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思品课堂推向高潮
2015-01-05张秀莲
张秀莲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如此。一节好课,往往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处于高潮状态时,教师的教学艺术发挥到最佳,学生的学习兴致也达到了最高,师生双方情绪饱满,配合默契,课堂教学产生了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该怎样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呢?笔者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以下几种策略。
一、情感渲染唤高潮
“欲要感其心,必先动其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于三维教学目标之首,它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性,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生命。情感的共鸣,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转变。有人说:“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生心灵的加油站,也成为了教师施教的魔法棒。”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渲染、激发和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将教学推向高潮。
宁波市名教师郑乐安老师的课就很注重情感的渲染。她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利用不同的手段制造不同的情感环境,并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冲击、感化、陶冶和激发,将学生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从而使课堂走向高潮。比如,在一次以“孝敬”为主题的交流课中,郑老师执教的《爱的协奏曲》一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片段1
课前 循环播放一系列事先从学生处收集来的亲情照片(配歌曲“老爸老妈”)。
导入 播放一段视频——《男孩与苹果树》。故事中,男孩与苹果树渐行渐远,却在需要时第一时间向苹果树索取,无休无止……而苹果树在对男孩的日夜思念中苦苦等待,每回对男孩的需求却都是毫无怨言,献出了自己的果实、枝叶、躯干,直至自己的根——自己的全部。
点评:课前,让学生在富有亲情的歌声中欣赏自己与家人的照片,一下唤起了学生的亲子情感,为整节课作了一个情感铺垫;导入时,在视频极富情感的解说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故事中男孩与苹果树的关系,让学生想起了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他们的内心泛起了情感的浪潮,掀起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
教学片段2
课中 郑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爱的序曲——感受爱”“爱的插曲——误解爱”“爱的主旋律——呵护爱”。
在第二个环节“爱的插曲——误解爱”中,郑老师先让学生感受一场来自一位叫宁宁的学生与其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家庭冲突,之后追问:这个场景大家觉得熟悉吗?你们被父母打过吗?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有想过父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打你的吗?在一连串的追问之后,郑老师让学生聆听了一位母亲的心声——来自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是一位母亲在责打犯错孩子后的一份深深的自责和追悔,真实、冷静又饱含激情,让所有孩子的心灵受到了爱的震憾。
点评:情境的冲突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聆听一位母亲深情的、爱的告白,既是一次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又是一次亲子情感的沟通,课堂再一次掀起高潮。
教学片段3
在第三个环节“爱的主旋律——呵护爱”,郑老师给了学生一份意外的礼物——事先让每位学生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当学生在看父母给自己的信的时候,很多孩子泪流满面。紧接着,郑老师又播放了一组配有诗文和音乐的感人图片。
孩子,请相信:
当这世界上所有的人背叛你、伤害你的时候,
肯定有两个人依然为你心疼、为你落泪,
那就是你的父亲和母亲。
(配图:一个婴儿被一朵鲜红的玫瑰花瓣紧紧包围)
……
孩子,不管你走多远,
你的一双脚,永远在妈妈的手里,
永远在妈妈——最温暖的角落。
(配图:一只大手紧紧握着一只小脚)
走遍千山万水,
我始终走不出——父亲无言的凝望。
(配图:一个父亲扭头深情凝望着背上的孩子)
母亲,
尽管你留给我一个坚强的后背,
但我还是窥见了:
你的辛劳和酸楚。
(配图:一个背上背着孩子的擦鞋女工)
……
最后,让学生在爱心卡片上写下自己最想跟父母说的话。
点评:一封封信,让他们有机会读懂父母的真实心声,感受父母的深情,在学生的心田注入了一股股爱的暖流,让情感的潮流一次次涌上心头。最后,一句句话语、一张张图,组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最高潮,急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让学生在爱心卡片上写下自己最想跟父母说的话。话里有感激、有理解、有歉意,也有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这使课堂得到了升华,课堂高潮达到了顶峰。
这一整节课,从课前到课堂结束,教师用不同的方式把情感渗透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而每一个环节的情感渲染都为下一个环节作了情感铺垫,使课堂情感呈螺旋式上升,之后把课堂推向最高潮。
二、活动设计推高潮
活动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验、内化、升华道德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而和谐地发展,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知识和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学会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有一位教师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你来表演我来猜) 选一个学生上台,按教师给的词条(情绪方面的)进行表演,下面的同学则根据表演猜出该词条的含义。
点评: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从而充分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和情绪的外在表现,既内化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从而掀起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高潮。
接着,教师给出了一个情境思考题:出示两幅图。这两幅图体现了两个不同的人对下雨天的不同情绪反应:一个是小明想去玩球,看到下雨很烦恼;而另外一个是农民伯伯,看到下雨很欣喜。教师问:“同样是下雨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呢?”
