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推敲?深入解读
2015-01-06解文莉
解文莉
摘 要:过去很多美术教师都认为,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的工作,是远离美术学科教学的。所以大多教师都没有去触摸文本解读。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身体力行的深入进行了浙美版七册十一课《塔》的深入解读,收获了许多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美术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结合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美术教师进行有效文本解读的方法和具体感受。
关键词:小学美术 文本解读 策略
一场漫卷全国的基础教育课改浪潮中,我们一线老师有幸触摸到了崭新的教材。在其使用过程中,翻看浙美版的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到教材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设计、园林、建筑、生物、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考虑到美术是一门建立在视觉欣赏为主要层面的学科,故一切与视觉审美有关的知识便从容的走进了教材。这些内容的出现对执教者的知识广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广泛、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知识层面的准确性。
于是文本解读的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比我们经常提到的教材分析,来的更为深入、更为有效、更为系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原本属于语文学科的文本解读“嫁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并且有效的开展文本解读,使之服务于教学呢?首先要通过课标的研读找到正确的教材定位,并通过简单的资料查阅读懂教材;其次要深入的了解、品读教材,准确的把握知识,读出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将教材吃透;最后还要关注学情,活用教材,生成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学的客观高效。
一、广征博览,读“懂”教材
在小学阶段我们在教材上看到的是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文字成了教材的点缀,通篇教材给我们阅读的文字屈指可数。面对这样“以图为本”的教材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进行解读:
1、初读,了解教材基本信息
教材的基本信息通常都是显性的、外在的。我们在最初的图片资料阅读中可以比较容易读出教材的许多显性资料。如《家乡的桥》一课,我们初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弄清什么是桥?桥的作用、桥的历史、桥的种类等基本信息。让我们在第一眼的解读中找到与教材相关的基本线索,为深入的解读打开良好的开端。
在教材的初读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教材上文字给予我们的指引,它们的存在将是我们进一步解读的引路人。美术教材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每一课内容涵盖的知识信息都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要在解读初始明晰:我要读什么?我要怎样读出教材中的美术元素,才能让我的课堂美术味道浓郁。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解读才能够不至于偏离教材。就如《秦陵兵马俑》一课,语文教师在解读,历史教师在解读,美术教师也在解读,怎样读,才有我们美术的学科特色呢?于是造型、色彩、工艺、装饰等方面的信息就成了我们美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的层面。这样的解读,才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正确的引领。
2、细读,了解教材知识定位
美术教材是一种可以供人慢慢浏览的视觉图片。在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慢慢的浏览,简单的了解教材图片带给我们的视觉信息。极少会有人会通过读教材与课标对话。然而,真正的解读教材需要读课标,才能了解教材的定位。进而才可以理解教材。
过去,在我们触摸教材的时候,所做的通常是就课论课。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先有教学设计后定教学目标的做法。很少有人会去结合课标来理解教材的定位。当我们深入文本,仔细品读课标,我们会发现课程标准已经给予我们教材处理时的明确指引。如果我们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将不会再草率的处理教材,不会轻易的抛弃教材。因为课程标准的理念会引领我们正确、巧妙的读懂教材。它是我们定位解读教材的指南针。教材上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可以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我曾经对四年级的建筑课程《戏曲人物》进行过深入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我结合课程标准,很容易的找到了教材的定位: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运用水墨的技法技巧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了解、运用、感受三个词语准确的定位了教材。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师过多的去研读有关戏曲的知识,读偏教材,浪费过多的经历。我们只要将教材的重点放在水墨的感受即可。这种具体的实践操作,是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的技法,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方法。
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便可以紧紧的围绕美术的实践体验开展。这样才可以保证我们的美术课存在浓郁的美术味儿,而不是变成了戏剧艺术欣赏。
3、详读,了解教材编撰意图
我们仅仅通过图片的解读来了解教材的知识涵盖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心的和教材对话,仔细聆听教材中细微的声音。通过我们用心的解读,了解教材编撰者的意图,领会教材的精髓,才能真正的吃透教材;才不会轻易地放弃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也只有用心的品读,才可以发现教材编撰者的良苦用心,才能真正体会到教材的妙处。
如四年级的《窗花花》教材编撰者本着传承民间文化的理念,把这一内容放入教材。我们地处乐清,可以感受到细纹刻纸的魅力,可以和孩子们自豪的交流家乡的民间工艺一绝。然而,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在思考,乐清的蓝夹缬如蓝印花布一样质朴、美丽,然而它确处于消失的边缘。此时,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做什么?是不是我们应该将教材编撰者的理念延伸,让我们能够用实际的行动更加接近教材编撰思想,深入的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呢?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美术课堂才可以变得生动,我们的教材解读才可以变得有效。
二、反复推敲,读“透”教材
一位合格的一线教师,是可以在详细品读教材后,准确的领会教材的意图。一位优秀的教师则需要做更深一步的品读,不仅仅在表面读解读,还要透过教材的图文,通过自身精心的设计,巧妙的讲授带给学生新的知识,带给学生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够做到这些,首先要做到将教材融入心中。将教材的广度放大,深入的去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那么我们了解的知识是不是准确的,是不是适合学生的呢?我们可以尝试利用以下方法进行:
