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煤炭企业三个时期的管理形态分析

2015-01-04牛克洪陈德贵

中国煤炭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展期煤炭市场煤炭企业

牛克洪陈德贵

(1.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2.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北京市西城区,100035)

★经济管理★

中国煤炭企业三个时期的管理形态分析

牛克洪1陈德贵2

(1.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2.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北京市西城区,100035)

对过去的黄金发展期、现在的转型发展期和未来的理性发展期三个时期进行了界定。从供求关系、煤炭价格、产品质量、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生产状态、管理行为、经济效果、思维表现、行为取向等方面,对煤炭企业三个发展时期的管理形态进行分析。

市场形态 企业状态 结果趋向 黄金发展期 转型发展期 理性发展期

当今中国煤炭市场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作为市场的微观经济实体——煤炭企业也由此陷入艰难境地,企业管理者对过去怎么看、现在怎么干、未来怎么办产生了许多迷茫和困惑。对此,笔者对过去的黄金发展期、现在的转型发展期和未来的理性发展期三个时期的基本形态作一简要分析。

1 三个发展期的界定

把煤炭企业划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发展期,并选定各5年期间,是出于各时段所呈现的煤炭发展形态差异性、独特性的考虑,也便于对应比较分析。

1.1 黄金发展期的界定

过去的黄金发展期是煤炭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一般是指2002-2011年间。为了便于三个时段划分对比分析,笔者对黄金发展期仅截取其中5年时段,即以2006年为基准,分析2007-2011年的5年时段。

1.2 转型发展期的界定

现在的转型发展期是煤炭市场低迷形势下调整转型发展的时期,即自2012年始煤炭市场逆转后5年的时期,选取以2011年为基准,分析2012-2016年5年时段,其中2012-2014年3年为实际形态,2015-2016年2年为预测形态。之所以要选取这样5年(前3年过去式、后2年未来式)的一个时段,主要考虑这个时间段大体处于煤炭市场危机和煤炭企业艰难的转型发展阶段。

1.3 理性发展期的界定

未来的理性发展期是煤炭市场危机缓慢复苏的2017年之后期。选取以2016年为基准,预测2017-2021年5年间的形态。

在对三个时段分析中均按照市场形态、企业状态和结果趋向3个方面进行对应研究分析。

2 过去黄金发展期企业形态简析

过去的黄金发展期是建国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中最快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呈现出许多独特的市场形态、企业状态和结果趋向特色。深入分析与系统总结这些特色对更好地了解把握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和指导未来中国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市场形态

市场形态特指煤炭产品在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形态、交易价格形态和产品质量形态等,他直接反映出了煤炭企业市场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以下分析可以看出黄金发展期煤炭市场的基本形态。

2.1.1 供求关系

在黄金发展期间,中国煤炭市场总体看是处于旺盛形态,需求持续旺盛不衰,供应一直呈现吃紧状况。煤炭消费量2006为25.51亿t,2007-2011年分别是27.27亿t、28.11亿t、29.58亿t、34.25亿t、35.7亿t,5年间煤炭消费量每年增长10.19亿t,总计增长39.95%。2006-2011年煤炭消费量增长见图1。

图1 2006-2011年煤炭消费量增长

2.1.2 煤炭价格

得益于黄金发展期中国煤炭市场持续旺盛需求的影响,市场煤炭交易价格随之不断攀升,2006年为303.5元/t,2007-2011年分别是330.08元/t、459.77元/t、423.8元/t、560元/t、765元/ t,市场煤价有时一个月内连续上涨几次,而每次涨价大都在10元/t左右,5年间吨煤涨价461.5元/t,上涨152%。2006-2011年20.9 MJ/kg煤炭价格变动见图2。

图2 2006-2011年20.9 MJ/kg煤炭价格变动

2.1.3 产品质量

在旺盛市场和上涨煤价影响的拉动之下,煤炭产品质量维持以热值计价为主状态,煤炭质量其他指标被忽视,个别煤矿或中间商甚至以次充好、在煤炭中加水和掺矸石卖,煤炭产品质量整体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2 企业状态

在对煤炭市场前景乐观预期和煤价不断上涨形势的驱动及诱惑下,煤炭企业在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生产状态和管理行为等方面呈现了极度的浮躁与盲目形态。

