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明理懂法”到“明理知情”

2015-01-07封琴

艺术百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声乐

封琴

摘要:声乐学习者通过了对人体发声构造、发声原理等声乐理论的学习,结合发声训练逐步美化声音,掌握科学歌唱的基本技术,养成正确良好的歌唱状态;着重训练咬文吐字、角色融合等技巧,培养灵动、婉转、通透的声乐表现能力,达到“声情并茂”“情字合一”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音乐艺术;声乐;发声训练;情感融合;理法情结合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on among Theory, Means, and Affection in Vocal Music Learning

FENG Qin

(School of Arts,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6)

一、声乐学习需“明理懂法”

声乐艺术的学习者首先要了解人身的发声构造、发声原理等声乐理论知识,然后通过针对不同声音条件个体的发声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来逐步美化声音。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训练的途径,掌握科学歌唱发声的基本技术方法,才能使歌声美妙动人。

何谓声、音呢?“说话靠声,唱歌靠音”,说明声与音有区别,“出口谓声,气走丹田谓音”。说明歌唱中声音是自下而上的线性运动过程。

《乐符传声》中说:“腔之高低,不系声之响不响也。盖所谓高者,音高,非声高也。”又说:“有力呼字,使人远闻,谓之声高;揭起字声,使之向上,谓之音高。”人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共同构成了演唱的“乐器”,声音线性运动的轨道上最重要有四个站点:第一是气息,第二是声带,第三是咽喉和口腔体状态,第四是共鸣位置。

关于发声训练有这样几点须要注意:

“审”:在发声前先听音准、听调性、审节奏,练声时所发第一声尤其重要,代表着歌唱者是否能一步到位准确发声,包括内外口腔、声音位置状态、声音流动路径等等方面确实不能忽略。“准”:字要咬准,“擒字如擒兔,每字如圆珠”,就是字不仅要咬准,而且还要咬出浆汁。字要见劲,因为字不见劲,歌词表达就会减色。见劲的方法是要唇齿舌协作取力,歌唱者吐字不清,缺乏清晰度,这种声音是失败的。字咬准了才能唱出歌词的意义。“稳”:即调性要唱得稳当贴切,不越规矩,要长短得宜,声要圆熟,腔要彻满。腔体运用要当用则用,不要乱用,“多了无益,少了不够”。调性抓稳后,在行腔运动时应腔高见“奋”,腔矮要“顿”,注意发音的高冲、俯抑、重、轻、高、低。腔高就必须高冲,矮腔就必须顿住,轻应松放喉咙,声在喉上;重则按捺其喉,声在喉下。

声乐学习中的气息训练是声乐学习的难点。明末清初徐大椿《乐府传声》主要论述我国传统的歌唱方法,“善歌者必先调气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候乃噫其词,既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之响谷之秒也。”氤氲自脐间出,也就是丹田气,可见气息的灵活控制运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重要性。气息是整个歌唱的“发动机”,是歌唱最大的动力源泉,只有气息运用适度了才能“托”起声音向外延伸;气息充沛了才能“顶”着声音向上口腔游走,贴着后咽腔攀爬,找到高音的共鸣点,然后以点带面,把声音铺洒走出口腔;气息还能“润”色原本声音的音柱或音波,使歌声能够更甜美、更圆润、更游走、更通达,尤其进入声乐学习的高级阶段则更加要注重气息的运用和协调,强调气沉丹田声贯四腔,气息畅通无阻,声音高上低下控制自如, 达到自然洪亮圆润的声音效果,形成了刚柔相济的演唱风格。

总的来说,声乐训练首先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歌唱者掌握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才能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打下基础。

二、声乐处理要“明理知情”

