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杠板归开发利用前景及其栽培技术

2015-01-05叶加贵杜一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栽培技术

叶加贵 杜一新

摘 要 概述了杠板归的使用范围、医学药用功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等,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杠板归;开发利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3. 74

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innaeus),别名: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梨头刺滕、老虎利、雷公滕、五爪金龙、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钓、烙金钓、倒挂紫金钓、梨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角盐酸、猫爪刺等。属蓼科蓼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南部、东南部、华北、东北部广大区域,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云南、陕西等地,生长于山谷、灌草丛、水沟旁、边坡地、荒地、林缘、路旁、果园、旱作地等地处。曾被人们视作为果,旱地杂草,归类于农业有害生物进行防除[1]。然而它却集食、饲、药用于一身,不仅可以采集加工成美味可口的菜肴,也是上好的优质畜禽饲用植物,正常食用、喂饲有利于人畜健康,更为可取的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杠板归开发利用认识的深入[2, 3],昔日的荒野杂草,将成为颇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宝贵资源”,身价与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呈现出仅靠采集野生自然资源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而目前,对杠板归人工栽培技术方面所开展的探索研究较少。因此,笔者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就杠板归的市场开发利用前景和人工栽培技术作一叙述,为进一步规范产业技术体系及产业化发展与人工栽培提供借鉴。

1 开发利用前景

杠板归集食、饲、药用多种效用于一身,常有人在田头地角采其嫩叶生食,或采其嫩茎叶用作菜肴,或采其茎叶作为猪、兔、鹅等畜禽饲料,也有人采集茎叶供作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日咳等简单药用。随着人们对杠板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据有关资料报导,杠板归供于药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散瘀、止咳祛痰、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癌、护肝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病毒,疗疮、烧伤、急性肝炎、胃炎水肿、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泻痢、湿疹、蛇咬伤、吐血、便血、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淋虫、丹毒、疥癣、瘫腮、乳腺炎、 耳、喉蛾、感冒发热、瘰疠、鱼口便毒、臌胀、带下、风火赤眼、跌打肿痛、翻胃噎膈、食积心疼、阴囊肿大、金疮、气虚头昏、哮喘等多种疾病,现如今不仅为中医学的主要配方用药,并已有多种制剂产品投入市场[4],其药用价值之高,用途之广,显示出对其资源开发利用,实行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商机。

2 开发利用途径

杠板归的生命力强,适生性广,对土壤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格,为了充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发挥其生命力强的物种优势,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开发利用方式:

2.1生态建设利用途径

利用其生命力强的生物学特性,可以通过适当加土整地、施肥、抚育措施,用于交通道路边坡、卵石滩地、厂矿渣地生态绿化种植,以利用其分枝多的蔓生习性为生态脆弱的裸露地披上生态绿装,并经适当的人工抚育管理也可获得一定的产品收益。

2.2新开发贫瘠地培肥

新开发土地,尤其是缺乏科学规划的丘陵山地,由于自然土体结构被扰乱,局部地段为了整体地面平整,甚至裸露出粗骨性母质乃至基岩,在开发之初的土体表层往往地段性地呈现出母质裸露、土层浅薄,肥力贫瘠的严重不足。人们可以利用杠板归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添加客土,垄作栽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加强施肥抚育管理,作为新开发贫瘠地的先锋作物栽培,以实现加速土壤熟化、地力培肥、产出收益的双赢目标。

2.3自然野生资源的抚育管理

根据杠板归自然野生生长分布特点,对林缘、荒地、灌草丛、水沟旁、路边、滩芋地等生长分布地处,通过砍挖灌木、竹类、高大恶性杂草,适当的肥水管理,支架攀生、留养至9月下旬至10月待到多数种子成熟落地后采收,春季删苗补稀等人为抚育管理措施,以充分挖掘自然野生资源[5]。

2.4人工高产高效栽培

2.4.1地块选择

杠板归适生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性喜温暖、向阳环境,以土层较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生长为好,人工栽培无疑以追求高产高效为目标;而作为食、药用产品,质量安全是应予关注的问题。因此,种植地应尽可能地选择在远离污染厂矿、交通主干道,空气、水源清洁,生产管理较为方便或是易于改良,不受严重干旱、浸渍影响的阳坡,土层较为深厚肥沃的缓坡地、山边梯田的壤质土地段为宜[6, 7]。

2.4.2翻耕整地

翻耕整地应根据种植地所处位置而定,由梯田改种的在田块后(内)坎处开设排水沟后,结合翻耕,施用基肥后,起垄碎土,耥平整成1.3-1.5 m的垄畦待开穴播种或栽种。在缓坡地种植的应根据地形走向,依等高线结合清除灌木、竹类、杂草,石块翻耕整成1.5 m的水平梯地施肥后开穴播种或栽种。整地时在园地顶部和适当位置开设栏、避水沟,以免水土流失,应根据水源条件,通过引、蓄、提等水利设施建设,解决抗旱、管理用水之不足。

