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网络形考的满意度与评价调查
——基于一线教师的视角

2015-01-07李水蓝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问卷满意度课程

李水蓝,马 俊

(长沙广播电视大学,长沙 410005)

开放教育网络形考的满意度与评价调查
——基于一线教师的视角

李水蓝,马 俊

(长沙广播电视大学,长沙 410005)

教师作为网络形考的直接执行者,了解其对网络形考的态度对网络形考的未来设计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对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参与网络形考教学教辅工作的教师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教师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对网络形考的整体满意度较低,表现为对形考平台设计、形考内容设计与课程辅导体验的认可度均不高。通过归类分析,总结了网络形考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管理、内容设计、资源建设、技术培训、学员管理、平台设计六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评价;满意度;教师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远程开放教育在推进全民教育与终生教育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纸质媒介的形成性考核由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死板、陈旧,评价面有限,加之操作上的不规范,致使考核的可信度极低,区分度几乎为零”(赵向华,2004)。国家开放大学于2005年推出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网络形考)改革。而教师作为网络形考的直接执行者,被认为是影响网络形考成败的重要因素,他们在网络形考实施过程中的态度直接决定着网络形考的实际成效。近年来,关于网络形考的研究呈繁荣之势,对形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如张建华(2007)指出实施网络形考存在技术门槛,周霞(2010)进一步指出影响学生参与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其他三种现实障碍,即个别化学习障碍、自主选课障碍和情感障碍。然而,目前的文献研究大多是基于学生视角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总结提炼而出。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基于教师的视角对网络形考的接受度和评价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本土教师对网络形考的实际看法,从而为改进网络形考提供实证数据和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由于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关于网路形考认知的调查工具,本研究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关注的问题,自制调查问卷用于测量当前一线教师对网络形考的接受度和评价。问卷分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两部分。封闭式问卷包含“教师基本信息”与“教师对网络形考满意度”两部分。“教师基本信息”主要了解基层电大教师的性别、身份、工作年限等信息。“教师对网络形考满意度”分别调查教师综合满意度及3个二级维度满意度。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计分法,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值依次为5、4、3、2、1。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实施网络形考遇到的障碍及完善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课题组在2015年上学期课程教学最后一周选取长沙电大直属教学点参与开放教育教学、教务、教学辅导工作的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对被试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自愿进行填写。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统计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被试中女性15名,占比75%,男性5名,占比25%。回收问卷分别来自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其中校内专职教师18人,校外兼职教师2名;班主任老师9名,责任教师7名,教务老师1名,课程授课教师2名,其他教师1名;工作时间方面,0-5年工作时间的6名,6-15年的10名,15年以上的4名(见表1)。

表1 教师基本信息

(二)教师网络形考综合满意度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教师对网络形考整体满意度、中央电大网络形考满意度及省校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平均值见表2。可以看出,教师对网络形考的整体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70,低于“一般满意”的值(分值为3)。表明教师对网络形考的考核形式不甚满意,认可度较低,呈现消极的态度。其中,对中央电大网络形考和省电大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50和2.90,均低于“一般满意”的值,教师对中央电大及省电大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均不高,但教师对省电大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均值2.9)略高于中央电大(均值2.5)。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P =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教师对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网络形考的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t=-2.027,p=0.057>0.05)。

表2 教师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

(三)教师网络形考具体满意度

问卷分别设计影响满意度的因素的具体表征,共计三个维度10个方面,三个维度为平台设计、内容设计及课程辅导体验。其中形考平台设计又分为网络链接速度、入口操作、页面设计及激励功能;形考内容设计包含考核难度、与学科联系性、辅助资源的可利用性;课程辅导体验主要从教师技术培训与支持、学生对评语的态度、学生的完成方式进行描述(见表3)。调查发现:教师对形考内容设计符合学科特点,能促进学生学习满意度最高(均值为3.00)。其次为形考难易度、网络链接速度、页面设计、对教师的技术支持,均值依次为2.85、2.80、2.70、2.70。学生能独立积极完成网络形考满意度最低,均值仅为2.08,接近“不满意”的分值(2分)。在调查问卷中,选择“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与“一般”的教师比例分别为25%、25%、50%,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态度与方式颇为失望,认为学生在这方面亟待提高。

表3 教师对网络形考具体满意度的统计分析

(四)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是衡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变量,信度越高,问卷结果越可信。效度是衡量测量工具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测出测量对象的重要指标,指一项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克朗巴赫系数法观察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采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考量问卷调查的效度。本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52,表明信度良好。由于KMO值大于0.5,Bartlett球体检验近似卡方为103.604,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内容的效度较好。

表4 问卷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

四、教师参与网络形考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一)教辅过程的困难

本轮调查发现基层电大教师网络形考教辅过程面临着如下问题:

1.平台设计存在技术问题。包括平台入口众多,不统一,登录不方便;平台登录不顺畅;页面设计不够清晰明了,主要功能未在显著位置显示;理工科课程符号输入麻烦,查找费时费力。

2.一些教师表示考试形式复杂多样。如一门课程网络形考既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又要完成案例分析,教师与学员普遍感觉压力大,且部分课程网络形考形式处于不断变化中,缺乏持续性。部分课程形考比例不断变化,让人无所适从;少数课程网络形考作业次数太多且各门课程完成时间不一致,学员容易错过形考时间,教师需时刻盯紧以提醒学生,心理压力大。

