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2015-01-04武继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肺病呼吸衰竭阻塞性

武继涛

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武继涛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常见于老年患者。引起患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的因素较多,临床上依旧在进行研究和探讨[1]。如何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已经成为临床上一重要的研究方向,现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患者28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5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2±1.25)岁。

实验组患者2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2±1.24)岁。

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进行其他的影像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可得,两组患者的其他器脏无其他严重疾病。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扩张支气管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BiPAP型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启动S模式,启动十分钟后将所有参数调整在适当的参数水平[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可以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方向;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统计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1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表2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

2.3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情况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表3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情况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该疾病的病程较长,并且症状严重,支气管损坏后会引发患者气管炎症的发生,并且导致患者的呼吸异常并且呼吸急促[4]。患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后需要立即进行治疗,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治疗不及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肺功能也会逐渐恶化,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有所下降,所以患者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并且容易并发其他严重疾病[5]。

以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通常选用建立人工呼吸渠道的治疗方式,据相关资料统计,该种治疗方法引起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并且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创伤和伤害,预后效果较差。随着我国临床医学传感技术的逐渐进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法正在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治疗法不用插管,也无需把患者气管切开,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更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法不仅输患者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治疗耐受力,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7]。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疾病患者由于支气管被破坏,黏膜的分泌物增多,咳痰症状明显,一般为脓性痰或者白色泡沫状,在患者的急性发作期,咳嗽症更加显著,而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8]。综上所述,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1]郑瑞强,刘玲,杨毅,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21-25.

[2]冯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31-5032.

[3]赵卫国,保鹏涛,李红梅,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48例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67-1268.

[4]马壮,槐永军,张志远,等.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30-32.

[5]王芳,姜超美.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30-31.

[6]刘英宇,王红阳,张蕾,等.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人检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55-57.

[7]宋毅,李婵,徐莉琼,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11):1737-1739.

[8]何传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有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9):1319-1320.

Clinical Analysis of 56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WU Jitao, Qushan Hospital of Linqu County, Linqu 2626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56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ed during 2013 August to 2014 Septemb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Results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s good, safe and reliabl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R563

B

1674-9308(2015)15-006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056

262600 山东省临朐县朐山医院内二科

猜你喜欢

肺病呼吸衰竭阻塞性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