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SWOT分析

2015-01-06张会幈刘国权刘杨舟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武陵山铜仁市社员

赵 辉,张会幈,刘国权,刘杨舟

(1.铜仁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2.贵州省烟草公司思南县分公司,贵州思南 565100;3.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贵州铜仁 554300)

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SWOT分析

赵 辉1,张会幈1,刘国权2,刘杨舟3*

(1.铜仁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2.贵州省烟草公司思南县分公司,贵州思南 565100;3.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贵州铜仁 554300)

武陵山区是全国重点贫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铜仁市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SWOT分析。优势:发展速度快,组建模式多样,服务产业广,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明显;劣势:区位优势不明显,人才资源短缺,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和管理不规范;机遇: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和人才的转移。挑战:武陵山区内部的竞争,土地流转难度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期望能够促进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武陵山区;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SWOT分析;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同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或农产品经营者,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通过“民有、民管、民受益”组建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武陵山片区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包括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的71个县(市、区)[3]。武陵山区贫困人口数量多,大量青壮年农民持续向城镇转移,“小农户、大市场”问题突出,以“什么方式来经管农业”,怎样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4-6]。通过SWOT分析可以找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内外环境、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优势,利用机会,规避风险问题[7-8]。近年来,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武陵山区各市内居于中等位置,而针对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SWOT综合战略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铜仁市为例对武陵山区合作社展开战略分析,旨在为整个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SWOT分析

铜仁是武陵山片区区域中重要的城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临湖南,北接重庆,是大西南连接中原地区的枢纽。全市国土面积1.8万km2,辖2区8县,以及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居住着汉、苗、土家、侗等29个民族,总人口430万。2011年以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文件相继出台,铜仁的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为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铜仁市积极落实党中央、贵州省和武陵山区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府发〔2012〕22号、《关于加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铜府发〔2013〕17号)及《关于印发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铜府办发〔2014〕198号)文件,为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人才鼓励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有力推动了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1.1 优势分析

1.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快

自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2010年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为156户。2012-2013年合作社数量增长最快,分别为498和1 033户,主要由于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2013-201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成倍增长,分别达到2 633和 3 431户,最高达到2010年合作社数量的22倍。铜仁市近5年来,合作社数量年平均增长率655%。1.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模式多种多样

铜仁市从第一家专业大户领办的合作社成立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形式多种多样,辖区内合作社已呈现出多种模式(表1)。

表1 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及模式

通过组建不同的合作社模式,使农民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1.3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产业广

2012年之前,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茶叶、烟草、果蔬、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目前随着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加大和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合作社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涵盖了大部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等。

1.1.4 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明显

企业主导的合作社可为农民提供技术或者生产资料,与农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企业与农民共同参与到农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如贵州武陵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茶产业,覆盖4个专业合作社,带动7 50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使合作社活力更强,收益更大。

1.2 劣势分析

1.2.1 区位优势不明显

铜仁属于典型的跨省界老少边穷连片区,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近年来,虽然国家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但与武陵山区的其他省(市)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落后的经济和不便的交通条件都制约着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1.2.2 合作社人才资源短缺

通过对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合作社法人为农民或村干部,大多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且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当合作社规模增大和服务内容增多时,合作社法人很难对合作社进行有效管理。合作社中90%的社员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由于对合作社认识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合作意识,没有风险意识,很难做到风险共担。同时,由于大部分社员文化水平低,且缺乏参与能力,很难对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铜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1.2.3 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铜仁市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入股资金,而大部分社员经济实力不强,使合作社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各级政府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在实际落实中困难重重。缺乏资金使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被市场淘汰概率增大。在银行信贷方面,合作社由于缺乏固定资产作为银行抵押,很难从金融机构贷款。针对这种情况,多数的合作社只能采取个人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个人小额贷款利率高,周期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合作社的负担,增加了合作社的运营成本,不利于合作社的持续发展。

1.2.4 管理不规范

通过对铜仁市合作社进行调研发现,合作社民主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运行合作社,有些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合作社社员入社时,股权量化不清晰,在合作社年终分红时,损害了广大社员的利益。一些合作社财务管理不规范,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使合作社财务资料不清晰,不能正确反映合作社运营情况,使合作社的盈余核算缺乏准确性,不利于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1.2.5 产业化经营程度依然偏低

铜仁市与武陵山区其他省(市)相比,部分以企业为导向的合作社虽然拓宽了农业产业链,但其他模式的合作社主要以初加工为主,还停留在农产品的产前和产中服务,没有涉及农产品的产后服务,未建立有效的产业链,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很难打造知名品牌,不能实现品牌效应,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合作社的收益。

1.3 机遇分析

1.3.1 国家的政策支持

2000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解决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这些具体措施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发、200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9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和201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修订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9]。

1.3.2 国家扶贫政策的机遇

国家为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透过2011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和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可见,国家对武陵山区在财政、税收、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3.3 资金和人才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向西部地区转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资金的大量涌入,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人才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1.4 挑战分析

