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食风味榨菜的加工工艺

2015-01-06马丽萍陆军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余姚木糖榨菜

马丽萍,陆军良,冯 辉

(1.余姚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浙江余姚 315400;2.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 315400)

即食风味榨菜的加工工艺

马丽萍1,陆军良2,冯 辉1

(1.余姚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浙江余姚 315400;2.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 315400)

通过对即食风味榨菜的加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风味榨菜最佳工艺为糖渍、糖煮、拌料、上糖衣、包装。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食风味榨菜配方比为食盐6%、柠檬酸0.2‰、木糖2‰、蔗糖1%、植物油采取比例6%、五香粉0.2%、味精0.8%时,甜味适中,并且有一定的脆度。

榨菜;木糖;糖渍

榨菜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 g榨菜蛋白质含量为4.2 g,约为甘蓝的2倍,大白菜的4倍;含糖量为9 g,约是甘蓝的9倍,大白菜的4.5倍;钙含量280 mg,是甘蓝的3.5倍,大白菜的12倍;磷含量为130 mg,是甘蓝的3倍,大白菜的4.5倍;铁含量为6.7 mg,是甘蓝的4倍,大白菜的22倍[1]。加工后的榨菜产生了更多的游离氨基酸,榨菜作为一种辅助食品不同于主食,其品质除了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外,更主要的在于榨菜的食味品质。余姚是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享有“中国榨菜之乡”之美誉[2]。作为余姚的特色农产品,余姚榨菜已发挥了农业龙头的引领作用。余姚传统榨菜口感偏咸、鲜,甚至辣,但很少有其他风味的榨菜生产。本文采用腌制-热烫-糖渍-干燥的方式,同时添加木糖,并使用柠檬酸在高温灭菌条件下护色,将传统的榨菜制作成一种方便食用,口味新型的小零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新鲜榨菜,木糖,柠檬酸,蔗糖,葡萄糖,麦芽糖,食盐等。

1.2 方法

1.2.1 原料选择

在鲜榨菜头采收时,修掉叶柄,采摘下榨菜叶子,削去老皮和筋,储备待用。选取外形完整、大小颜色一致、无腐烂、无损伤的榨菜芯。

1.2.2 清洗成型

用流动的水将榨菜芯表面的杂质和表面土壤颗粒清洗干净,捞出控干水分,然后把榨菜芯大块切成150~200 g的小块,直接腌制,腌制的盐糖水配液比例为4∶2,腌制1周。

1.2.3 拌料腌制

菜头经过盐糖腌-热烫-脱水-压榨后可拌料腌制。方法是:每100 kg菜头加精盐少许、五香粉200 g(50%茴香粉、20%姜粉、20%甘草粉、5%胡椒粉、5%肉桂粉)和整粒花椒50 g。拌料要均匀,一般分2次拌入较好。拌完料,将菜头分层装入池内,压紧压料。装满后,池上再撒上一层精盐,上面压上竹片板等重物,经2个月左右即可起池,做下一步脱盐准备。

1.2.4 脱盐处理

将腌制的榨菜头取出,进行脱盐,脱盐时间控制好,一般控制在30 min~1 h,即可保持其的脆度。

1.2.5 糖渍,糖煮

将第一次腌制的新鲜榨菜头取出,按每100 kg榨菜坯加入浓度45%的糖液90 kg(内含70%葡萄糖糖浆1 kg,其余糖分为麦芽糖)配比糖煮液,一起倒入夹层锅中,待糖温达到108℃时热烫5 min起锅,取出、沥去糖液,即为半成品。

1.2.6 上糖衣、包装

待榨菜蜜饯冷却至60℃时,拌上蔗糖糖粉、精细调味盐即成。

1.2.7 灭菌,护色方法

在过滤后的清液中添加木糖调味,添加柠檬酸防止褐变,罐装,在流水传输带上进行巴氏灭菌。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方优化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试验方案中固定某些配方比,如植物油6%、五香粉0.2%、味精0.8%;其他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比方案(表1)。

表1 L9(34)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

由表1可知,各因素对风味榨菜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D>C,即食盐>柠檬酸>蔗糖>木糖,为确保无苦涩味,口感爽脆,风味榨菜配比搭配均匀,无杂质,最佳配方比为A2B3C2D1,即风味榨菜配方比为食盐6%、柠檬酸0.02%、木糖0.2%、蔗糖为1%。

2.2 保鲜效果

将处理过的新风味榨菜分批包装成透明塑料袋和铝箔性状的塑料袋2种,同时巴氏灭菌,每月对其颜色、口感进行评估(每次做9个试样,取平均值)。

图1 透明塑料袋包装的榨菜颜色和口感变化

由图1可知,在货架期4个月内,透明塑料袋包装的榨菜颜色指标为6~7(黄橙色)级,口感为3~4(可接受)级;4个月后,颜色和口感都发生了变化,从感官上难以接受。

由图2可知,铝箔内包装的塑料袋中的榨菜,在货架期5个月内,颜色指标为6~7(黄橙色)级,口感为3~4(可接受)级,超期则颜色和口感都难以接受,不建议食用铝箔内包装的塑料袋中的榨菜。铝箔内包装的塑料袋中的榨菜,在货架期5个月内,颜色指标为6~7(黄橙色)级,口感为3~4(可接受)级,超期则颜色和口感都难以接受,不建议食用。

图2 铝箔塑料袋包装的榨菜颜色和口感变化

2.3 理化指标

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乐果等12种有机磷农药未检出,百菌清、氟氯氢菊酯、氯氟氰菊酯等9种有机氯农药也未检出,氯化钠<6%,含水量<85%;砷(以AS计)0.5 mg·kg-1,铅(以Pb计)<1.0 mg·kg-1。

2.4 卫生指标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

3 小结

本研究表明,煮烫时间对榨菜的感官品质的影响很大,随着煮烫时间的加长,榨菜的感官品质不断降低,所以在对榨菜进行煮烫处理时,为保持榨菜的感官品质,应尽量减少煮烫时间[3]。108℃时热烫5 min糖渍榨菜,即可最大程度保持榨菜的脆度。

不同的腌制方法不仅对榨菜的风味及感官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对质地的影响也非常明显[4]。因此在企业生产时,应摒弃传统高盐腌制的方式,采用糖盐混合腌制,生产新型口味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滤液中添加柠檬酸,保存了榨菜色泽,且使pH值降至4。另外,使用不同材质的包装袋,对于同样经过巴氏灭菌的榨菜的感官上差异明显,使用铝箔袋货架期更长,可以达到5个月。

[1] 曹坚.榨菜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8(3):110-111.

[2] 黄绍容.余姚市榨菜污染与防控对策[J].吉林农业,2010(5):77-78.

[3] 王肖莉,屈小玄,王守凤.煮烫对榨菜感官品质的影响[J].中国调味品,2012(9):22-24.

[4] 张贇彬,郭媛,孙晔.乳酸菌发酵榨菜和传统腌制榨菜的感官性状比较[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75-181.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637.3

:B

:0528-9017(2015)10-1633-02

文献著录格式:马丽萍,陆军良,冯辉.即食风味榨菜的加工工艺[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33-163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037

2015-05-11

宁波生态农业循环示范项目(2013ST011)

马丽萍(1982-),女,浙江绍兴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工作。E-mail:mli002@163.com。

猜你喜欢

余姚木糖榨菜
一个空瓶
涪陵榨菜
布吉的口琴
有心的小蘑菇
布谷鸟读信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惊!茶叶蛋之后,我又“吃不起榨菜”了……
现在你踏实了吗
涪陵榨菜与二锅头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