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子金花散外敷配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5-01-05周卫国叶钊婷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7期
关键词:秋水仙碱痛风性金花

周卫国 李 龙 叶钊婷 贾 倩

(广东省从化市中医医院,广东 从化 510900)

栀子金花散外敷配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周卫国 李 龙 叶钊婷 贾 倩

(广东省从化市中医医院,广东 从化 510900)

目的观察栀子金花散外敷配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栀子金花散外敷及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对照组以常规剂量秋水仙碱口服治疗,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hs-CR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栀子金花散外敷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栀子金花散 秋水仙碱 小剂量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痹阻

痛风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临床以急性关节炎较为常见,患者疼痛多较剧烈,自觉症状较重。迅速、安全、有效缓解症状,避免毒副作用,为治疗的首要目标。笔者采用栀子金花散外敷配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版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参考标准[1]确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辨证属湿热痹阻证。排除蜂窝织炎、丹毒、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假性痛风等其他疾病所致的关节疼痛;已患痛风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实验药物成分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门急诊及住院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年龄24~85岁,平均63.40岁;病程2 d至50年,平均48个月。对照组年龄21~84岁,平均62.95岁;病程2 d至48年,平均4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秋水仙碱口服,每次0.5 mg,每日3次;碳酸氢钠0.5 g,每日3次;栀子金花散:栀子15 g,黄连15 g,黄柏15 g,黄芩15 g,大黄15 g。由本院制剂室生产,用温水调成为糊状,敷于患处,绷带固定包扎,每日更换1次。对照组予秋水仙碱片,首次服用1.0 mg,以后每2小时服用1次,每次0.5 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止(24 h内总药量不可超过6 mg);疼痛缓解后改为1 mg,每日3次;碳酸氢钠0.5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禁酒、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等。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再服用其他治疗痛风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 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及疼痛缓解的起效时间以及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等。中医症状积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计分。关节肿胀:0分,无肿胀;1分,轻度肿胀;2分,中度肿胀;3分,重度肿胀。关节疼痛:0分,无疼痛;1分,偶有疼痛;2分,经常疼痛;3分,持续疼痛。局部压痛:0分,无压痛;1分,轻度压痛;2分,中度压痛;3分,重度压痛。肤温:0分,正常;1分,稍高;2分,较高;3分,灼热。肤色:0分,正常;1分,稍红;2分,鲜红;3分,暗红。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疗效标准制定。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指标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肿胀、肤温、肤色均明显缓解(P<0.01),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

组别时间肿胀 疼痛 压痛肤温 肤色治疗组治疗前(n=4 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2 . 4 1 ± 1 . 0 2 2 . 2 3 ± 0 . 6 4 2 . 3 9 ± 1 . 4 7 0 . 6 2 ± 0 . 2 5*△0 . 7 3 ± 0 . 4 3*△0 . 6 7 ± 0 . 3 2*△2 . 3 8 ± 1 . 1 1 2 . 3 2 ± 0 . 6 5 2 . 3 4 ± 1 . 3 8 1 . 8 9 ± 0 . 3 8 2 . 2 9 ± 1 . 3 5 0 . 5 2 ± 0 . 3 6*△0 . 5 8 ± 0 . 3 5*△2 . 0 2 ± 0 . 5 7 2 . 3 1 ± 1 . 3 3(n=4 5)治疗后0 . 9 8 ± 0 . 2 1*1 . 0 3 ± 0 . 6 3*1 . 0 2 ± 0 . 2 9*0 . 9 8 ± 0 . 4 7*1 . 1 8 ± 0 . 5 6*

2.2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hs-CRP、UA、ESR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ESR、U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降低hs-CRP、UA、ESR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hs-CRP、UA、ESR比较(±s)

表2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hs-CRP、UA、ESR比较(±s)