点评:这一问,让原本活跃的课堂气氛立刻安静下来了,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此时,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安静下来了,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都在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如果说前面游戏环节掀起的是一个动态高潮的话,那么这时引发的是一个静态思维活动的小高潮。
活动二(情绪词语大搜罗) 全班分为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类情绪,看哪组写出的情绪词语又多又准。
点评:在上一环节的静态理性分析后,让课堂气氛在学生的互助合作活动中再次活跃起来,又达到了一个动态高潮。
活动三(复杂情绪调色板) 教师问:“生活中是不是只有喜、怒、哀、惧四类情绪呢?”在学生短暂的静心思考之后,教师又适时安排了第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复杂情绪的组合。比如,悲愤——悲+怒,喜忧参半——喜+哀,百感交集——喜+怒+哀+惧,等等。
点评:这一活动以调色板与情绪作类比,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了情绪的复杂性,知道了喜、怒、哀、惧是基本的情绪,其他生活中的很多复杂情绪则是由几种基本情绪共同构成的。
这一节课,以活动教学为主,可贵的是教师十分注意把握课堂活动的节奏,使之动静结合,有张有弛,使课堂教学高潮像波浪一样有间隔地不断出现。
三、思维碰撞掀高潮
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堂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课是一堂最灵动的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引发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点燃智慧的火花,达到问题的共振、情感的共鸣、智慧的共享、价值的共识,使课堂教学掀起思辨的高潮。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做诚信的人》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导入课题后):“今天,我们大家就来一起聊聊诚信这一话题,在聊这一话题的过程中,老师想听听大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在接下去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畅所欲言。”
出示情境问题:在升旗仪式上,学校宣布张宵以比第二名高出5分的总成绩获得了全校唯一的一个重点高中保送名额,但是他并不开心,因为他发现老师在改科学卷子时多判给了他8分。如果你是他,你会保持沉默呢,还是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师?
教师原先设想肯定有些学生会说保持沉默,有些学生会说要说出真相。不料,这个班级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全班集体认为要保持沉默。因为,他们说这个机会太重要了,我们辛辛苦苦读书,就是为了能考进重点中学,这事关自己的一生,不能失去。
于是,教师想了想问:“那个第二名的、落选的同学伤心不已。你还会继续保持沉默吗?”
这时,有好些同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认为这样对落选的同学不公平,自己的良心也会受谴责。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说:“我还是认为要保持沉默。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对方是这样的话,他未必会为我考虑。”另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补充:“是啊,这个社会,老实的人总是吃亏。再说,你知道对方的成绩就肯定没有改错吗?”更有一位同学说:“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 学生中立时起了骚动,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形势似乎有些hold不住了。于是,教师定了定神,说:“很好,刚才这几位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他们的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好吗?”学生都来了兴致。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
师 刚才这位同学说,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大家说,他说的对不对?
生 不全对。有些地方不公平,有些地方公平。
师 好。那也就是说,这个社会确实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是吗?
生 是,而且不少。
师 那我们希望生活在公平的社会中,还是不公平的社会中?
生 当然希望生活在公平的社会中。
师 那么,大家说在张宵这件事上,如果我们选择了沉默,是增加了社会的不公平还是缓解了社会的不公平?
生 增加了。
师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是该为营造公平增添一份力量呢,还是看到社会存在不公更拆墙脚呢?
生 应该为营造公平尽力,如果每个人都拆墙脚的话,这个社会肯定很烂了。
师 其实,如果社会是公平的,我们有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如果社会是不公平的,那我们更有责任营造社会的公平。大家说,对吗?
(学生都点头)
师 那么,刚才还有一位同学说,老实的人总是吃亏的,是这样的吗?
生 也不总是吃亏,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跟老实的人交往的。
生 老实的人有时从暂时来看是吃亏的,但从长远看,因为他诚实可靠,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并不吃亏。
师 能举举例子吗?
生 比如开店,只有诚信经营,顾客才会长期光顾。如果不诚信,存在欺诈行为的话,肯定没有回头客,店就开不长久了。
生 比如,我们交朋友,时间长了总喜欢跟诚实的人交朋友,不喜欢跟说谎的人交朋友。
师 看来,老实并不吃亏。那刚才还有一位同学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大家说,当我负了天下人的时候,天下人对我会是什么态度?
生 肯定众叛亲离了。
点评:这节课最出彩的就是这个片段,这一片段成就了这节课的高潮。师生在对话中产生了碰撞,又在碰撞中达成共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第一,这位教师一开始就鼓励学生说真话,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做到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敢想、敢说;第二,这位教师设计了具有冲突性的情境问题和启发性的设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第三,在学生思维产生碰撞的时候,这位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抓住学生的生成进行教育,从而有效地进行价值观的引领。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创新。我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更多的精彩,呈现更多的教学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