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新闻·国际动态

2015-01-07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挖泥船订单船舶

标准新闻·国际动态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今年5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中国造船业界的手持订单量依然占据全球第一,但是5月份及今年截至5月的订单量呈现下降趋势。5月份,全球船舶订单量共计41艘(166万CGT)。以艘为准,全球船舶订单量下降到50艘以下的是继2009年5月18日之后时隔6年的事情。

今年1月至5月,全球累计船舶订单量共计990万CGT,相比去年1月至5月订单量2344万CGT减半。中国造船业界的订单量为195万CGT,同比下降近80%;韩国造船业界的订单量为433万CGT,同比下降25%,呈现较好的成绩;日本造船业界的订单量为223万CGT,同比约下降55%。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

大宇造船下水世界最高效LNG船

5月29日,Teekay公司的首艘M型电控气体喷射(MEGI)的LNG船“CreoleSpirit”号在韩国大宇造船漂浮下水。据悉,该船将租赁给Cheniere公司运营,预计在2016年初投入服役,成为全球船队中下水的最高效LNG船。

据介绍,船上配备了曼恩柴油机公司提供的两冲程发动机技术——MEGI推进系统。目前最高效的双燃料柴电推进系统的日燃料消耗为125-130吨,而该船的日燃料消耗仅为100吨,也就是说,燃料消耗非常具有竞争力。

同时,减少了需要大修的气缸数量,减少了复杂的电力系统的尺寸,使该船的单位运输成本也得到了降低。

在接下来的8个月,大宇造船将在该船安装货物围护系统,能运输17.4万立方米的LNG。

(来源:钢联资讯)

荷兰造船业健康增长

据荷兰海事技术贸易联合会统计,2014年对荷兰海事技术领域而言是很好的一年,2014年的营业额比2013年增长了17%,从2013年的64亿欧元(71.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75亿欧元(83.6亿美元)。

该联合会透露,荷兰船厂2014年共交付了99艘新船,总价值10亿欧元,其中,远洋船舶交付67艘。2014年荷兰交付的远洋船舶的总吨位也得到增长,结束了自2007年开始的下降趋势。但荷兰船厂的主要订单还是以系列建造的近海船为主,远洋船舶的订单有所下降。

联合会主席Hans Voorneveld指出:“总体来说,我没看到的是一幅全面的画面,有升有降。但重要的是能保持成果和持续革新与出口。2014年中期突然而至的石油价格下跌使来自海上油气行业的船舶订单出现下降,并波及海上风电工程船、超级游艇、巡逻船和特种船。”

整体而言荷兰海事供应行业保持了2014年继续良好,销售额比2013年增长超过了10%,许多企业增加了员工招聘,甚至产能已经到达极限。这些增长主要来自出口和海外下属公司的活跃。荷兰670家海事供应商2014年的营业额大约为38亿欧元,而2013年为34.2亿欧元。

内河航运、渔船和100吨以下的小型远洋贸易仍是荷兰的主要行业。2014年,荷兰交付了价值超过6亿欧元的船舶。内河航运的货船产量下降,内河游船仅为14艘。

(来源:国际船舶网)

欧洲船企联手研发节能零排放船舶

据悉,荷兰达门船厂正与欧洲多家船企合作进行一个欧盟资助项目,研发8种新概念船舶,以期实现低能源消耗和几乎零污染排放(Lean船舶)。

据了解,该项目由荷兰船舶技术基金会(NMT)、德国船舶技术中心(CMT)和意大利船舶研究中心Cetena共同管理,旨在展示能提高25%船舶效率的方案,同时减少25%二氧化碳、100%氧化氮、氧化硫和固体颗粒排放。

该项目主要瞄准欧洲范围内的水路运输、海工船运营和休闲邮船市场的中小型船舶,涉及的8个概念具体包括:1.CNG动力反向船尾驱动拖船;2.LNG动力拖船;3.OSV船的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4.高效的LNG运输船;5.改装LNG燃料的近海货船;6.配有大型振荡推进器的内河货船;7.配有大型螺旋桨的通用货船;8.能源高效的客船和/或邮船。

项目的参与方总数达46家,全部来自12个欧盟国家(含瑞士),包括船东、船厂、船舶设备制造商和研究机构、英国劳船级社,共获得了欧盟Horizon 2020研究与革新计划的1726万欧元资助,项目总投资达2299万欧元。

该项目的启动会议于6月16日在荷兰达门船厂总部举行。

(来源:国际船舶网)

日本推动研发燃料电池船拟全面建氢能源社会

在日本环境省支持下,多家日企开始共同研发利用氢能源驱动的燃料电池船舶,其中户田建设负责船舶整体研发管理,雅马哈发动机负责提供船身,Flatfield负责燃料电池相关零件的开发和采购,岩谷产业负责提供储氢相关技术。该船设计排水量约为10吨,将充填相当于燃料电池车(FCV)2倍的氢气,续航距离约80公里,计划今年夏天进行测试航行,未来将用于渔船及游艇。该船建造成本超过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万元),是普通柴油驱动船舶3倍以上。目前,仅有德国开展了类似的船舶研发实验。媒体指出,东京奥运会将于2020年举行,日本政府计划全面利用氢能源来满足奥运村的需求。同时以此为目标,探讨燃料电池船舶实际应用时期,一旦实现从沿海的风力、光伏发电站获取氢气作为船舶燃料的构想,将可以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

