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花淀》结构上的两两相应

2015-01-06马志伦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荷花淀

马志伦

摘 要: 小说结构中的两两相应,是为了故事情节有高发展的需要,甚至是作品主旨的需要。孙犁小说《荷花淀》的诸多描写两两相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如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两两相应,体现了作品构思的精巧与严谨。

关键词: 《荷花淀》 结构对称 作品构思

孙犁小说《荷花淀》的诸多描写两两相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

1.对话描写中的两两相应。第一部分“夫妻话别”中的一段对话: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水生的话说明了他今天这么晚回来的原因:县委召集村里的游击队员开会。白洋淀形势严峻,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水生带头报名参加,并作为一同报名的村里其他年轻人的代表,回来说服家人,因为大家都认为水生妻是一个开明的人,而水生也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女人,能够理解并支持自己及其他几个年轻人的想法和行为。

大家的判断与水生的信任没有错,这在第二部分“寻夫遇敌”中进一步得到验证: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和水生妻相比,四个女人的头脑究竟简单了些,全没有意识到淀里形势已经非常吃紧,盲目寻夫十分危险。水生妻惦记着水生的话,知道她们这样做不太妥当,只是话说得比较委婉,毕竟水生妻和几个女人平时相处在一起,彼此知根知底,熟悉各自的性格。身旁几个女人其实都是直筒子脾气,说话口无遮拦,而且不顾颜面。果然几个女人在寻夫未果时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接着便说笑起来:“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难怪那些和水生一同报名参军的年轻人不敢马上回家,回家后要是说起报名参军的事,肯定会被他们各自的女人数落个不停,哪像水生妻如此通情达理。水生妻尽管内心也有不舍,也有不满,也像其他几个女人一样,但终究不会大声嚷嚷。这是水生妻不同于其他女人的地方,她既有着中国妇女温婉贤惠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又有着在抗战艰苦环境中历练而成的坚毅勇敢的品格。

两组对话两两相应,有对比有调和。通过水生妻和几个女人的对比,显示出水生妻与其他几个同样是家庭妇女的不同,水生妻是其中率先能跳出家庭圈子,自觉地站到社会斗争和民族斗争行列中的新型妇女。水生妻具有这样的觉悟,和水生的教育与影响分不开。大敌当前,水生发挥了一个小苇庄游击组长和党的负责人的先锋模范作用,而水生妻愿意承担家庭重担,愿意承受因此带来的损失,证明她和水生同样都具有识大体、顾大局并且明大义的朴素情怀和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

2.细节描写中的两两相应。第一部分“夫妻话别”中的细节描写: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妻无疑是一个十分心细又聪慧的女人,她看出丈夫的脸有些红胀,看出丈夫笑得不像平常,从水生的脸部表情就知道水生有心事,因为水生不会撒谎,虽然不善言辞,却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对此水生妻心里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今天水生晚回来,一定有着不能回避和推脱的重大事情。果不其然,当水生小声说出要离开家到大部队上去的事情时,水生妻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手指上的轻微震动,实是内心深处剧烈震荡的反映,水生妻的编织技术十分了得,怎么可能被苇眉子划破了手,小说开头写道:“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分神的唯一原因在于水生的话道出了她最担心的事,令女人非常震撼。水生是她心爱的丈夫,此去大部队,身负重任,危险自不必说,什么时候回来,能不能回来都不可预知;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靠她一个人应承(尽管水生妻十分能干),终究是很吃力的。对此水生也是十分明白的,他的脸红,他笑得不像平常,已经表明了水生内心的不安与歉疚,然而面对白洋淀的紧张局势,只能是舍亲人舍小家,保乡亲保家乡。

当然水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第三部分“助夫杀敌”中有一个细节描写: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去呀?”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这一“丢”,看似随意,实是水生对自己女人爱意的体现,也是弥补对妻子的歉意,只不过这一切要尽量做到不露痕迹。这一“泅”,便是一种最好的掩饰,说自己的女人是“落后分子”只是应付小队长的,水生心里最清楚自己的女人包括其他女人们为了支持他们参军,做出了多大的牺牲,泅到水底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真是一个聪明之举,一来避免因为这一“丢”之举引来众人的哂笑,二来不愿在小队长面前继续招来对自己所爱之人的过多指责。