2.2.1 发展模式

在企业发展模式上,这个期间最突出特点是,一味求大扩张发展,千方百计抢占煤炭资源、千方百计募资上项目和兼并收购,力图快速扩大企业经济规模,以规模论英雄和抢进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时尚。短短几年己有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陕西煤化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河南煤化综集团8家企业煤炭产量超1亿t,有11家煤炭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出现如此跨越式规模扩张发展的原因,是得益于对煤炭采矿业固定资产持续增长的大量投资,全国2006年投资1457亿元,2007-2011年分别是1805亿元、2399亿元、3057亿元、2784亿元、4907亿元,5年间累计煤炭投资14952亿元,年均投资2990.4亿元,比2006年增加105%。2006-2011年煤炭采选业投资变动见图3。

图3 2006-2011年煤炭采选业投资变动

2.2.2 产业形态

此期间的产业形态,即产业结构,出现由过去煤炭单一产业,逐步转向以煤为基、煤炭产业链延伸为主体的多元产业结构新格局。例如,煤炭下游产业的煤电产业链、煤化(焦化、气化、液化)产业链、煤电铝产业链等;煤炭上游产业的煤机产业链、煤科产业链、煤勘探产业链等;煤关联产业的煤路(公路、铁路、水路、管道)产业链、煤物流产业链、煤金融产业链等。

2.2.3 生产状态

此期间,涉煤企业除大量投资开发建设新煤矿项目外,生产上还普遍存在超能力生产的现象,有的矿井实际生产量超过核定能力的30%~80%,甚至超过能力100%。为了实现高产,许多煤矿进行扩能技术改造,例如,原来设计产能15万t/a的矿井被技改为60万t/a、再改造为120万t/a、300万t/a不等。这股加快建新矿和热衷于技改扩能的混合潮流,大大推进了全国煤炭产量的迅速增长,2006年产煤23.73亿t,2007-2011年分别是25.26亿t、27.88亿t、29.73亿t、32.35亿t、35.2亿t,年均增加2.294亿t,增长48.34%。2006-2011年煤炭产量变动见图4。

图4 2006-2011年煤炭产量变动

2.2.4 管理行为

此期间,在红红火火利好形势的诱导下,企业一味多产煤、多投资建新矿,在企业管理上则满足于过得去,这期间固然有的煤炭企业做些管理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探索,但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大手大脚的粗放式管理、固守经验的传统式管理和做表面文章的花样式管理。煤炭企业虽然规模扩大了,产量提高了,但企业的管理水平却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原因很简明:市场形势这么好,盈利特容易,谁还何苦费神下力气去抓管理呢!

2.3 结果趋向

2.3.1 经济效果

黄金发展期给煤炭企业带来的最直接显明的经济效果是企业营业收入增加,资产规模扩大,煤炭产量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2006年利润276.4亿元,2007-2011年分别是1200亿元、2348亿元、2208亿元、3255亿元、4342亿元,见图5,年累计利润13353亿元,年均利润2670.6亿元,较2006年均增加2394.2亿元,增长766%。

图5 2006-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增长图

2.3.2 思维表现

现实形态也自然影响和反映于煤炭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倾向方面,主要特征表现有四点:一是对市场前景判断上的盲目乐观,认为煤炭市场今天好、明天好、未来永远都会好;二是对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的高度认知,认为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产业的主体战略定位今天是、明天是、未来永远都会是;三是对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执着认同,认为煤炭企业发展的追求目标就是做大,大就是强,强就是大。做大的发展方式就是占领资源开发建设新矿井,搞兼并扩规模,把企业规模搞大;四是对企业盈利来源寄望于市场机会,认为利润不是靠管理节省出来的,是规模扩张得来的、市场涨价赢来的,有人坦言,在外部挣10元比在企业内部节省1元要容易得多。

2.3.3 行为取向

思维导向于行为。在上述思维取向指导下,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所制定和推行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都体现出追求快与大,企业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是忙碌于外部扩张发展要务,在领导办公桌上摆着不断上报等待审批的新上项目,企业终日处于大干快上的氛围之中。