达门交付首艘印尼建造耙吸式挖泥船

荷兰船厂达门已向印度尼西亚疏浚公司(PFNM)交付了达门建造的最大一艘耙吸式挖泥船。

这艘2500立方米能力的挖泥船名为“BaritoEquator”号,是印尼建造的首艘挖泥船,将用于婆罗洲岛巴里托河的货物运输进行经济维护。交付后该船很快将开始在该河进行890公里长的挖泥维护作业。印尼政府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这条主要的货物与交通连接点水域。巴里托河容易发生严重淤积,需要高度可靠和高效的疏浚设备。

该船由印尼SteadfastMarine船厂与达门船厂集团合作建造,并获得了达门旗下众多工程公司、设备公司的支持。

(来源:中国船舶网)

利物浦2号码头施工进入尾声

利物浦港斥资3亿英镑的全新集装箱码头施工已进入尾声。12公顷陆地的造陆作业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由于施工正值夏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填充。296根钢桩中的大部分已经打入海床,可以填充143万吨在默西河河口与新码头岸壁背后沉积的泥沙,填充后将高出普通基面6米。

在英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中,这种类型和规模的项目屈指可数,如果考虑罕见潮差的影响,更是如此。每天最多只能工作八个小时,进行地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安装,包括振动压实,其中包括每次低潮来临前后的两个小时。有一个好处就是高潮期间水的重量可以帮助压实填充物。由于项目可以适应各种气候,所以,潮水是面临的唯一重大挑战,尽管大风或严寒条件必然意味着作业的执行要略微变化一下,以便将任何后续风险降到最低。整体来说,一期填充工作的进展非常顺利。

“威廉一世”拖车式耙吸挖泥船抵达默西河后,填充流程也于二月开始。这艘船由荷兰专业公司凡·诺德运营,吞吐量为10000m3,可以从距离利物浦2号码头20英里外的场地获取物料,每次疏浚和排料操作从开始到结束须花费6.5小时。挖泥船计划于七月初返回,以便进行第二阶段填充,届时,将从默西河获得四百万吨疏浚弃土。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利物浦2号码头施工进入尾声

印度科钦造船厂(CSL)即将获得LNG船和挖泥船项目。其中,GAIL放宽条件将在7月招标建造3艘LNG船。此外,科钦造船厂和荷兰造船厂RoyalIHC达成挖泥船技术转让协议,仅挖泥船订单合同价值就高达500亿卢比。

GAIL于2014年8月1日招标建造9艘LNG船,印度国内建造3艘。但是印度国内船厂没有建造LNG船的技术和经验,必须得到其他造船厂的LNG船建造技术。

(来源:中国船舶网)

“海洋石油670”号命名交付

6月12日上午,上海船厂为中海油服建造的12000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70”号在崇明基地造船1号码头命名交付。“海洋石油670”号是上海船厂为中海油服建造的4艘系列船的首制船。该船由瓦锡兰(挪威)船舶设计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承担详细设计,是一艘具备拖带、起抛锚、ROV作业支持、潜水作业支持、对外消防、协助提油、救生、守护功能的深水三用工作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船采用DP-2动力系统,主要设备均具有冗余功能。该系统是首次在上船公司产品上配置,与定位系统连接的主要信号和数据包括电罗经、综合导航系统、DGPS、雷达、水流、风速风向、PMS、主推进、艏艉侧推和舵系等,通过对以上信号的处理来实现推力控制。经过试航验证,该船在七级风力的不利海况下,其可靠的工作模式和准确的定位精度得到了船东船检的认可。此外,根据DP-2入级符号要求,该船顺利完成了故障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实验(FMEA),这也是上船公司产品首次涉及该实验,在技术上有极大的突破。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

沪东中华建造的17.2万立方米LNG船2号船举行命名仪式

6月15日,沪东中华建造的17.2万立方米薄膜型液化天然气(LNG)船2号船举行命名仪式。该船为DES项目船舶之一,是继“巴布亚(PAPUA)”号后沪东中华建造的又一艘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出口LNG船。

新船被命名为“南十字星(SOUTHERN CROSS)”,总长290m,型宽46.95m,型深26.25m,满载吃水12.5m,总容量17.2万立方米,是中船集团为商船三井、中国海运、中国石化以及其他有关方合资成立的船东公司建造的第二艘LNG船,完工交付后将租给埃克森美孚公司使用。

根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提高专业化设计制造能力和配套水平。作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典型代表,LNG船的设计及建造体现着我国造船业的科技进步程度及发展水平。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沪东中华已向国际市场推出自主设计的14.7万立方米、17.4万立方米、22万立方米等大型LNG船,开创了中国造LNG船的新时代。该LNG船的成功命名,对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障我国进口能源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船集团)

