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探究
2015-01-06张明
张明
摘 要: 现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经济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开始逐步深化教学理念,施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康身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课堂反应,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教学方式 主体研究
高中体育教育的开设主要是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学生的体育思维,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学校需对体育教学制定符合党的全面方针,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务必以强化学生锻炼意识为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进行健康体育教育。本文针对教育方法提出以下几种方案。
一、营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许多锻炼学生身体的体育活动,例如:球类活动、跳绳、运动竞技、娱乐体育活动等,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相应改变。
首先,在课前开展学习动机分析讲座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主动理解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为日后的學习活动制订严谨的学习计划,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挑选符合学生兴趣的教材,合理结合多种教材,时刻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刺激学生兴奋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体育竞赛及小游戏,锻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在促进思维创新发展的同时,增加学生友好相处的时间,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学习需进行肯定回答,公正、公平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对此进行表扬。对于成绩下降的学生,更应该进行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基本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保卫自己的自尊心。在课程结束之前,简单作出课堂总结,带领学生学会总结方法,使学生在回忆课堂表现的同时,寻找需改正的做法,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努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是针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共同演绎教学的真谛。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教育界广大人民的重视,对于这一新型教学方法,教育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服从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展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主要以“教导基本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教育路线,锻炼学生大胆张扬个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带领学生快乐轻松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在某学校的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练习,一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每一次练习过程进行标记,为下次的练习提高基础点,提高成绩。教师对于其联系方式十分感兴趣,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分析对比,教师发现学生的联系方法对自我超越和创造力培养都具有深远影响。这个锻炼方法是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的独特练习方法,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肯定回答,并进行了赞扬,让学生全部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跳远练习。之后的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更加认真地练习。
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巧妙结合学生创造力,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鼓励,自我超越。
三、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一个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时间坚持,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体育知识,而且要监督学生坚持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项目,只有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后,才能具有健康的身体。
1.监督学生运用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只有使用正确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相反,如果不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就会造成身体损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传授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并为其讲解锻炼的基本原理,必要时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除此之外,教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需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挑选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使学生安全进行体育运动。
2.对学生进行定期训练。习惯主要需要坚定的意志力,教师在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谨训练,引导学生锻炼,陪同学生反复练习,不断进行实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想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必须尽最大努力带领学生学会坚强,但最重要的方法始终是脚踏实地地进行不间断的练习。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需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反应,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符合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应采用不同的、科学的、合理的、执行性强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锻炼和监督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基本体育动作的基础上,掌握运动要领。在练习过程中,带领学生由易到难,由部分练习进行综合训练,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坚持到底,最终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渗透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的三者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体育锻炼效果。
以上通过对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这种教学方法得以普及,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及体育课程改革动态.在南京市体育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大会上的报告,2002.10.1.
[2]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24-27.
[3]赵鸽而.新课程标准与教育理念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5(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