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关爱学生

2015-01-06陈杨洋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关爱高校辅导员新时期

陈杨洋

摘 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的主要管理者,懂得如何关爱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关爱学生的视角也呈现时代性的特征。本文从学生、辅导员和关爱媒介三方面论述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关爱学生,实现其工作价值。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关爱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特殊的群体,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们与学生有密切的联系,并朝夕相处,在全面育人、深入管理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步入高校辅导员行列一年的新成员,能真正在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多年的学生身份和一年的辅导员工作,让我认识到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就在于能否真正地关爱学生,因为只有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他们才会真正地接受辅导员的管理、指导和帮助。

一、关爱学生的时代性特点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现实化,媒体网络的多样化,个性思维的丰富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左右我们的高校教育工作,学生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书虫”,辅导员也告别了学校与学生间消息传送者的单一身份,关爱学生的途径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形式的“办公室谈话”。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期,辅导员不能总是重蹈昨日前人留下的足迹。如何在新时期下将关爱学生的口号落到实处,是我们每个辅导员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二、新时期关爱学生的途径

辅导员如何真正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即:学生、辅导员和关爱的具体渠道。

1.学生主体——极具特色的“90后”

2008年后的大学生,已然是“90后”为主的群体。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他们个性上具有独立性,而生活上却具有依赖性。有人说“90后”的学生,都是自私自利,娇生惯养,难以亲近的,但与他们接触的这一年让我发现,他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不可理喻。他们的思想具有独立性,因而面对问题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由于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让这些“90后”的学生一味地只顾参加高考,从而失去生活上独立的能力。过度依赖父母,家长的宠爱,让他们的中心意识更强烈,在与别人的合作与相处中必然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有优势,有问题的复杂矛盾体,辅导员作为他们的良师兼益友,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给予必要的关心,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关爱方式。

(1)对于大一的学生,辅导员应在生活上应尽量给予关爱。很多大一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中学时期养成的对父母的依赖习惯,来到陌生环境中,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不合群,想家,自我学习规划的迷茫,严重可发展为情绪上的抑郁。在这种特殊的时期,辅导员一定要多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给予学生适应性的指导和父母般的关怀。

(2)大二的学生已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此时辅导员应关注其专业领域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专业学习,关心学生复杂的情感动荡。学生遇到挫折时,辅导员给予适时鼓励,认真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倾诉,让学生宣泄自己消极的情绪,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成功时,辅导员应像朋友一样真诚地祝贺鼓励,做学生的知心人。

(3)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辅导员应对其就业情况给予密切关注,必要时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未来的工作或是继续深造。许多辅导员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足够适应大学的生活,便对其“放任不管”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高年级的学生面临更多的是学业与就业的压力,以及外部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陌生感,此时他们更需要辅导员正确的指导,热情的关爱,或是经验的交流。

(4)针对特殊群体的学生,辅导员应给予特殊的关爱。后进生问题是每一位辅导员都会遇到的。他们求知欲较差、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时常受到周围人的嘲笑或歧视,因为存在自卑心理,所以对辅导员的关心常抱有怀疑或敌对的情绪。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催化剂,辅导员只有真诚地去关爱他们、走进他们,成为他们知心和信任的朋友,才能顺利对他们进行转化。贫困生群体,心理比较敏感需要春雨润物般的悄无声息的关爱,不仅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难题,还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其他情况的学生,如网络成瘾,患有心理或生理疾病者,辅导员也应多加关爱,给处于困境的学生增添学习及生活的信心。

2.辅导员——愈加成熟的队伍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很多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多年的师范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关爱学生的能力,能更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岗前培训,大大增强了辅导员的责任感,作为奋斗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要真正地关爱每一位学生,辅导员应从自身努力。

(1)把握关爱优势。当前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是本科生或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逐渐消除了与学生间的年龄代沟。相近的价值观,生活模式及兴趣爱好,很容易让辅导员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这种条件下,辅导员应利用自身的优势,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取得学生的信赖,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主动地与辅导员沟通,寻求帮助。

(2)提高业务修养。关爱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能够从容应对妥善处理各种管理中出现的情况是每个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需要广博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实践获得。在教师的生涯中,最忌讳的就是职业的倦怠,辅导员也是一样。辅导员在工作中总会不断遇到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种类的事件,所以辅导员要多注意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3)实现情理交融。辅导员工作是一种交际性质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辅导员的爱心和真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和基础,很多时候辅导员是要打出“感情牌”的。关爱之心,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始终对工作、对学生怀着一颗爱心,一颗热心,才能真正取信于学生,才能让学生接受我们的关爱。我们常说对待学生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这份感动为我们的工作打下感情基础,从而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实现工作中的情理交融。

3.多样化的关爱媒介

目前,辅导员关爱学生的方式,正日趋多样化,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1)直接渠道。传统方法上,辅导员可深入学生的教室、寝室,与学生聊天谈心,面对面的交流,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新时期,辅导员可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设备,如加入学生的QQ群、微博、飞信、贴吧等,随时了解学生群体的状况,或通过电话、短信、微信、E-mail等,与学生单独交流,关心并帮助学生解决个别问题。

(2)间接渠道。很多时候,关爱学生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春雨绵绵细无声”,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达到关爱的效果。辅导员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建立学生简历的电子档案,并在四年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记录,以此达到对学生动态的关注。利用班集体的作用,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不是只带一个班级,众多的学生让辅导员无法做到“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在班内建立爱心小组,让同学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培养学生间的关爱之心。辅导员应真诚地可直接参与学生组织的班集体活动,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加入学生群体中,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爱。

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关爱将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辅导员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怀抱一颗关爱之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从辅导员自身建设出发,利用时代赋予我们的新手段、新方法,努力成为能够真正关爱学生的称职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史迎霞.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媒介论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2]文鸿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J].高校辅导员,2014(02).

猜你喜欢

关爱高校辅导员新时期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