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解读
网络是一本实用的百科全书,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知识性的困惑。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首先选择网络进行初步的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材内容的原生价值,让我们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然而,网络能够提供给我们的知识是宽泛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过滤。
我们在利用网络解读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教材解读的准确性。正如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一样,对于网络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我们要仔细验证,合理使用。
2、查阅书刊典籍辅助解读
在我们解读教材之初,我们更多地依靠网络资源。网络能够带给我们的信息是快捷的、高效的,但是网络能够带给我们的知识却不是系统的、深入的。更多深入的资料还是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来解决。
在《塔》的解读与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了中国古塔的建筑知识;了解了佛教中塔的重要地位;揭开了中国古塔层奇面偶的神秘面纱;弄懂了什么是塔式楼阁,楼阁式古塔。书籍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了教材。也是通过书籍的阅读,让我们揭开了在教材中令我们比较困惑的问题。
书籍可以让教材的使用者更深入的理解教材。
3、实践走访辅助解读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都会补充教材内容,合理的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在乐清讲古塔,东塔这座千年古刹是必不可少的教材辅助补充内容。然而,东塔我们的孩子了解多少?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孩子们对家乡古塔的了解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令人汗颜的是作为教师,我对东塔的了解程度也和孩子们相差无几。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课堂上该如何引领学生欣赏这座家乡的名塔?所以,给自己快速充电成了当务之急!
查阅资料发现,关于乐清东塔的文字记录聊聊无几,根本无法满足我们课堂教学的需求。我们该如何将关于东塔的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呢?电话访谈和实地走访则成了我们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了解方式,通过近距离接触,得到了许多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三、合理取舍,读“活”教材
我们深入的解读教材就是为了灵活的使用教材,尊重教材的编撰理念,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材带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是经过反复验证的准确信息。我们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可以领悟教材的神髓,可以在深入解读教材之后发现我们解读过程中的误差。
当我们真正的将教材读懂、吃透,我们则可以合上教材,从容的开始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教学设计。此时我们的设计是深入的、准确的、经得住推敲的。那么,我们将如何把握灵活处理教材的尺度呢?
1、活用教材,找准“着力点”
教学着力点,是我们处理教材的突破口,也是我们教学中努力寻找的教学主线,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基本保障。有了深入的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发现教学主线,还可以保证我们将教学着力制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它是有效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2、活用教材,科学重组
教材解读的过程是将文本进行细致的解剖。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心聆听教材中细微的声音,力求解读的深入,理解的深刻。面对解读全面的材料群,我们要做的则是科学重组。
怎样的重组才是科学的呢?首先我们的选材要围绕已经制定的教学主线开展,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其次我们的选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教材处理的科学性。最后我们要根据执教者的个人风格制定个性的教学方案,最终形成有效课堂。
例如《塔》的教材再构,我们结合了教材的深入理解与分析,最终秉承文化传承的理念,将家乡东塔作为我们课堂教学中重要讲解的块面。虽然教材中没有东塔的图片,但是我们这样的教材重组融入了爱家乡的情结,符合教材的编撰理念。也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孩子更为深刻的认识家乡的“国保”,了解家乡著名的古建筑。
在整个教材重组过程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我们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对学生没有深入了解的教学方案,无疑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在《塔》的学情分析过程中,我们结合了kwl的知识分析系统,准确的把握了学情,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
尊重编者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合教者风格的教材重组,是在深入的文本解读之上进行的,这样的教材处理是有效教学生成的根本保障。
3、活用教材,铸就“精彩”
课前的一切努力,最终要服务于教学。通过用心研读,科学处理教材之后,就可以水到渠成的生成适合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这种的设计生成,是铸就精彩课堂的基础。
当我们步入课堂,有了深入解读的保障,我们可以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状况,可以真正做到人课合一,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彰显执教者的个性,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浙江名师朱军老师,就是深入文本,铸就精彩的典范。他为了上好《飞天》去敦煌;为了了解木板年画,去朱仙镇学艺,正是有了这样的执着探索,才成就了他课堂上的精彩、从容。
由此可见,文本解读是精彩课堂的基本保障。有了深入的解读,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从容;有了深入的解读,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深入;有了深入的解读,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个性十足;有了深入的解读,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徐华铛 《中国古塔造型》〔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14—87
〔2〕干国祥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2—83
(浙江乐清育英学校 浙江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