两次细节描写两两相应,既独立又统一。如果说前面一个细节的描写是表现女人(水生妻)爱男人(水生)的话,那么后一个细节描写则是表现男人(水生)爱女人(水生妻),这种爱其实也可联系到爱亲人、爱民族、爱家乡和爱国家,小爱之中有大爱。细节描写同时也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3.景物描写中的两两相应。第二部分“寻夫遇敌”中的景物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里的景物描写既是写自然的风景,又是写人的心情。因为在一个亲戚家里没有探到丈夫们的行踪,或许是受到了亲戚的调侃,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寻夫行为有些鲁莽,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只得摇船回家,有些失望,有些伤心,但毕竟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就像那宽大无垠的白洋淀,虽有些波澜,但终究还是比较平静。

当然平静只是暂时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水面的平静被打破了,于是“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一景物描写暗示了荷花淀里埋有伏兵。在白洋淀里长大的人们无论男女都有一身好的水性,埋伏十分成功,连野鸭都没有惊动,为击沉日本鬼子的那只大船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女人们摇着的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女人们的紧张心情此时就如同野鸭的扑楞楞飞起和尖声惊叫,心都快跳出来了。

前后景物描写两两相应,有着明快的节奏韵律。节奏体现在故事情节开展时连续有序,韵律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开展一弛一张。此处写景即是写情,人物的心情从轻松到紧张,故事情节也从轻松到紧张,且轻松中有紧张,紧张中有轻松,甚至调皮,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鼓舞奋进的力量,并自然过渡到战斗结束。战斗胜利结束之后女人们不服,她们认为男人们的优势只是体现在会用枪、会射击,“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小说所具有的起伏跌宕和轻灵活泼的特点,使得《荷花淀》这篇小说在描写战争的小说中别具一格。

《荷花淀》的写作手法深得中国传统艺术的神韵,并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髓运用得淋漓尽致,除了运用留白等艺术手段之外,结构上的对称(对应)均衡也是一大特色。中国传统艺术十分注重作品结构上的对称(对应)和均衡,并在对称(对应)均衡中求变化,既严谨又不呆板,如行云流水,尽可能地避免斧凿痕迹。比如中国绘画中的诸多画作,都注重结构上的对称(对应)均衡,远的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人与人之间的两两对应,五代南唐董源的《寒林重汀图》和《潇湘图》是山水与山水之间的两两对应,近的如齐白石的《三千年》(两个又大又红的蜜桃)是物与物之间的两两对应,李可染的《稳步向前》(两个骑着水牛背上的小孩)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两两对应。这样的对称布局使得画面均衡稳重,自有一种和谐的美。当然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主次、虚实和浓淡等,整体的统一又不乏个体的灵活,整个画面就生动起来。同样在中国建筑中也十分注重结构的对称(对应)均衡,如故宫这一宏伟巨制,它是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其中的各个建筑都是在一条由南至北的中轴线上展开,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都保持严格的对称,十分均衡,当然在均衡中突出重点——太和殿。这种对称(对应)均衡不是死板的,其中又有大与小、高与低、宽与窄、明与暗、繁与简、动与静和方与圆等的对比,都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一致中有差异,差异中保持一致。民间艺术中的对称(对应)均衡的应用例子更多,比如剪纸艺术中的窗花、刺绣花样等在构图上运用对称(对应)均衡,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民间玩具中的风筝,种类繁多,但在造型、色彩和纹样等诸多方面都注重对称(对应)均衡,直观简洁,符合中国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审美习惯。

《荷花淀》结构上的两两相应,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注重对称(对应)均衡的美学特征。小说结构中的两两相应是相对而言的,即不是重复,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比如《水浒》中写人与虎的搏斗,就有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武松徒手打死一虎,李逵用刀杀死四虎,就是在同中求异。武松与李逵无疑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打死或杀死凶猛的兽中之王,旨在表现他们的英勇无畏与豪气冲天,异中有同。《荷花淀》中先是有水生妻的“震动”与“一吮”——柔弱之中有坚强;后有水生的“一丢”与“泅水”——潇洒当中见柔情。前后两次细节描写(同时也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先是妻子,后是丈夫。在水生妻,更多表现的是义,理解支持丈夫的想法和举动,小女人有大胸襟;在水生,更多表现的是情,信守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的承诺,大丈夫亦见柔情。两次细节描写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体现出双方对于对方深沉的爱。