3 现在转型发展期企业形态简析

现在的转型发展期是在黄金发展期之后,煤炭市场由高潮跌至低迷的困难时期,在这一时期必将呈现出与上个时期截然不同带有转型主线内涵的市场形态特点、企业状态特点和结果趋向特点,这种低迷市场环境下的转型发展特点对每个煤炭企业都将是严峻的生死考验。所以,系统总结与科学研判转型发展期的形态特点,对指导中国煤炭企业更好理清发展思路、顺利转向理性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市场形态

3.1.1 供求关系

在转型发展期间,中国煤炭市场总体看处于持续低迷波动形态,市场需求不旺,供应宽松,煤炭消费量增幅趋缓或成常态,2011年煤炭消费量34.25亿t,2012-2014年分别是35.2亿t、36.5亿t、35.05亿t;2015-2016年煤炭消费量乐观预测年均增长2%左右,也可能下降。2011-2014年煤炭消费量变动见图6。

图6 2011-2014年煤炭消费量变动

3.1.2 煤炭价格

受制于转型发展期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市场煤炭交易价格随之不断下滑,煤炭价格低位波动或成新常态,从2011年765元/t,一路跌至2014年460元/t,下降305元/t,跌幅高达39.9%;2015-2016年预测市场煤价会维持在现有价格水平线上下10%~20%之间波动,市场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和大幅上涨不可能出现。2011-2014年20.9 MJ/kg煤炭价格波动见图7。

图7 2011-2014年20.9 MJ/kg煤炭价格波动图

3.1.3 产品质量

此期间,由卖方市场真正转变为买方市场,用户不仅拼命竞相压价,而且对煤炭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挑剔,“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和“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由此煤炭质量与价格同样成为市场竞争的两个重要筹码,某种程度上煤炭质量筹码还要略高于价格筹码,质量比拼的时代已经来临。

3.2 企业状态

面对煤炭市场“变脸”和销售艰难、价格下滑的新局面,煤炭企业在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生产状态和管理行为等方面出现极大困惑和转型探索并存的新状态。

3.2.1 发展模式

在企业发展模式上,这一期间突出表现为惯性扩张和被迫转型的二重矛盾现象。一方面在黄金发展期养成的扩张做大发展惯习一时还难以改变,自觉或不自觉上项目搞发展;另一方面迫于市场“拐点”和经营困境的强大压力,不得不去思考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随着企业内外部形势的日趋严重,煤炭企业管理者将会用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研究和投入更多资源去实施企业转型发展,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企业生存发展战略。全国对煤炭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为4907亿元,2012-2014年呈冲高逐步回落态势,分别是5370亿元、5263亿元、4682亿元,预测2015年、2016年投资还会继续回落。2011-2014年煤炭开发投资变动见图8。

图8 2011-2014年煤炭开发投资变动

3.2.2 产业形态

这一转型发展期间的产业形态,出现由煤基多元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主干产业结构形态。主干产业就是把无力经营好的非煤产业(业务)板块分离出去,筛选留下自我能够掌控经营好的产业(业务)板块。各煤炭企业依据市场趋势、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支撑实(能)力等情况,综合评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收缩战线,明确与突出本企业的主干核心产业(业务)。

3.2.3 生产状态

此期间,煤炭产能过剩或将常态化。煤炭企业生产受到5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产能过剩(约10亿t/a)的压力,二是市场需求不旺的压力,三是国家控制产能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压力,四是进口煤炭大增(约3亿t/a)的压力,五是新能源快速成长的压力。与此同时,还面临一边严控产能和库存增大(约3亿t/a)窘况,另一边许多大矿(500~1000万t/a)、超级大矿(1000~2000万t/a)仍在加紧建设投产的尴尬局面。以致许多民营煤矿大批关井,而国有煤矿则处于生产了难卖、停产了难办的进退维谷境地。这时期全国煤炭产量会呈缓慢增长、或许下降态势,2011年产量35.2亿t, 2014年为38.7亿t,3年间增长3.5亿t,年均增长1.17亿t,较黄金发展期年均2.294亿t增量降低49%,尤其2014年煤炭产量首次出现下降2.65%,预计2015-2016年煤炭产量增长幅度在2%左右,或许持续下降。

3.2.4 管理行为

在此期间有企业负责人坦言,在内部节省1元钱比在外部挣1元要容易。故煤炭企业管理上出现了一种主要取向:即由过去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管理,尤其是开始重视强化成本控制和资金链控制。这个时期管理被摆到了重要位置,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方式升级、管理体制变革和管理方法创新成为时尚。