2.4.3播种育苗

于9月中下旬至10月采收成熟的果实,置室内堆放10 d左右,放在水中搓去果肉后捞出晾干,贮藏备用。至3月上旬选择排灌管理方便,土层较深,结构疏松,肥力尚可的平缓地块,在翻耕时每666.7 m2施腐熟栏粪肥1 000 kg,或碎土整垄时每6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50-200 kg整成连沟1.5 m宽的微弓形苗床后,每666.7 m2用腐熟人粪尿或沼液约300 kg兑水浇湿苗床,待露干后按100-150粒/m2的播种密度,将种子与细泥(砂)按1:10比例混匀后撒播于苗床,播后随即覆以精细栏粪肥:草木灰:细泥(3:2:5)细肥土1-1.5 cm。播后注意做好排水、抗旱、除草等管理,待苗高长至3-5 cm进行1次间苗,如遇肥力不济的可每666.7 m2用250-300 kg人粪尿兑水浇施1次,苗高长到约10 cm时浇湿苗床后,便可起苗移栽。

2.4.4播种移栽

杠板归的栽培,可通过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进行,如行种子播种的于3月中旬在翻耕整地时施腐熟栏肥1 000-1 500 kg/666.7 m2或食用菌废弃菌棒1500-200 kg/666.7 m2加三元复合肥20 kg/666.7 m2作基肥,后按株行距35 cm×(55-65) cm开穴待播,开穴后穴施商品有机肥200-250 kg/666.7 m2后播种,每穴播种5-6粒,播后每穴施用1把人粪尿水拌和的草木灰作盖籽肥,再覆以约1 cm的细土,播种出苗后,当苗高至10-15 cm时结合除草施肥进行1次间苗补缺,每穴苗2-3株。如行育苗移栽的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上旬进行,整地施肥按种植密度规格要求开浅穴后,将3-4株苗栽于穴中,栽后随即用3-5%的人粪尿或5-8%的沼液水点穴浇施定根水,栽后7 d左右进行查苗补缺,一般每穴保苗2-3株,以便全苗、匀株生长。

2.4.5肥水管理

在做好开沟作垄,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播种移栽后,如遇连阴雨天气,特别由水田改种和低洼积水处,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免造成浸渍为害。如遇严重干旱天气,应做好抗旱护苗工作,以减轻不利影响。为了实现高产栽培,一般在播种移栽后至植株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应进行2-3次施肥,如是种子播种的,于苗高长至10-15 cm间苗除草后,用腐熟人粪尿或沼兴300-400 kg/666.7m2兑水浇施1次;当苗长至30-35 cm需行支架引蔓时用饼肥100 kg/666.7m2或商品有机肥125-150 kg/666.7m2穴施1次;之后于封行前用商品有机肥150 kg/666.7m2穴施或用腐熟人粪尿500 kg/666.7m2或沼液700 kg/666.7m2浇施1次,以满足植株健壮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2.4.6中耕除草

杠板归的生命强,在生境间具有一定生长优势,除生长前期幼小阶段外,一般不发生草害,所以只要在生长前期结合中耕施肥,清除杂草,便可控制草害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单独除草。

2.4.7支架引蔓

杠板归属于蔓生植物,当苗高至约30-35 cm时,需要采用带枝叉的小竹或树枝支架固定,引蔓攀缘生长,以拓展立体生长空间,便于获取更高的产量。

2.4.8病虫防治

杠板归的适生性强,通常情况一般不会有病虫害的为害损失,在当地生产实践中,偶而可见小印象甲、双斑柱萤叶甲、蚜虫、真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但不会造成严重为害, 在生产上只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落实适当的生境调节、物理防控措施,必要选用苏云金杆菌、石硫合剂、菜籽饼或烟茎浸出液等微生物,植物、矿物源农药进行防治,便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为害。

2.4.9采收加工

杠板归的采收适期因用途不同而不尽一致,留作种用的种子采收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种子成熟时采收,经加工处理后,储藏备用;用作食、饲用的采收嫩茎叶供用;用于药用的以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采收为佳,供药用的,采收时在离近地面处割下,运回后或将茎蔓斩切成约3 cm的小段晒干装袋,或整蔓晒干后打捆销售或待用。

2.5系列产品开发

杠板归有着显著的医学药用价值,为了更为有效地发挥其药用价值功能和资源效益,除其初级产品用于中草药之外,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现有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拓展产品加工技术探索研究,以充分挖掘其药用价值的“宝藏”功能。

参考文献

1 杠板归的生态习性与防治方法. http://zhifu.nongmintv.show.php?itemid=2339

2 杨碧仙,云雪林. 苗药杠板归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7):54-56

3 成焕波,刘新桥,陈科力. 杠板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中国现代中药,2012,14(3):28-32.

4 林毅宏. 浅谈杠板归制剂[J]. 中国医院医学杂志,1983(10):31.

5 谭济苍,刘 青,罗天军,等. 苗药杠板归野生资源抚育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3):207-210.

6 杠板归的种植与管理. http://wenda.chinabaike.com/html/20101/91123093.html.

7 杠板归一特色中药图鉴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 yao.net/threed-41321-1-1.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栽培技术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