合作精神、顺从和适应社会。 这和前人研究出来的心理韧性与责任心、宜人性显著正相关是一致的。

表5 心理韧性与人格各因素的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不同性别、专业和家庭条件的研究生之间在心理韧性的目标关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韧性因子方面存在差异。 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各因素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心理韧性与人格各因素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内、外向是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为负相关,与精神质也呈现负相关。

2.建议

(1)注重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通过研究生心理韧性的专题测量,可以发现尽管研究生作为一个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但研究生在学科、性别、家庭条件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韧性的各指标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 这就需要在注重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细化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个体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男女生研究生心理韧性在人际协助方面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女生人际协助高于男生人际协助。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可以开展针对男研究生的朋辈咨询和辅导,通过发挥研究生朋辈间心理特点相近、兴趣话题相通的优势,使研究生之间打开心扉,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流,鼓励男研究生说出心里话,道出心中忧。 同时,学校可以选拔一些生活经历丰富、责任心强的研究生担任朋辈咨询员或者心理健康委员,从而及时做好研究生的心理疏导和交流,及时发现研究生中异常情况,从而做到及早干预。 另外,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研究生,除了做好经济方面资助扶持外,也要注意研究生的“精神扶贫”,建立贫困研究生的信心和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力, 这就需要学校一方面要做好研究生心理普测,科学测量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主动为研究生尤其是贫困研究生提供各种心理专题辅导,可以借鉴企业开展员工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形式,针对贫困研究生开展诸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拓展训练活动,使研究生围绕“我是、我有、我能”开展积极的心理认知,正确、客观地看待自身综合条件,不断增强自信心,使贫困研究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从而走出自闭和自卑,主动扩大人际交往,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认知,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与和谐。

(2)完善研究生成长的支持系统。通过对研究生心理韧性的研究可知,社会支持系统对研究生正确面对困境,培养积极乐观情绪,塑造自信,获得肯定评价和满足感具有积极作用。 家庭、同伴、社区及其提供的外部支持都是增强研究生个人心理韧性的重要资源。因此对于学校而言,也要建立研究生家校联系渠道,对于未婚的、年轻的研究生,学校要加强与其父母的联系;对于已婚的研究生,学校要加强与其家属的联系。 当然研究生阶段的家校联系不能像本科生阶段那样固定和教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创新交流形式,加强各方的信息沟通,从而共同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共同助力研究生的成长、发展。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韧性培养中的作用,学校应明确要求导师除了对研究生进行专业指导外,也要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关心、关爱学生,对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引导,从而使研究生成为“又红又专”心理健康的人才。

另外,因为研究生宿舍住宿人数较少、班级淡化等原因,研究生人际交往范围有缩小的趋势,要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扩大朋友圈,培养其宽容互助、诚信感恩、积极阳光的品质,使研究生在学术进步的同时,自身人格也不断完善。

(3)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对研究生心理韧性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心理韧性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以及社会支持、人格因素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群体特点,这就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心理韧性水平。 但各高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视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 忽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表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层级网络建设往往将研究生忽略在外;有高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新生入学之际会为每个本科生开展心理测评,并设立心理档案,但并没有为研究生开展心理测评和设立心理档案;有学校在本科生阶段开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而很少有针对研究生的心理课程和主题活动;在本科生阶段设有专职辅导员及心理咨询室, 而对研究生则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往往因为业务忙等原因无暇顾及研究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辅导。但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经济、人际交往、 婚姻恋爱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的压力和困难(惑),如果没有一个畅通的心理疏解和救助机制、渠道,研究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极端事件发生。

因此,就学校层面而言,应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体制建设,这也是提高研究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系统的必然要求。 通过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建设、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建设等,层层落实,层层负责,为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时帮助、指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和职业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和困境,不断提高研究生心理韧性水平。

[1] 金灿,崔文香.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4):76-77.

[2] 王勤勤.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11):1283-1287.

[3] 海松梅.当前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8-160.

猜你喜欢

人际韧性研究生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搞好人际『弱』关系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