组别 时间 U A(μ m o l / L)h s -C R P(m g / L)E S R(m m / h)治疗组 治疗前 5 8 7 . 3 4 ± 1 4 4 . 3(n=4 5) 治疗后 3 8 9 . 5 3 ± 3 8 . 7 2*△对照组 治疗前 5 9 5 . 5 2 ± 1 1 4 . 3 1 3 5 . 5 8 ± 1 6 . 2 1 3 3 . 4 9 ± 0 . 8 9 1 6 . 2 2 ± 3 . 5 5*△1 1 . 1 6 ± 3 . 4 8*△3 3 . 3 8 ± 1 9 . 6 2 2 9 . 5 8 ± 1 . 7 9(n=4 5) 治疗后 4 6 4 . 5 3 ± 3 7 . 5 0*2 1 . 2 3 ± 5 . 5 7*1 5 . 1 6 ± 5 . 4 9*

2.3 两组痛风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3 两组痛风综合疗效比较(n)

2.4 两组痛风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13.33%),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6例(占35.5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较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不良反应全部为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未发现过敏、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2.3±0.92)d,与对照组的(2.6±0.73)d相当(P>0.05)

3 讨 论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表现为关节部位的红肿热痛,活动不利,受累部位多以跖趾关节、踝部为主,属中医学“痹证”“痛风”“白虎历节”“历节”范畴[4]。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或过食膏粱厚味,或起居不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等导致积湿蕴热成毒,痰瘀胶结,气血闭阻,痹阻经络,流注关节,不通则痛[5]。本地区气候炎热,雨湿较重,湿热之邪较盛,故痛风者以湿热为多见,其急性发作者尤其如此。

针对这一病因病机,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化痰,凉血消肿,通络止痛为主。栀子金花散即栀子金花汤改为散剂。栀子金花汤出自《医宗金鉴》,由黄连解毒汤加大黄组成,使清热解毒作用得到增强,并兼有导热下行之功。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之功效,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6]。本方均为苦寒药,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方中栀子为君药,味苦性寒,具有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热利湿作用,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等病症。黄芩、黄连、黄柏为臣药,黄芩清泻肺热于上焦;黄连泻胃火于中焦,并泻心火于上焦;黄柏泻下焦之火。大黄为佐使药,味苦性寒,主治实热便秘、湿热泻痢、热结胸痞、咽喉肿痛、胃热呕吐、吐血、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等症。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导热下行作用,给热毒以出路。研究认为[7]采用四黄水蜜(大黄、黄芩、黄柏、黄连)进行热敷,可使病变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继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机体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增强血管通透性,提高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接进入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中药外敷通过温热理化作用,可使药物快速通过皮肤孔穴、腧穴等被肌肤吸收,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8]。现代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可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分化,在减缓、抑制全身性炎症反应及血管局部反应均具有一定的作用[9]。中药外敷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栀子金花汤药物均为大苦大寒之品,内服易伤胃伤阳,使用栀子金花散外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使药物直达患处,可减少全身性副作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研究结果表明疗效确切。近期研究显示:小剂量秋水仙碱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且疗效不受影响[10]。hs-CRP的水平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是炎症反应的灵敏指标[11],可反映炎症水平及组织损伤程度,该指标的降低水平说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程度。ESR、UA是监测痛风性关节炎控制情况等传统指标。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hs-CRP、ESR、UA的变化情况,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采用栀子金花散外敷配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其疗效优于常规使用秋水仙碱治疗,且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118-119.

[3]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0.

[4] 付德红,钟琴,刘正奇,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204-206.

[5] 龙明照,宋云娟.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J].中医研究,2014,27(12):16-17.

[6]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0.

[7] 周厚明,陈树清,孙保国,等.四黄水蜜外敷合加味四妙散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7,30(9):1196-1198.

[8] 李焱.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0级31例[J].中医研究,2007,20(2):40-41.

[9] 李彤,韩俊燕,王葆搭,等.黄连解毒汤调控单核、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9):1100-1101.

[10]蒙龙,李娟,龙锐,等.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6):660-661.

[11]周宓,潘柏申.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65-66.

R589.7

B

1004-745X(2015)07-128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7.064

2015-02-13)

猜你喜欢

秋水仙碱痛风性金花
秋水仙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故乡的金花茶
金花
萱草属植物花蕾中的秋水仙碱HPLC测定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五朵金花
小心,半熟的金针菇有毒!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