国际首座四立柱BT3500型半潜式钻井支持平台研制成功

BT3500型半潜式钻井支持平台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总包商为美国业主承建的中国第一座深水半潜式钻井支持平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四立柱型半潜式钻井支持平台。该型平台是国际上新兴的用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新型装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半潜式海洋钻井支持平台之一。

该平台是国内以及国际首创,是为开创海上油气开发经济性新模式应运而生的,具有作业范围广、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和高性价比等特点,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它的成功研发,赢得了世界上一些重要海工业主的重视和信赖,提升了我国在海洋工程新型装备领域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加了国内海洋工程装备新产品,开拓了海洋工程新市场,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来源:大船集团)

广船国际交付“海洋之梦”号

6月18日,在美丽的龙穴岛上,广船国际为Nobel航运公司、Vision 航运公司、JINDAL 钢铁公司建造的第四艘8.2万吨散货船命名交付。该船被命名为“Ocean Vision”(海洋之梦)号,是广船国际成熟船型中的第三代8.2万吨散货船。

该型船在第二代船型的基础之上加装了压载水系统,并通过对船体线型进行优化,使其油耗、航速和载重量三大核心指标均达到全球同类型船的顶尖水平。与此同时,这型船还采用了超安静型五叶螺旋桨推进系统,并满足环保入级符号CLEANSHIP的要求,是名副其实的新一代绿色环保型散货船。该型8.2载重吨散货船型宽32.26m,长228.9m,设计吃水12.20m,是能够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经典船型之一。

(来源:中船集团)

港船重工出口瑞典的8000PCTC首制船铺底搭载

6月18日,港船重工出口瑞典的4艘8000汽车滚装船首制船在该公司50万吨造船坞铺底搭载。

8000汽车滚装船(PCTC),全船长约200m,宽36.5m,设计吃水9.20m,全船高约52m,设计航速20kn,汽车甲板面积约66000m3,为超巴拿马型高效汽车滚装船;该系列船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挂马耳他旗,由港船重工与芬兰Delta Marin公司联合开发设计,属港船重工知识产权。

PCTC汽车滚装船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该系列船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超大型汽车滚装船。

根据8000车项目技术要求高、焊接难度大等特点,港船重工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和8000车生产项目部,多次召开技术准备会,围绕分段划分、建造方法、焊接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准备。

针对8000车汽车滚装船部分垂直合拢口的板厚仅为7mm至10mm,公司现有的SG2垂直立焊机只适用16mm以上的钢板焊接等情况,公司成立了攻关组,对现有自动焊机进行技术改造,并短时间内在薄板立焊上实现了质的突破。

港船重工为成功建造8000车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工艺准备,公司将在已建造烟大和粤海火车渡船的基础上,致力于建造系列滚装船,打造世界滚装船品牌。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

七〇四所签订海洋平台升降系统项目

日前,七〇四所衡拓公司成功签订“碎石桩施工平台插销式液压升降系统”项目合同,系统建成后将用于我国出口到以色列的自升式海洋平台上,标志着七〇四所向高端海工装备技术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

升降系统是自升式海洋平台的核心关键设备之一,属于高端装备行业,造价占到整个平台的四分之一。一直以来其设计、生产由国际上少数几家专业制造商垄断,成为制约我国相关海洋平台国产化的瓶颈之一。2014年5月,国务院九部委联合编制了《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将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研制列为海工装备重点研发项目。在该平台项目开工仪式上,项目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该项目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工装备出口到发达国家,实属不易。

(来源:中船重工)

七〇一所获铝合金直升机平台订单

日前,七〇一所海翼公司成功中标青岛海西重机有限公司3套铝合金直升机起降平台项目。这是今年以来海翼公司获得的第二笔铝合金直升机起降平台订单。

该项目属国际项目,船东是阿联酋国家石油建造公司,需按照美国船级社ABS规范设计,要求ABS证书。平台将由七〇一所海翼公司和水面部联合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本次共有5家来自国内外的生产铝合金直升机起降平台公司或代理参与投标,海翼公司最终凭借技术、价格、售后服务等综合优势在竞标中胜出。

(来源:中船重工)

我国首个4500米载人潜水器载人球壳在七二五所出厂

5月25日,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4500米载人潜水器Ti80载人球壳”出所检查会在洛阳召开。专家组一致认为:按合同任务书要求,载人球壳完成了前期的各项研制任务,通过出所检查,可以转入下一阶段工作。这是我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设备国产化的里程碑节点。

载人舱球壳该球壳使用了七二五所自主研制的Ti80钛合金材料,与“蛟龙”号载人球壳大小相当,并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径。该球壳是4500米载人潜水器上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也是目前我国规格最大、加工工艺技术集成度最高的钛合金标志性装备。

(来源:中远造船)

猜你喜欢

挖泥船订单船舶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地球表面的编辑器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全球挖泥船市场图谱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船舶 扬帆奋起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新一代挖泥船旗舰“浚洋1”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