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扩展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2015-01-05江亚平

文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习能力

内容摘要:扩展阅读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 扩展阅读 学习能力

高职高专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学习。如何让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高专的学习生活,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曾经学生们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慢一些,再加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导致语文学习能力较差。这样让学生在刚入学阶段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与中学阶段学习相比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学习具有更多支配的时间,学习内容具有一定可选择性。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运用扩展阅读的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下面以《六国论》为例来说明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一.对题目的扩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组成部分。一些题目往往以特定的语言形式标出鲜明的文体特点。《六国论》是一篇议论文,和他类似的题目还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那么古代的论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姚鼐《古文辞类纂>>把文章分为论辩序跋议等十三类。论辩类就是论说文,它或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或是辩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陆机说“论精微而郎畅”。学生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得出结论:由这些论述来看,古代的论和今天的议论文在实质上并无多大差别。

二.对作品作者的扩展

通过查询资料,学生们会了解到苏洵的其他情况,比如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年的闭门苦读,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千言。这无疑是对学生们的一种激励。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三.对历史背景的扩展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根据作品的创作年代查阅有关资料,对理解分析作品有好处,有帮助。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娇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纳绢,向西夏纳银纳绢纳茶,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极大地损伤国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了《六国论》。

四.对有关名言典故的扩展

有些作品引用了名言典故,要读懂文章就需弄清它们的含义。《六国论》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语出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载:“且夫奸臣固皆与以地事秦。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经扩展,我们看出苏洵这段文字,明显是师法战国游说之说,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引申发挥,融为自己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五.从相关文章扩展

为了对文章做进一步认识,还可以读一读相关文章。苏辙和清代李桢写的《六国论》都对六国被秦所灭的原因进行论证。苏辙“六国不免于死亡,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摒秦”,李桢“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未及天助,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从三人对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苏洵的《六国论》是论史为现实政治服务。其他两篇只是就史论史。从中我们体会到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六.从对作品的相关评价扩展

欧阳修称苏洵的文章“博辩宏伟”,曾巩称其文“指事析礼,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他们都抓住了苏洵文章的基本特点。这样学生对苏洵文章的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七.从自我认识去扩展

我们可以以自己的观点去谈六国灭亡的原因,也可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有的同学扩展到现实中的改革,认为中国要振兴就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有的同学扩展到世界的局势,认为世界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学生的接受程度,接受能力的不同。要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展。扩展阅读提高了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相信只要坚持下去,高职高专的学生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乃至其他方面都会有更大的收获。

(作者介绍:江亚平,宣化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