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效率提升思考

2015-01-04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石家庄05003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流通系数发展

■ 闫 佳(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石家庄 05003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的流通产业不断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当然,在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效率亟待提高,现有流通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发展水平还是无法促进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了促进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发展,我国政府于2009年陆续下发了一系列促进流通产业振兴的文件,以提高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在供应链上的管理水平。从这些有关流通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政府规划上看,我国政府正在大力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并致力于提高流通产业服务与制造行业的管理水平,希望以流通产业来促进制造行业的发展,提高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但是,从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看,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制造行业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所以,本文立足于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发达国家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发展的先进模式,并根据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发展的四点建议。

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的国际比较

本文使用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近2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作为本文的基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涉及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并主要选取1995、2000、2005、2010年的指标进行比较,以探讨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并重点对比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发展的差异。

第一,从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看,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近20年的直接消耗系数都低于0.088,且表现出逐年下降的总体趋势,而我国近20年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在0.256左右,要远高于这三个国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流通产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上,主要是依靠制造行业的实物投入为主,盲目地追求数量上的增加和扩张,并且我国的流通产业对于制造行业的依赖程度很高。

再从流通产业对全部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看,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近20年的直接消耗系数都控制在0.243-0.385之间,且表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我国近10年的直接消耗系数在0.192左右,而20年前的直接消耗系数只在0.112左右。由此可见,这三个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本国制造行业的需求量呈逐年下降的总体趋势,而对服务业的需求量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发展趋势表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流通产业对全部服务业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且最终将高于对制造行业的需求量。

第二,如果从制造行业对流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看,美国和德国的消耗系数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基本维持在0.032,并且在进入21世纪后基本没有出现增长,而日本的消耗系数则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基本维持在0.026以下,而我国的制造行业对流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则在0.041,并有上升趋势。

再从信息业对流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看,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消耗系数都控制在0.037-0.068之间,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我国的信息业对流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则在0.023左右,信息技术对流通产业的作用明显小于发达国家。由此可见,在技术进步等先进生产力因素的影响下,发达国家流通产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所以出现了消耗系数下降也能满足制造行业需求的总趋势。

第三,通过我国和美国、德国与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比较来看,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远高于这三个发达国家。从经合组织公布的近20年的数据上看,我国的直接消耗系数是日本的4倍,是美国的3.5倍,是德国的8倍。可以看出,我国的流通产业发展还是处在盲目扩张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中,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还是要依靠制造行业的实物投入,我国流通产业对制造行业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第四,我国同三个发达国家均表现出流通产业对制造行业的需求下降,且对服务业需求上升的总体发展趋势。但是,从流通产业对全部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看,我国流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制造行业的依赖程度还是远高于三个发达国家,而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又远低于三个发达国家。因此,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效果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还是保持在比较大的距离上。

第五,从我国制造行业对流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看,我国的消耗系数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信息产业对流通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又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可以看出,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制造行业,盲目追求量的扩张,发展模式也还在延续粗放型模式。因为,信息产业的效率和技术等内在因素,在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缺失,使得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偏低。而发达国家在流通产业的发展中,主要的发展因素是依靠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依靠较少的投入来实现流通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流通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从上述五点比较可以看出,当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效率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会呈现出一个重要的发展特征。其特征具体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服务业水平的提升,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发展会逐渐降低,而流通产业对全部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则会不断提高。因此,从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的流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制造行业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流通产业还是要依靠量的粗放扩张和实物投入,其科学技术和工作效率的发展贡献明显缺失和不足,尚未实现流通产业发展的现代化。通过我国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比较,说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要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效率发展的水平较低。

国际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的经验分析

从OECD近20年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发展的联动水平要远高于我国,而且这三个发达国家的联动表现也优势鲜明。

首先从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形式上看,市场因素是推动美国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公开化、法制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总特征,已经使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逐渐融为一体,并为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服务。同时,美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推动力量也各有不同,逐渐实现了两者的联动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推动力量最终表现为产业分工程度逐渐提高、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展现。然后,再从德国的经济发展上看,流通产业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仅次于汽车制造行业和保健产业。因此,德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较高的现代化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制造行业的发展,两者之间表现出良好的联动作用。相比于美国和德国,日本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外向性,流通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和推动作用。甚至有日本学者提出,流通产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可以直接影响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的。美德日三个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但也具备了流通产业发展的一些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因素方面的发展共性

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流通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发展水平较高,主要是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大力扶持和经济投入。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为了推动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构建了流通产业发展平台,为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了积极宽松的环境。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危险品材料运输法》和《运输安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对流通行业加强了生产监管。另外,美国政府还以现代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了交通运输市场信息采集机制,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服务于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

以德国为例,德国的政府扶持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制定的现代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在德国全国范围内规划了44个网络化的物流中心。而且,德国的国家联邦交通局推出了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方案,加大了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促进了流通产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流通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德国政府还采取了各种手段以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速度,降低了流通产业的发展成本,并通过政策支持来引导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