3.大部分教师认为“作业难度较大,与成人的学习能力和先验知识匹配不足,学员完成起来较为吃力”。教学资源与形考作业之间的相关联系弱,严重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师生、生生间无法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学员的提问很难得到及时解答和帮助,学生的积极性难激发。

4.学生完成形考作业积极性不高。抄袭或请人代做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生甚至在班主任老师善意提醒多次后放弃完成。

5.评阅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员选课、完成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漏做、漏评,影响学员学分的获得;评阅程序复杂,如一些课程每生每题均需写评语,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无法将批阅成绩及时通知学员等。

6.与平台推广相关的技术培训少。教师只能依靠自己进行摸索,使原本紧张的时间和精力更显捉襟见肘。

(二)对网络形考的建议

关于“您对改进网络形考有什么建议?”这一问题,调查反馈如下:

1.形考课程管理。管理者应在学期初明确告知参加网络形考的课程、形考形式以及形考比例,这些信息一旦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以便保持教学管理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同时应在三级平台课程主页推荐相关资料。要加强对课程通知和提醒的管理和维护,尽可能以电子邮箱、短信、微信等形式,将形考作业上线、作业提交形式、完成日期变更等信息向教师发送,而不是仅在课程作业栏内孤零零显示;当学习者在规定日期前一段时间(比如半个月)尚未完成网络形考或较长时间未登录平台时,以教师名义(由管理者设置系统自动发送)向学生发送提醒邮件,一是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关注和监督(范逸洲、王宁等,2014),二是免去评阅教师及班主任逐个查找核对通知的麻烦。

2.形考内容设计。密切联系大多数学员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背景、专业基础等)设计形考形式、内容和形考难度,同时根据学员的得分情况将得分率很低的试题从试题库中删除;形考完成后收集学员反馈以优化形考内容设计。除必做题外,提供多种形式的选做题,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允许学员在任务期内多次提交作业,最终成绩以多次提交的最高分为准;形考作业题难易程度呈阶梯化设计,以符合学习者的解题习惯。

3.形成性考核配套资源。参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有着更加清晰的学习目的,最关注的是与学习成绩直接相关的“复习重点”、“习题讲解”等内容(王宁等,2014)。希望上级电大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视频、配套资源、习题与形考内容的相关性,提供尽可能完备、与考核内容紧密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配套资源。

4.技术培训和持续的个性化支持。教师问卷提到较多的是缺乏对教师的培训、支持和帮助机制。对教师而言,他们遇到技术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网络考核方面需要得到指导和培训,还需要学习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技能(梁林梅、李逢庆,2011)。首先,借助面对面的集中培训,让教师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了解和熟悉网络形考平台;其次,在网络形考实施过程中,对教师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学支持服务部门需提供及时的、持续的和个性化的支持。

5.学员管理。本次调查中,教师对学习者完成方式满意度的均值仅为2.08,非常低(5分制2分为不满意),说明设计者需在减少代做和抄袭上多下工夫。一是学习者注册时需要通过摄像头拍照、打字速度和官方身份证等三种方式确认身份,每次提交作业也需要重新打字和拍照验证身份(邱伟华,2015);二是内容设计上增加促进学生思考、实践的内容,一经发现抄袭导致的答案雷同,须判为不及格并发回重做。同时加强学员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指导,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提供合适的辅导资源。

6.技术平台。完善网络形考平台的硬件设施,以保障网络速度、页面登录的流畅性等。在设计网络形考时,教师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要落实到每个操作细节,真正实现简单易操作(江丰光等,2013)。建议将所有的网络形考平台入口进行归整;页面导航条清晰明了;功能设置更加完善;输入功能的设计上保证输入的高效率、便捷性。简化评阅程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互动,技术平台要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师。

五、总结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对量化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教师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并通过定性研究进一步探究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形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教师需求。研究发现:教师群体对网络形考的认可度不容乐观,是影响网络形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教师推行网络形考的主要因素包括: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网络形考平台不够人性化、缺乏合适的配套资源、缺乏技术培训和个性化的支持、学员态度消极。深入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困惑,需从政策、经费、平台设计、学生监管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形考的积极性。

[1]赵向华.对电大形成性考核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15-18.

[2]张建华,蒋国珍.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2):105-108.

[3]周霞.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障碍与对策[J].天津电大学报,2010,(6):17-18.

[4]范逸洲,王宁等.MOOCS课程学习与评价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4,(3):27-35.

[4]王宁,琚向红,葛正鹏.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4,(6):111-117.

[5]梁林梅,李逢庆.如何激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国际经验与对策[J].开放教育研究,2014,(6):23-35.

[6]邱伟华.高等教育慕课市场的认证机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40-45.

[7]江丰光,郑娟,贺平.电子书包满意度与需求调查——基于一线教师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3,(4):68-73.

A Survey of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Evaluation towards the W 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ont-line Teachers

LIShui-lan,MA Ju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who are the direct executors of the network assessment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In this paper,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atisfa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ers'network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eaching supplementary work of teachers from Changsha radio and TV University.The study found that: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in the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low;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platform design,content design and counseling experience are not high.By classifying and analyzing,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the network assessment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the front-line teachers,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from six aspects: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content design,resource construction,technical training,studentmanagement and platform design.

the 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formative assessment;satisfaction degree;teacher survey

G728

A

1009-5152(2015)04-0006-04

2015—08—25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度校级课题“远程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研究——以长沙电大为例”(XDK2014-C-32);长沙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度校级课题(2014-03)。

李水蓝(1981— ),女,长沙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马俊(1971-),女,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问卷满意度课程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