3.3 结果趋向

3.3.1 经济效果

转型发展期给煤炭企业带来的经济效果主要是“三多两少”。“三多”即:煤炭库存量增多,2011年煤炭企业库存量为5380万t,到2014年库存量达8700万t,增加61.71%;煤炭进口增加,2011年进口18239万t、2012年进口28900万t、2013年进口32700万t、2014年进口29122万t,预测2015-2016年进口煤量会在28000万t左右;应收款数额增多,2011年应收账款为2402亿元,到 2014年应收账款达3594亿元,增加49.5%。

“两少”即: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2011年利润达到4342亿元,2012年为3555亿元、2013年为2369.6亿元、2014年为1268.5亿元,3年间减少70.79%,煤炭企业亏损面高达70%以上;员工工资减少,以2011年工资收入水平为基准,到2014年员工工资约降低20%~40%不等,有的煤炭企业甚至出现欠发工资现象。

3.3.2 思维表现

转型发展期的种种形态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煤炭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取向,这些思维取向主要有3个突出特征:一是对市场前景普遍感到悲观,期盼着市场形势尽快好转,而又无奈不知道什么时候好转;二是认同在市场低迷形势下企业需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但又无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和怎样进行调结构转方式;三是倍感多重压力,苦苦思索寻找企业发展的新路径。这几方面的思维取向,一方面使其陷入困惑、无奈、焦虑、苦闷和迷惘,另一方面又会引发新思考、积聚新动力、探索新方法、开辟新路径并创造新模式。

3.3.3 行为取向

上述思维取向体现在企业行为上,重点表现为:在扩张投资方面会越来越谨慎,在产业结构上会更多注重收缩战线和突出主业,在市场开拓上会越来越认真听取用户意见和用心细分市场,在发展模式上会更加重视把企业“做强”而非“做大”,在企业管理上会更多偏重内涵挖潜提效的集约化经营和精益化管理,更加重视开采成本与效率。

4 未来理性发展期企业形态简析

未来理性发展期内涵是:未来市场供需关系趋向平稳、多数煤炭企业能够盈利及持续发展。理性发展期是对未来煤炭发展形态的一种预测描述,这种预测描述是依据世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中国能源革命尤其煤炭革命趋势而提出的分析见解。

4.1 市场形态

4.1.1 供求关系

预计理性发展期的中国煤炭市场总体上呈现供需基本平稳形态,其供需升降水平线一般在上下2%波动、或呈缓慢下降趋向。从供应侧预测,老(衰老矿井)、小(30万t/a以下矿井)、差(煤质差矿井)、险(安全隐患大的矿井)煤矿大多数被关闭淘汰,主体矿井煤炭产量增长平缓,供应侧基本处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自发调控的状态;从需求侧预测,市场煤炭消费需求接近峰值,主体用户基本稳定,煤炭消费量增减己处于可预见的状态。

4.1.2 煤炭价格

基于理性发展期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稳的预测,煤炭价格也会随之呈现较为稳定波动状态,一般不会再出现煤炭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靠市场机会获取暴利的机缘没有了。届时对煤炭价格的决定因素不仅取决于发热量,而且还取决于煤炭中的水、碳、氢、氧、氮成分,以及硫、磷、氟、氯和砷等元素,尤其是清洁、低碳度和可转化升值元素将成为决定煤炭价格的关键因素。

4.1.3 产品质量

此期间,由于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煤炭价格均处于较平稳的形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转为煤炭质量。此时的煤炭用户己呈现电力、冶金等燃料用户和化工等原料用户并重局面,煤炭可能更多用于原料。煤炭质量标准的确定不再像以往那样主要取决于指标,而且根据市场不同用户的个性质量标准要求,采取洗选、配煤和物化加工提质的措施,推行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定制式供应和标准化使用,企业的生存与竞争力更多取决于产品质量。

4.2 企业状态

未来煤炭企业在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生产状态和管理行为等方面将出现全新的状态。