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在推动国内流通产业的发展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及政策法规,如《经济结构的变革与创造规划》、《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等。其中,《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指出,加强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流通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流通资源的整合。鼓励制造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流通产业的行业竞争,促进日本流通产业和制造行业的协同发展。在日本政府一系列的法规出台后,日本的制造行业剥离了物流功能,而流通产业又增加了内部竞争,促进了日本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效率的提升。

(二)技术因素方面的发展共性

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外,技术因素也是流通产业发展中的活跃因素。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先进发展模式上看,这三个国家在发展流通产业的过程中,均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并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以促进现代产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在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美国在2003-2008年期间,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明显高于经合组织国家的研发经费支出,其中服务业(包括流通产业)的投入平均增长率是其他行业的2倍左右。而且除了大量的科技投入外,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产业分工。其次,科学技术推动了供应链的现代管理模式,推动了制造行业与流通产业之间的战略联合,推动了两大行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全面提高了两大产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再次,科学技术推动了流通产业以制造行业的需求为核心,实现了两者的强强联合。在加快科学技术投入和产品创新的战略指导下,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实现了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高度联动,推动了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

在德国,流通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流通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依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德国流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流通产业从制造行业的业务流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而且通过加强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之间交流与合作来降低生产成本,并建立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体系。德国大型的物流服务公司为制造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车间-发货-运输-终点-中转-分拣-仓储-分箱-用户”的全程服务。

在日本,流通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到逆向投资模式、共同配送理念、精益物流管理思想的影响。并且,日本流通产业所应用的科学技术十分强大,对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使用十分广泛,其中尤以GPS和RFID的使用范围最为普遍。日本通过现代化的分拣技术和配送系统来提高工作质量,降低错误的发生率,其配送1千万件产品差错率不超过20件,可见科学技术在日本全面提高了流通产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规模因素方面的发展共性

美国政府致力于积极推动流通产业园区的规模建设和发展,建立了统一的流通管理平台,以提高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效率。同时,在美国的流通产业全区内,流通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的政策性优惠,并可以借助园区内的交通、信息等资源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德国政府同样致力于流通产业园区的规模建设,其流通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集约化和规模化。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国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流通产业园区的规模建设,吸引了众多流通企业集中在交通枢纽地区,促进了德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并且德国政府在流通产业集中的地区,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提高铁路公路等基础交通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德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日本政府也致力于流通产业园区的规模建设,目前日本建有20多个大规模的流通产业园区,日本政府流通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为了整合流通资源,实现技术与管理模式的交流,提高流通企业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为园区周边的城市服务。

(四)管理因素方面的发展共性

美国的流通管理委员会,通过学术交流提高流通管理理念和员工素质,其在美国的流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美国建立了流通行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从而提高了流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德国的流通中心协会成立于1993年,其主要职能是行业内的经验交流,并共同探讨流通产业的发展方案。此外,德国流通中心协会也与德国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为政府提供相关的管理意见,并为广大流通企业争取优惠政策。

日本的流通行业协会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其行业协会的目的在于促进流通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日本流通行业协会的成立,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合作,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时,给予政府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帮助,以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加强行业内部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流通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效率提升对策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起步晚,流通产业的起步明显落后于制造行业,仍处于较为粗放的传统发展模式;二是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尚未实现流通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三是技术和信息化水平弱,我国尚未建立现代化的专业流通服务体系;四是从业人员素质差,缺乏专业化的流通服务人才。鉴于上述四点,本文提出有关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联动效率提升的四点建议:

(一)从政府引导提升联动效率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因此,我国政府应为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积极有力的市场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流通企业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制造行业与流通产业联动模式的建立。此外,我国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推动流通行业协会的发展,通过建立流通产业标准化服务流程、制定行业统一服务标准的方式,来提升流通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互信机制,提高流通企业的行业信誉,积极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科学有效的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以缓解制造企业对流通企业的不信任约束,从而提升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效率。

(二)从技术创新提升联动效率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因此,我国流通产业必须要加大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投入。首先,应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如RFID或GPS等的使用,以建立现代化流通服务的网络系统。其次,应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流通管理经验,推广现代流通产业的管理模式。再次,应促进流通产业的服务转型,建立现代化、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体系。最后,应明确产业分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融合联动。

(三)从集群发展提升联动效率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需要改变现有的粗放经营模式,建立集约型发展管理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和扩大产业规模。加快我国集群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应是全面推动流通产业园区的建设,并要科学规划流通产业园区的发展布局,合理选址,以提高流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还应积极鼓励流通企业入住园区,在园区内部给予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进而促进信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为流通企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机遇。

(四)从人才培养提升联动效率

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管理水平的基础,同时,我国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也离不开强大的专业流通人才,只有全面提升流通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提高流通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应该建立流通产业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对流通企业从业人员的考核,使流通企业从业人员在通过相关考核并获得管理服务资格证后,才能够从事流通管理工作,并应加强对在职流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建立终身学习制度,以吸引更多专业的流通人才为流通产业服务,进而促进我国流通产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效率。

1.黄秀莲.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路径与改善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2.马亮,惠树鹏.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4)

3.杨依杭,何晓明.国际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经验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5(2)

4.熊焱,周微.江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3,12(36)

5.上创利,赵德海,仲深.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

6.邓良,许抄军,胡武.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现状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11)

猜你喜欢

流通系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过年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