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议”语

2015-01-06孙建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者黑板想象

孙建锋

观摩《长相思》的公开课后,笔者引领观课老师们议课:“请梳理一下自己的听课思绪,把最想表达的观课感受写在黑板上,好吗?”

一位老师带头,其他老师随着众人走上讲台,顿时,黑板上一只只手即兴“舞蹈”,“议”语纷呈:

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学有所得;指导朗读到位,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深入理解作者内心;语文素养在课程中一点点渗透;朗读感悟,书写轻松,循序渐进,顺势引导; “读—悟—想”层层深入,自主、合作、交流;熟读成诵,想象画面,理解画面;简单有效,注重学法指导,注重质疑,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读词读画面,读词读内心;听得舒服,学得轻松;解释词形象,将语言转化成画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黑板上,老师们奋笔疾书;黑板边,笔者相机旁白:“玉手(因为上来写的全是女老师)翻飞,粉笔蝶舞,文字落下,不啻是你们观课的‘议语,还是你们美丽的容颜,更是你们精神的面相。”

欣闻旁白,参与板书的老师个个脸上灿若桃花,欢如池鱼,“畅游”入座。

“如果说议课是个集合,那么每条‘议语都是这个集合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我顺势指向其中一个“元素”——“解释词形象,将语言转化成画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圈出句中的“言”“象”两个字,微笑着问在场的老师,“能否在后面加上一个字呢?”

一位男老师跑上讲台,旋即在黑板上写下“意”字。

“‘言、‘象、‘意 ,”我与这位男老师对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言,即语言,‘象,即画面,‘意,即意境。《长相思》就是遵循着这一规律进行教学的”。

“具体阐释一下好吗?”

“执教者先从语言文字入手,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想象画面,进入意境。”

“分解到每个教学环节,执教老师又是怎样落实的?请大家议一议。”

老师们 “议”语纷纷:

教师A:“‘读通,读懂,读出感情,熟读成诵,整节课执教老师以‘读为线,层层推进,贯穿始终。”

教师B: “譬如 ‘读通这个环节,执教老师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再引领学生读出韵味(因为“程”、“行”、“灯”、“更”、“成”、“声”,都有同一个韵脚eng),然后,启发学生读出节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教师C: “读懂这个环节,执教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讲互听。”

教师D: “读出感情,执教老师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去读,把自己当成纳兰性德去读,想象他的内心去读,比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纳兰性德会想到谁?想他(她)在做什么?又是怎样做的?一步步引导学生想象人物,想象画面,想象细节。这样就把白纸黑字读活了,读成了一幅幅灵动的画面,读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这种入眼、入口、入心地读,感情岂能不油然而生?”

……

在我看来,议课时,老师们写满黑板的“议”语是美丽的,老师们阐释的“议”语也是美丽的。它美在一种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有四个层阶:“情感体验”是第一层阶,即执教者教学生命与观课者生命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思想碰撞”是第二层阶,即执教者的课堂教学生命对观课者生命的一种“浸润”;“文化认同”是第三层阶,即执教者教学生命对观课者生命的一种“同化”;“审美愉悦”是最高层阶,即执教者教学生命对观课者生命的一种提升。

责任编辑 严 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者黑板想象
擦黑板
快乐的想象
长在黑板上的诗
试论讲师团教师的语言修养
晓黑板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体育说课的意义与成功策略
浅谈校外美术教师作为“课者”的创新意识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