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双孢蘑菇菌株在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中的表现

2015-01-06刘明军张桂香任爱民杨建杰耿新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菇体双孢主栽

刘明军,张桂香,任爱民,杨建杰,耿新军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两个双孢蘑菇菌株在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中的表现

刘明军,张桂香,任爱民,杨建杰,耿新军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通过品比和中试试验,观察了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在甘肃省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在甘肃省高海拔地区夏季采用一次性发酵料平面栽培,菇体洁白,圆整,肉厚,菌柄短小。在品比试验中产量分别为11.05、10.9 kg/m2,较当地主栽品种As2796分别增产28.8%、27.0%;在中试中产量分别为10.07、9.91 kg/m2,较当地主栽品种As2796分别增产19.2%、17.3%。两个菌株均表现耐高温,死菇少,病虫害发生轻,适宜在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

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高海拨地区;夏季栽培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别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西洋松茸[1~3],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4~5]。我国是世界双孢蘑菇科研、生产、加工与出口大国[6~7]。甘肃省高海拔沿祁连山冷凉区夏季双孢蘑菇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年生产规模在150万m2以上。自2004年以来,双孢蘑菇栽培一直沿用当家菌株As2796,但因使用时间较长,其菌株当初显现的优良品质和抗逆性正逐年降低,在生产上表现产量不稳定等退化现象,造成单产低下,经济效益下降。2011年我们引进W192、W2000菌株,经品比和中试试验,综合表现优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菌株W192、W2000、As2796(CK)一级种均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经扩接成二级、三级麦粒菌种备用。供试培养料配方为每100 m2用大麦草1 500 kg、牛(羊)粪1500kg、尿素15kg、普通过磷酸钙30kg、石膏粉30 kg、石灰15 kg、油渣120kg。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2012年4—10月设在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海拔2 100 m)。2011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8 m2,3次重复,采用一次性发酵料平面栽培。2012年进行中试试验,每品种栽培面积90 m2,3次重复,随机排列,一次性发酵料平面栽培。2 a试验期间均观察记载菌丝长势及浓密程度,测定栽培种菌丝5 d的平均长速、出菇期、平均单菇重,记载菇棚出菇期温度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统计各菌株前4潮菇的产量,并对商品性进行评价,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以产量和商品性指标为主评价其性状优劣。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在麦粒菌种培养瓶中生长表现

2011年试验观察结果(表1)表明,在麦粒原种培养基上,W2000、W192和As2796(CK)均表现菌丝洁白浓壮,生长好。其中W2000、W192前期生长较慢,250 mL盐水瓶5 d平均长速为2.8 cm;后期生长逐渐加快,长满天数与对照As2796基本一致。As2796(CK)虽前期萌发生长快,250 mL盐水瓶5 d平均长速3.1 cm,但生长后期个别菌瓶出现板结现象,尤其在瓶口处最先出现气生型菌丝后,在麦粒与瓶壁上形成菌被,影响菌种质量。

2.2 品比试验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1年品比试验中,出菇以W192最早,播种至出菇37 d;As2796(CK)最晚,为39 d;W2000居中,为38 d。从菇体商品性看,各菌株均表现肉质厚、盖大柄短、商品性较好。其中W192、W2000菇体较小,平均单菇重分别为16.74、15.42 g;而As2796菇体较大,平均单菇重19.64 g,较W192、W2000分别增加2.90、4.22 g。产量以W192、W2000较高,分别达10.90、11.05 kg/m2,较As2796(CK)增产27.0%、28.8%,达显著水平。

2.3 中试

从表3、图1看出,在2012年中试中,双孢蘑菇出菇期白天最高温度在20℃以上有28 d,日平均温度为15.2~19.1℃(JC-32000型自记温度计测定),3个供试菌株均能正常出菇。菇体性状表现与2011年品比试验相同。产量以W2000最高,为10.07 kg/m2,较As2796(CK)增产19.2%,达显著水平。W192居中,为9.91 kg/m2,较As2796 (CK)增产17.3%,达显著水平。从抗性来看,W2000、W192菌株均表现较耐高温,死菇少,细菌性斑点病轻,而As2796(CK)高温期死菇较多,特别是高温时细菌性斑点病较重。

图1 出菇期菇棚温度

表1 供试双孢蘑菇菌株菌丝在麦粒菌种培养瓶中生长情况

表2 供试双孢蘑菇菌株在品比试验中的表现

表3 供试双孢蘑菇菌株在中试中的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1)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在甘肃省高海拔地区夏季采用一次性发酵料平面栽培,菇体洁白,圆整,肉厚,菌柄短小。前4潮菇产量在品比试验中达 11.05、10.9 kg/m2,较当地主栽品种As2796增产 28.8%、27.0%;在中试试验中达10.07、9.91 kg/m2,较当地主栽品种As2796增产19.2%、17.3%。且在白天温度达20℃以上、持续28 d时出菇正常,耐高温,死菇少。两个菌株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对照品种As2796轻,适宜在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中推广应用。

2)从2 a的试验中观察发现,W2000、W192菌种对水分的要求较当地主栽品种As2796高,在出菇旺期,需适当增加喷水量,否则造成菇体变薄,影响质量。

[1] 王 琳,季国军,赵荷娟,等.双孢蘑菇栽培覆土机制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3):179-182.

[2] 倪 焱,马紫英,魏要武,等.双孢蘑菇贮藏期影响因素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 719-2 721;2 725

[3] 王赵改,杨 慧,王安建,等.采收期对双孢蘑菇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27 (5):134-138.

[4] 杨兴宏.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0(4):59-60.

[5] 马丽君,张文斌,王俊梅,等.张掖市双孢菇产业发展浅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0(4):59-60.

[6] 罗信昌,陈士瑜.中国菇业大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41.

[7] 黄年来,林志彬.中国食药用菌学[M].江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 142.

(本文责编:陈 伟)

S646

A

1001-1463(2015)02-0004-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2.002

2014-10-14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CARS-24)

刘明军(1977—),男,甘肃白银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工作。联系电话:(0931)7614702。E-mail:gs_lmj@163.com

猜你喜欢

菇体双孢主栽
猴头菇生产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清丰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下乡指导基地农户平菇生产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四招让春季杏鲍菇多出菇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杏鲍菇咋管才能多出菇
广西横县被评为“中国双孢蘑菇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