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网络新词英译策略研究
——以“裸”族词汇为例

2015-01-04陈京京

关键词:译语新词适应性

陈京京

(宿迁学院英语系 江苏宿迁 223800)

·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网络新词英译策略研究
——以“裸”族词汇为例

陈京京

(宿迁学院英语系 江苏宿迁 223800)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新词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词汇的一部分。为了顺利地进行文化交流,如何把这些新词的内涵译介出去成为对译者的更高要求。本文以“裸”族词汇为例,并运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层面探讨和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英译策略。

网络新词;适应;选择;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新词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层出不穷。“裸”族词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裸捐”、“裸考”、“裸退”等大量“裸”词频繁出现在网络媒体上。随着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裸婚”就成为时下年轻人最时髦的结婚方式。仅通过查阅字典是不能得出“裸婚”的词义的,这样的新词需要结合现时的社会文化来看,“裸婚”不同于传统的繁琐隆重的婚礼,指结婚时不办婚礼、不穿婚纱、不戴戒指、不请客、不买房,也不搞蜜月旅行,只是领个结婚证。这样的新词新意不仅反映了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且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当前许多“裸”词的英译都忽视了对其内涵义的理解,更多从字面加以释义,没有给出最适合源语的译文。翻译实践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指导。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这一理念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从译语对源语的多维适应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翻译 “裸”族词汇,让译语读者真正理解这类网络新词,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

“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1]。作为新世纪的新译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倡导“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这一理念,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胡庚申认为,译者如果能遵循“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三维”转换的原则和方法,就有可能在翻译过程中一直处于清醒的、自觉的“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状态,从而使自己的翻译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该理论还提出了 “事后追惩”的制约机制,即译事之后对译文的评判与处理。尤金.奈达在《翻译新视角》中说过,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要做出成千上万次的涉及选择与处理的决定,以适应另一种文化,适应另一种语言,适应不同的编辑和出版商,最后还要适应读者群”[2]。虽然作者、读者等对译者的翻译选择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但是他们不是翻译过程本身的操作者,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翻译活动[2]。的确,译者才是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和焦点,起到充当译文和源语文化交流的使者作用。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过程,这些背景因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部分。翻译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持生态翻译学观点的学者会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3]。生态环境(eco -environment)这一概念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已经远远大过了传统所说的语境概念。生态环境不只是语言环境,更是涵盖了文化、交际、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原文世界和译者所面对的世界。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放在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而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对等视角。当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和“选择”会使译文出现不同的面貌,同时,适应选择论指导下的新词翻译也反映出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即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过程图示如下: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导下的“裸”词翻译

《现代汉语词典》(2005 版) 对“裸”的释义为:“露出、没有遮盖”,收录的词例有“裸体、裸眼、裸线、裸子植物”等。依据“裸”族新词的使用现状,朱安博将“裸”的新义细划为以下几种: (1) 裸体,没有穿衣服。如: 裸泳。(2)无其它附加成分。如: 裸价。(3)无包装。如:裸运。(4)彻底、完全。如: 裸退[4]。

而英语对“裸”的释义有三种:naked,bare,nude,对“裸”族词的英语中较多选用“naked”,如对“裸婚”比较流行的翻译是“naked wedding”。根据牛津高阶英汉词典(2004版),“naked”一词有四种释义:(1)裸体的、光身的; (2)暴露的、无覆盖的、光秃秃的; (3)赤裸裸的、无掩饰的; (4)缺乏保护、无力自卫[5]。这里的四个汉语释义都没有体现“裸婚”中“裸”字的文化内涵。我们知道,翻译当然不是两种文本之间词语的简单转换,因此,裸婚译为“naked wedding”也是不行的,翻译更是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正如尤金·奈达所言,“翻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背景所导致的”[6]。

“多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重要的生态翻译理念和翻译方法之一。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上,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多维转换”在文本翻译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在对全句、全段、全文总体考虑后,改变单一单项维度的译文处置,既不只做语言转换,还要观照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心理暗示、美学追求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关注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的平衡。”[7]。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对于译者来说,既要适应,又要选择。适应中有选择,即适应性选择;选择中有适应,即选择性适应。这种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具体特征:一是“适应”─—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二是“选择”——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一)译者对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8]。译者在产生译文或译品过程中, 首先是作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 然后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作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 产生译文。“裸”族词汇作为近年来的网络热词,个人使用频率高、范围广,不仅如此,它们还大量频繁见诸国内外媒体,可见,裸族词汇的翻译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具体体现。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读者群,翻译出最大程度地适应译语文化的译文。因此,我们选择最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译文就是最好的译文。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不是绝对的,只要能反映出原文的内容,适应译语表达习惯,就不失为翻译的良策。