理解了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了良好的歌唱状态,掌握了歌唱发声的技术手段还远远不够,掌握歌曲旋律之后,要着重培养角色感,“明理知情”,“声情并茂”“情字合一”才是声乐训练的最高境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艺术的情感特性,是其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和发声中的咬字吐字的精确度,饱满度密不可分。《鸾啸小品》中说:“夫曲先正字,而后取音。声之微为音,音之宣为乐。知声而不知音,不能识曲。知音而不知乐,不能宣情。”人各有其性情,也各有其口吻。声乐学习者对语言在表演上的重要性是需要下功夫去研究它。“语音音节中的声、韵、调的有机结合,加之构词叠韵等特点,尤其是声调的变化,不断增强歌词语言有声表现的音乐性。这正是作为歌词语言构成的特殊性”,歌唱者的讲和唱,都必须从正字学起,先辨清字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审正字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掌握每个字发声的部位;然后矫正“开、齐、撮、合”读字口型,掌握“四呼”出字之法。清“四声”,准“五音”,正“四呼”才能进一步了解。字音的组成有“头、腹、尾”三部分。例如“东”字可反切出“得——乌——翁”三个音。一般反切两个音的字,其腹音包括尾音。根据角色性格的需要,或强调,或削弱,或延长,或收短,或钢,或柔唱时依腔贴调则可达到音准字正。音还要入韵,不入韵之音,则属有音无字;归入别韵,又不成此字。故声、音、韵三者又有联系:音短而促者谓声,音可延长者谓韵;出声是字之头,度音是字之腹,入韵是字之尾。懂得以上道理,每字到口,从其字母发音然后入到本韵;只要出声有势,度音圆转,入韵自然,则音无不准,字无不正。

歌词的分析处理是一个理性过程,熟读歌词后首先要弄懂每个字、每句话的意思,领悟出它们要表现什么、说明什么,字与字怎样组合,词与词怎样联系,句与句怎样接逗?安排好起、承、转、合之势,做到首尾兼顾,层次分明,跌宕有致。其次钻研各种不同的语气和语尾的方法与技巧,用得恰到好处,便可真实的表现角色的思想感情;语气中要分出询问、感叹、惊诧、喜悦、哀痛等不同语调,做到“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各种语气中,有不同的语尾,如的、呢、嘛、呀、之、乎、者、也;还有用来转换语气的,如但是、只是、这个、那个等等。这些不同的字音和一些无字的音,通过一定形式的组合,摆在各种语言之中,就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至于字音该如何念,歌唱者需要根据角色的身份、性格、修养以及规定的情境中角色的思想感情,研究运用,因人而异。歌唱语言虽然准许强调、夸张、美化,但掌握分寸很要紧,分寸在哪里?在于“心合口,口合心”,才能达到“内外一体,神容兼备”,歌唱语言不能违背生活语言的基本规律。endprint

对于声乐表演来说,要唱好一首歌,除了对歌词旋律必须熟识之外,如何通过歌唱者的神、形、声、容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必须讲究起承转合。起得不是是处,则点不醒歌;有起无承,便无所谓合。一首歌的表演处理和动作设计,表演能否做到气势匀称,层次分明,情理交融,都需要讲究起承转合,唱起来才可以主调突出,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少而不缺,环环衔接,引人入胜。

“情”是歌唱技术达到优美灵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歌唱者要“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如果没有体会到和传达出人物的感情,那就成了练声曲,怎能谈得上感染观众的情绪?又怎能收到潜移默化之功呢?要能“触景生情”,“情随境迁”。如此才能达到“神乎其技”的地步。

三、声乐训练中用“理”、用“法”、用“情”的三结合

歌唱家要自如地唱出一定音域内的全部乐音需要一段漫长的岁月。声乐训练过程中要一定注意用“理”、用“法”、用“情”的三结合,声与情,技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声乐表演应当是声情并茂、技艺结合,加之对歌曲作品情绪、风格、情感游刃有余的理解,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了声乐理论和技巧的同时,应努力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达到“形”似“神”似。而不能浅尝辄止。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也曾说过:“歌唱艺术的含义不仅是声音的技巧,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声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不过是技工匠人而已。”

特别要注意,一切要从角色内心出发,要掌握分寸,锻炼火候。声乐技巧训练是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认真实践,要通过系统正确的发声练习,逐步去获得拥有良好的共鸣、高的发音位置、宽阔的音域、统一的音色、准确的音高和呼吸的良好控制的声音。要循序渐进,随其自然,力所能及,适可而止。缺乏正确的声音方向和概念,缺乏理性地控制自己声音的能力,一味贪图进步快而强迫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和动作和声音,将会是适得其反。声乐的学习训练不仅要感性的符合人的主观意识,更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增加理性地思考,使其符合科学自然规律,健康的去实践它。先博后精;不博也就谈不上精,博中求精,精中见博,才能融会贯通。

牛顿说过,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看似简单,每个没有声音缺陷的人嘴巴一张,嗓子一亮都能唱歌,实际要想真正做到正确从容松弛地演唱是非常复杂的用“理”、用“法”、用“情”三结合的系统工程。(责任编辑:贾明哲)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美学与音乐美学的意义和影响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