1.4.1 武陵山区其他市(县)的竞争

目前,整个武陵山区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经济组织来抓。武陵山区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都在进行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竞争。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武陵山区中发展数量只能处于中等水平,不具有竞争优势,增加了合作社的发展难度。

1.4.2 城镇化人才大开发,导致人才匮乏

近年来,随着武陵山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加快,政府为了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进行城镇化建设,导致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因此,政府的职业教育重心放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流失,很多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留守者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留守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匮乏现象更加严重,影响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1.4.3 土地集中经营难度大和流转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采取规模化经营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生规模效益。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的主要途径是土地集中,采取土地连片经营。合作社要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则必须要进行土地流转,土地以承包或入股等方式进入合作社。首先,整个武陵山区土地一般为梯田,要想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土地整理,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相应的资金来进行土地整理。其次,武陵山区农民思想相对保守,一方面,认为土地使用者可能破坏自己的土地,不想流转土地;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是口头协议,没有正式流转合同和合同担保人,农民对土地流转金额有异议或者害怕土地流转后承包者不能按时支付土地租金。最后,农民即使同意土地进行流转,但土地流转期限一般为中、短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社对土地再生能力的投入。以上3种情况,都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难度大,不能实现大规模集中连片经营,影响合作社的规模效益。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不深,加入合作社积极性不高,且参与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对农民加强合作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过程中,最好采用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和认知感。同时,地方政府要积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首先,合作社要制定规范化的章程,依法登记注册。其次,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的功能,特别是社员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发展建设,当合作社遇到重大问题时,必须采取群体决策。最后,合作社要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当地工商、税务、农业部门、监事会在合作社的管理运行中的监管职能,确保合作社理事会人员管理规范,财务运行规范、利润分配合理规范,保障社员的正当权益,使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2.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

为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适应的政策支持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途径。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很多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但具体针对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不多,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如通过税收、用电、用地、贷款、用水等优惠政策促进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影响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阻力之一是缺乏资金。合作社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购买设备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帮助有困难的合作社度过发展的难关,以免出现由于政府原因,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农民参社的积极性,使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受到影响。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服务。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降低信贷门槛,不断完善服务制度,使农村金融部门把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落脚点,为合作社提供便利、多样、小额信贷,允许合作社或社员以土地抵押、固定资产抵押、信誉等形式开展贷款,降低贷款条件和利率,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合作社的贷款提供担保,建立起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吸引边缘企业和个人资金投入。边缘企业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相关的企业,允许边缘企业以技术、人才、资金等形式投入到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中。企业或个人以资金入股开展股份制合作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式,根据企业和个人投入资金的比例进行最后的利润分成,合作社可以利用资金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2.3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健康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是合作社要引进优秀人才,用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铜仁市应充分利用铜仁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适合合作社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积极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任职或兼职,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发展后劲。随着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项目的开展和东部产业的转移,大量的人才流入该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抓住机遇,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加强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教育培训。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农民教育体系,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送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培养成懂理论、懂技术、会管理和有责任心的人才,使合作社能够规范化运行。对社员的培训,要积极搭建有效的培训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对合作社社员开展文化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社员的整体素质,把社员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能为合作社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4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发展合作联社和深化产业链

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条件,在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解决单一合作社规模小,经营能力有限和效益差等问题,合作社之间应走向联合。通过组建合作联社可以很好地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大规模购销,降低交易成本,在对外交易中获得主动权,使合作社社员获得更多的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产业,深化产业链条,积极开展与企业和科研院校的合作来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服务,提升其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应利用武陵山区优越的自然气候资源,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发展方向,打造知名“生态品牌”。

2.5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除需要好的产品外,还需要好的销售渠道。合作社除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外,还应积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如采取大型农产品展会、专卖店直销和订单销售等。2013年下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铜仁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快递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铜仁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18年)等为铜仁市电子商务提供了契机,合作社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加强对合作社产品进行宣传和推介,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1] 骆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4):119-120.

[2] 赵光辉.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重庆市彭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0.

[3]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B/OL].[2012-02-16].http://hn.rednet.cn/c/2012/02/16/2519403-4.htm.

[4] 周忠新.不同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异同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67-69.

[5] 王洪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1.

[6] 韩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7] 赵菁奇,史玉民.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环境NGO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67-70.

[8] 李文荣,尹力军.河北省发展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8(11):230-233.

[9] 向佐春.广东农民合作社SWOT分析:以江门市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72-75.

(责任编辑:张瑞麟)

S-0;F 325

:A

:0528-9017(2015)10-1679-04

文献著录格式:赵辉,张会幈,刘国权,等.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SWOT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79-168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050

2015-05-08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QN013);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T[2012]26号)

赵 辉(1983-),男,河南汝南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E-mail:yancao504@163.com。

刘杨舟。E-mail:1963445746@qq.com。

猜你喜欢

武陵山铜仁市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发现非遗之美
诗二首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立足资源优势 创新发展模式——铜仁市加快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