当然,有些时候,直译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译文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就“忠实”这一翻译标准来说,是值得肯定的译法。如,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2007年提出要“裸退”,即退休后不担任官方、半官方乃至企业、民间机构或群众组织的任何职务,连顾问等名誉职务也不担任, “裸退” 即“完全退休”,其中“裸”字译成英语要体现原语的意思,可直译为“complete retirement”即可。再如,西方的嬉皮士喜欢“裸奔”(dash naked)既简洁又明了。又如,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投资大师巴菲特曾有过名言“You only find out who is swimming naked when the tide goes out.”表面意思是:只有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实际上他指的是有些投资银行金融杠杆用得太厉害,在形势不好的时候,只有爆掉。这里直译为“裸泳”反而更加生动,只要读者对句子上下文作一番了解,自然知道这是隐喻的说法,对这样直译的方式是认可的。但很多时候,对同一意义的解读,英汉两种语言差别很大,这时候意译不失为恰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个比较新的词汇是“裸检”,此词译自英语的“full-body scanning”,这本是恰当的译法,但批评者现在将此类安检称为“virtual strip search”(虚拟裸体搜查)。原因是2009年12月一名尼日利亚男子搭乘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一架班机企图炸机未遂,为此,美国民航后来对旅客采用全身扫描系统进行安检,扫描使用的无线电波能够穿透衣服。上文中提到的“裸退”也可译为“thoroughly retire and refuse to accept any post or title”。有时我们之所以采用意译法,主要考虑到翻译的“生态环境”,比如翻译的场合、受众群。对于整句的翻译更要照顾到两种语言的差异,适时调整,确保句意传达准确。只有打破语言结构的限制,才能真正准确地传递信息。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作为译者,都必须遵从源语的内容和意义,灵活处理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差异问题,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创造出上乘的译文,使译文和源语达到最大程度的贴合。

(二)译者对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翻译之所以不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9]“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两种文化之间内涵的传递与融合。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8]。 即译者在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源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译语文化的适应条件。任何翻译都会涉及到文化,而文化因素则是翻译能否真正达到源语与译语交流的关键。“裸”族词汇属网络新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语义和色彩都与原意有很大的不同,翻译时更应考虑新词的文化内涵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尽量弥补由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缺失。

最佳的适应是选择性适应;最佳的选择是适应性选择;最佳的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当然,“裸” 族词汇的含义也在不断地扩大和虚化, 同时增加了诙谐、讽刺等感情色彩, 这就增加了这类词汇的翻译难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意识到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了再现源语语意,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直译加解释法

一般来说,需要解释的信息包括语言暗含信息和文化信息。解释性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增效手段,在两种语言间充当弥补文化缺失的作用。我们知道,翻译最大的难题就在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如果不对必要的词句加以解释,源语中看似浅显易懂的地方对于译语读者而言可能相当费解。正如王佐良教授在《翻译与文化繁荣》所讲:“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当然,这也是翻译的价值所在。

根据两种语言间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译者增添了一些短语或句子,这是一种翻译含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在传达源语文本字面内容的同时,为译文读者提供额外的相关文化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如:

He added that the reports of “naked officials,” or officials whose spouse and children have emigrated, also lent wings to the rumor as people who were angered by those officials tried to make their voice heard.

这段中的“naked officials”,中文译作“裸官”,这是近年来在中国频繁使用的词汇,意指一些把存款、妻儿都安排到国外的贪官。这对中国人而言不难理解,但对于英语读者而言,“不穿衣服的官员”显然说不通,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说法,因此,有必要在译文后加上解释“those officials who have put all their savings, or rather illegally gained money in foreign banks and sent their families abroad”。这样一来,文化上的不同带来的交流障碍得以解决。译者在两种语言中找不到匹配词时,特别是一些名词、地名、特有的文化现象等,可以采用释义法加以说明,让译语读者真正读懂其文化内涵。

2.译词加注法

译词加注可以理解为对原文内容内涵的延伸理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裸婚”一词,虽然有译者主张直译为“naked marriage”,认为“marriage”是抽象词汇,前面加上“naked”修饰,不会引起“裸体”具体行为的歧义[4]。 “裸婚”既然是无婚礼的结婚方式,“wedding”又从何而来?笔者不赞同“naked wedding”这样的译法,这种直译的方式看似简单明了,却有“硬译”之嫌,对文化内涵的解释显然不到位。如果加以注释,相信读者对于这种节俭新兴的结婚方式有着更为清晰地认识,真正做到了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如:

Only fiv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ith a higher education and a steady job said they would consider a “naked marriage”— a recently coined term referring to couples who get married even though they do not own a house, car or any other property of relatively high value.