而且两两相应之间往往还是层层递进。清末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写明湖居(书馆名)听书,先是写黑妞说书技艺的: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玩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再写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即白妞)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与我心有戚戚焉!”黑妞与白妞的说书技艺其实都是出类拔萃的,这是她们的共性,相比之下,白妞的说书技艺更胜一筹,共性中又见个性。黑妞说书是为白妞说书作对比并做铺垫的,众人对话中的评论道出两人之间说书技艺的差异,白妞说书的精妙无比,就在于她的好说不出学不到并且回味不尽,之所以要写白妞说书,而且是浓墨重彩,就是要进一步拓展说书技艺的极致之美。

《荷花淀》中的两组对话描写之间也有着渐进的关系。水生妻是自觉也是无条件地支持丈夫参军保卫家乡,坚定了其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而其他几位妇女则是在水生的说服下进而采取了和水生妻同样的行动,但内心还是有着纠结,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寻夫之举。小说对此并没有展开具体的描述,而是通过相应的对话展现出来。有趣的是群体对话这一处,除了水生妻之外的其他四个女子,先前还有心直口快、遮遮掩掩、装模作样和扭捏作态的,后来在没找着各自的丈夫之后,便是一起在心里骂着自己的丈夫是“狠心贼”,显示出惊人的一致。如果没有四个女子和水生妻的比较,就不能凸显水生妻是白洋淀妇女中的优秀代表。小说在开头已经表现出水生妻外在的美,虽然非常含蓄:“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完全是一个美人仙子的形象;在“夫妻对话”中,又表现出水生妻的心灵美。在周围几个妇女的吵吵声中,只有水生妻保持清醒的头脑,其实水生妻也是在克服了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之后,才有着如此沉稳坚毅的心理状态,水生妻的崇高品格与精神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展现。没有前一个的夫妻对话,水生妻的性格发展就没有了依托,有了后一个的几个女人对话,更能体现水生妻的与众不同,水生妻因此成了小苇庄妇女进步的领军人物。

小说结构中的两两相应,其实是为了故事情节有序发展的需要,甚至是作品主旨的需要。鲁迅的《药》中有两处景物描写。一是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既是点明时间,又是人物此时心情的写照,华老栓为了治好儿子的病,要趁早赶赴刑场买药(人血馒头),心情就像这景物描写,阴冷而忐忑。后一景物描写:“太阳也出来了;在他(华老栓)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天亮了,时间的延续也是故事情节的有序发展。此处写景同样是写人物的心情,老栓买好了药,就像买到了希望,幻觉前面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然而背后那“古□亭口”四个黯淡的金字,在阳光中照出,依旧在这虚幻的暖色中显出冷调,和前面的阴冷色调相呼应。《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同样也是配合着人物的心情写,只是在《荷花淀》中,景物的描写要阳光多了,不仅显示人物心情的变化,而且是在反映作品的主旨,即表现白洋淀地区的人民,在遭受外来敌人侵略的压迫下,积极展开保卫家人、保护乡土的反侵略斗争。这种英勇抗敌斗争的壮举本身就是美的,因为它显示了人们的美好理想、社会的进步要求,所以景物描写反映出了积极向上的美的力量。同时从情节的发展而言,也从战斗之前过渡到战斗之中,当然均衡之中有变化,战斗过程只是一笔带过,因为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根据地的妇女,怎样由于战争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摆脱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女人低男人一头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会斗争、民族斗争的行列里。她们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劳动妇女争了气,为中国人民增了光。”①

《荷花淀》描写上的两两相应,体现了作品构思的精巧与严谨。

注释:

①林志浩.充分体现孙犁艺术特色的《荷花淀》。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荷花淀
孙犁小说《荷花淀》的诗意美
《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评析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细腻 准确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