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的对策分析

2015-01-0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辟谣谣言网民

罗 嘉

(华龙网,重庆 400010)

随着以秦火火、薛蛮子等为代表的网络名人大量公开造谣被依法处置,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遏制网络谣言的行动,最高检、最高法出台关于网络诽谤罪的司法解释,[1]网络谣言的治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公开的、影响力较大的谣言传播相对得到遏制。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的改变和发展,也使得网络谣言传播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拟以2014年在自媒体传播的关于“白娅倩准考证丢失”、“微信点赞收费”、“成都春熙路砍人”等谣言的传播分析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传播的变化,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措施,以期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新变化

以微博、微信、社区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话语权下移,网民发声渠道增多,传统媒体时期的去谣言化功能[2]减弱,增加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可能性。经过政府的谣言治理以及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自媒体环境中的全国性的、公开传播的谣言有一定的减少,但是谣言传播仍然存在,以下就2014年影响力较强的三起谣言传播进行分析。

表1 谣言传播比较分析图

通过对以上三种谣言传播的分析可知,此类谣言传播事件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3]都能够对社会以及公众造成相应的社会危害。但现阶段的谣言在传播环境上更加封闭、传播内容回归谣言本质、传播手段和方式更加倾向于草根、传播焦点模糊等新的变化。

(1)传播环境更加封闭,暗流涌动。在治理前,谣言传播范围集中于较为开放式的微博。2015年1月,据相关消息称微信用户量达7亿。微信由于自身功能的设定,与微博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增加了用户在传播不实消息时甄别的难度。现阶段,不实信息的传播大多通过朋友圈、QQ群等相对封闭的传播环境,外界的信息干预度减少,同时也增大了谣言传播的隐蔽性,形成了暗流涌动的特征。

(2)传播内容回归谣言本质。谣言治理后的新媒体谣言传播回归谣言的本质,它在内容上,具有公众关心的议题以及公众愿意传播的信息的双重角色。例如,高考准考证丢失、微信朋友圈收费以及极具社会危害性的砍人信息等,都是具有公众关心以及受到公众原意传播的特性。在特殊的时间段利用网民的心理特征,以此激化人们对信息传播的接受度和自我对信息的转发度。

(3)“熟人”传播路径更倾向于草根化的人际传播。现阶段的谣言传播在其传播方式上都存在自媒体特有的裂变式病毒传播,传播范围极广,影响的受众数量极大。但治理后的谣言传播缺少网络大V 等舆论领袖的作用,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上更倾向于草根化的人际传播,利用“熟人”等具有一定社会关联性的社会关系进行裂变式的传播。公众对于“熟人”——朋友、同事,具有一定社会关联的社会关系,在传播内容上更加乐于接受和传播。

(4)传播源头焦点的模糊性。缺少“大V”的网络谣言更加难以寻找谣言传播的源头,现阶段的网络谣言传播多为草根网民的随手转发,具有焦点模糊的特征,谣言治理难以找到信息源头,只能对信息本身加以验证。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的对策分析

伴随着人类语言文字的发展,谣言也在不断地传播。从传媒发展的角度分析,谣言的发展与治理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谣言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传统媒体的发展,由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把关和筛选,极大地削减了不实信息传播的可能性。第二阶段互联网的自媒体发展阶段,媒介话语权下移,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人人都成为谣言的关联者。此阶段,谣言的制造者和辟谣者话语权强弱的问题是辟谣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之一,[4]谣言治理应是谣言制造者与辟谣者话语权之间的一种制衡。本文就自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内容和渠道等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1)加大利用媒介技术监控力量。从媒介技术层面,提升技术的监督能力以及应用程度成为自媒体发展新阶段遏制谣言的重要方式。自媒体的发展属于大数据时代的内容之一,运用大数据的“云计算”模式,采用“智能搜索”等功能进行不实信息的监控和排查,以技术控制技术,遏制谣言传播。通过接入自媒体数据库的形式,利用智能搜索,监督和管理信息的发布以及真实性,必将有利于谣言传播的控制。

(2)提升网民的不实信息求证意识。通过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信息接收者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但对信息的甄别与核实的积极性不高。[5]网民的盲目从众以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的作用下,对于信息的辨识和求证意识较为薄弱。自媒体时代,由于谣言源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网民成为信息最直接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也是谣言传播中最直接受害者。因此,提升网民自身对谣言的求证意识,让谣言遏制于传播环节,是谣言传播的基础性方式之一。

(3)强化官方媒体及地方性官方媒体辟谣导入。谣言传播过程中,有部分官方媒体已经发现谣言传播的踪迹,并且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相关的辟谣信息。但是由于传播环境的限制,辟谣信息得不到全面的传播,在传播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官方媒体应及时导入辟谣信息,尤其是强化地方性官方媒体的辟谣导入。以重庆为例,在官方主流媒体华龙网定期增设辟谣专栏,以官方自媒体的形式,深入面对面、点对面、点对点的传播,提升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度,充分传达真实的信息内容。

(4)强化相关学术研究、完善网络谣言治理的法律体系。对于谣言治理后的网络谣言传播的处理,相关学术界应该强化对其内容、性质以及社会危害的研究,形成理论支撑。政府及立法机构对此制定出相对标准的方针政策,从法律上加以完善,在责任追究,源头处理上给予明确的处罚规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1] 郑艳.谣言:自媒体传播中的罗生门[J].观察与批评,2014(1下)

[2] 严励,邱理.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变迁[J].新闻爱好者,2014(1).

[3] 匡文波,郭育丰.微博时代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J].国际新闻界,2012(2).

[4] 谢能武.网络谣言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5] 唐小兵,梁涛.谣言传播中的集体行动逻辑初探[J].暨南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辟谣谣言网民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谣言π=4!
谣言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