句中的破折号起到了注释的作用,后面的内容把“裸婚”的内涵一一呈现,使读者对“裸婚”这一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兴网络词汇有了真正的理解。同时,这样具体的解释也让译语国家的人们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婚姻现象,以及新时代年轻人的价值观。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文化交流。

3.译意法

有些词汇在译语文化中的说法从表面看与源语并不是字面对应,其内涵意恰恰是匹配、一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译意”。如,近年来大家熟知的“裸博”,指的是从小学念到博士没有任何工作或社会实践经验的博士(doctorate holders without any practical experiences)。这种解释性翻译是可行的,但英语里有“green doctor”的说法,不仅简洁而且形象,也更容易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这里的“green”和“green hand”用的是一个意思。我们知道“green hand”在英语里是“新手”的意思,因此,这里把没有社会经验的博士译为“green doctor”是适应译语文化的极好选择,同时再现了源语要表达的意义。与普通词汇相比,网络词汇更加幽默通俗,如何译出这种“味道”是对译者的挑战。

(三)译者对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它要求译者把选择转换的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5]。裸族词汇近年来不断发展,在不同领域都有应用,所承载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如译文起不到交际的作用,不能被译语读者接受,就谈不上翻译。因此,这就更需要译者适应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原文全方位解读,尽量使译文达到胡庚申所说的最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实现交际的目的。

如“裸捐”一词,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从微软总裁的位置退下作出的慈善行为,译为“all-out donation”,意指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除此之外,还指“空头支票、言而无信的捐赠”,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可译为“a bad check”, “empty promise”, “pie in the sky”。在不同的语境中,“裸捐”的含义也不一而论。又如“裸考”,一种是指没有做任何准备就去参加考试,可以译为“play it by ear”,这是因为英语中有类似的说法,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另一种意思指没有任何额外加分(竞赛),指单凭考试成绩的考试,一般译为“take exams without any bonus points”。如果译者事先没有对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势必会引发误会,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交际维的选择转换”要求译者把翻译的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语中实现。网络词汇的交际意图就在于通过热词翻译,让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带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这就需要译者根据不同需要对翻译策略作出动态调整,充分考虑预期读者的语言接受能力,对翻译内容作出最适应原语环境的选择。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翻译充当了使者的作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就是译者有利的工具。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7]。在新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适应是在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上操作的,二者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来解释网络新词翻译,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可以看作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所作出的一种翻译策略的选择。金康惠认为“有些事物具有强烈的中国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其词语难以、甚至不可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法。……只有语义与文化含义上的吻合,才称得上是实质上的对应,这样才容易被人们准确理解”[10]。

翻译承担着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网络热词又是全球信息碰撞交流的集中点,翻译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成功与否。本文通过国内主流英文媒体对网络“裸”词汇的英文翻译为例证,力图说明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网络“裸”词汇的指导意义。不同时代背景催生出独具特色的新词新义,网络时代更是如此。“最高适应性”的译文对于译语国家的民众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社会文化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一系列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作为翻译实践的最终执行者,译者无疑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原文、原作者和译文、译文读者中起着融通生化的桥梁作用”[11]。因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然而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又在不断影响着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因此,译者需要选择动态、有效的翻译策略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 在语言上夯实基础,加强双语理解、表达能力;在文化上关注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交际维上尽量接近译语读者,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裸”族词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特定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要尽可能地兼顾到三维转换,注意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平衡协调,注重英汉表达的差异,创造出最“适应”原文的译文。

[1] 汪庆华. 许渊冲诗词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2] Nida Eugene A.. Fresh Look at Translation[C]//Beeby A.,D. Ensinger & M. Presased.InvestigatingTranslation:SelectedPapersfromthe4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Translation.Barcelona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7.

[3] 曹志艳.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汉英旅游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6) : 144-145,137.

[4] 朱安博. “裸”族词的英译[J].山东外语教学, 2012(4).

[5]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the 6thEdition) [Z].Beijing and Oxford: The Commercial Pres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145 -1146.

[6] Nida Eugene A..TowardsScienceofTranslation[M]. Leiden:E.J.Brill,1964.

[7]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 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8( 2) : 3-8.

[8]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 李庆明,李元.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科普翻译过程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

[10] 金惠康. 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1] 谭素琴. 哲学视域下译者的社会心理研究——从翻译的认知转向谈起[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责任编辑 肖 晗]

A Research in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New Internet Neologisms Based o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A Case Study of the Word “Naked”

CHEN Jing-jing

(EnglishDepartment,SuqianCollege,Suqian,Jiangsu, 2238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new internet neologisms have become part of vocabulary. How to convey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ranslation set a higher demand on the translator to attain cultural exchange successfully. This paper, based o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a new approach proposed by professor Hu Gengshen,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dynamic strategy played by transla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rough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including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

new internet neologisms; adaptation; selec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2015-03-28

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YY020)和宿迁学院科研课题项目(2013ky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京京(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672-8505(2015)04-0076-05

猜你喜欢

译语新词适应性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