4.2.1 发展模式

根据市场平稳高端化发展态势和用户个性多样化需求,未来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趋势呈现3个方向:一是综合能源企业的发展模式,即未来将出现更多煤电、煤油、煤气多元化及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行发展的综合能源企业;二是高端化能源企业的发展模式,即未来将出现以清洁化、低碳化、高值化为特性和竞争力极强的绿色能源企业;三是跨界发展的企业模式,即未来将出现不少有实力的煤炭企业实施跨国发展、跨产业发展,有的甚至会完全蜕变为非煤企业或轻资产运营企业。

4.2.2 产业形态

未来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应是在转型发展期调整优化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总的产业战略是坚持能源产业主体方向,实施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战略方针。在大力做实做强企业的主干产业(业务)板块同时,择机向高新产业(业务)和市场容量大的新兴产业(业务)板块拓展。使企业既能保持已有主干产业(业务)板块实现规模化、高效化运营,又可以不失时机为抢占未来市场高地提前做好后备接续产业,打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后劲。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运营与资本运作融合,强化技术进步与变革创新的驱动力,聚合人才与文化软实力。

4.2.3 生产状态

未来煤炭企业生产主要应体现四大特性:一是生产方式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不断转型升级,达到采掘工作面用人更少,或工作面无人化;二是生产管理由大而全转向生产、辅助、服务管理模块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达到标准化作业、节约高效和安全运行;三是生产数量由超能力生产转向按照核定能力规范化产煤,达到矿井生产均衡有序;四是生产计划由企业自主决定转向适应市场需求为主,达到生产计划的订单化。

4.2.4 管理行为

未来煤炭企业的管理机制更多体现现场与市场的密切融合,其管理行为会更趋向于5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理念更趋向时代化、网络化和价值化;二是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向层级扁平化、部门综合化和运行流程化;三是企业管理方式更趋向管理方法的创新多样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管理程序的科学规范化;四是企业管理目标更趋向目标责任明晰化和目标完成高效化;五是企业管理模式更趋向人性化、精益化和商业化。

4.3 结果趋向

理性发展期内外各类形态必将给煤炭企业在经济效果、思维取向、企业行为等方面会带来影响,促其攻变与调整。

4.3.1 经济效果

一是在理性发展期,多数(约三分之二或以上)煤炭企业会呈现盈利或微利状态;二是煤炭企业盈利源泉不是主要靠经营规模扩大或煤炭产量增加而获利,而是靠产业协同或产业融合获利、靠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尤其是煤炭产品清洁低碳性获利、靠内涵挖潜降耗提效管理获利;三是煤炭企业盈利机会不是依靠市场涨价,而更多着眼对接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着眼提高效率(能)、质量的科技创新。

4.3.2 思维取向

未来形态下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取向突出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是对市场走势变化的认识更为理性,市场投机心理大为弱化;二是对能源发展趋势尤其是煤炭革命的方向、路径的认知和把握更加清晰,实施煤炭革命的自觉性更高;三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解更为精确,更加重视战略的研究制订与落地;四是企业管理者的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明确而坚定;五是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自我视野开阔和管理素质的提升,以担当起企业健康发展之重任。

4.3.3 行为取向

有了黄金发展期行为疯狂和转型发展期行为慎缩的历练,未来煤炭企业在投资行为上会更加理性行事;在产业布局上会更加用心把主干产业做好;在市场行为上会加快由生产供应者向综合服务商转变,尽力为用户提供价值创造;在发展模式选择行为上选择走企业做优做久的道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会持续贯彻精益管理之策。

(责任编辑 张大鹏)

Analysis on management form of three stages in Chinese coal mine enterprises

Niu Kehong1,Chen Degui2
(1.China Coal Economic Research Association,Chaoyang,Beijing 100013,China; 2.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Huadian Coal Industry Group Co.,Ltd.,Xicheng,Beijing 100035,China)

The authors defined three stages of Chinese coal mine:the past golden development stage,the present transform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future rational development stage; and also analyzed management form of the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coal mine enterprises from various aspects: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price of coal mine,quality of products,development patterns,industrial form,production status,management behaviors,economic effects,expression of notions,behavioral approaches and so on.

market forms,enterprises status,outcome orientation,golden development stage,transform development stage,rational development stage

TD-9

A

牛克洪(1954-),男,山东邹城人,高级经济师,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发展期煤炭市场煤炭企业
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1~2月煤炭市场运行分析与展望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8月份煤炭市场运行分析与展望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新零售”与电商未来趋势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
2017年煤炭市场运行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