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诗词夜意象的探析
2015-01-03罗业恺朱薇薇
罗业恺 ,朱薇薇
(成都工业学院 a.工商管理系;b.通信工程系,成都 611730)
陈毅诗词夜意象的探析
罗业恺a*,朱薇薇b
(成都工业学院 a.工商管理系;b.通信工程系,成都 611730)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陈毅诗词中。在陈毅诗词中,由于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人创作心理,“夜”不仅是时空概念,更赋予了紧张战斗、自由思想、欢乐工作的丰富内涵,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通过对陈毅诗词夜意象的探析,可以探究陈毅诗词的艺术价值。
陈毅;诗词;夜意象
对于普通人而言,夜是安谧宁静的休息时间。对于革命者,黑夜有着不同的意义。除了休息,黑夜是革命者紧张战斗和冷静思考的时间。陈毅元帅一生创作诗词三百余首,郭沫若曾评价陈毅:“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1]”而在陈毅诗词中,“夜”是一个经常出现且有着丰富内涵的意象。通过对陈毅诗词夜意象的探析,可以探究陈毅诗词的艺术价值,揭示陈毅诗词的创作特色,有利于对陈毅诗词整体风貌的把握,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陈毅诗词。
《陈毅诗词全集》收录陈毅诗词357篇,其中63首诗歌中出现了夜意象,占到陈毅诗词的17%。可见,夜意象的使用是陈毅诗词的创作特色之一。在陈毅诗词中,表现“夜”除了夜意象之外,还有月意象、宵意象、枕意象等,在63首诗词中,夜意象组合出现了64次,“夜”出现了47次,占73%;“月”出现了14次,占22%;“宵”“枕”“青灯”各1次,占5%。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分界,1949年以前出现夜意象的诗词有38首,占63首诗词的60%;1949年以后出现夜意象的诗词有25首,占40%。对于陈毅而言,其诗歌中的“夜”,不是传统文学观念里“黑暗”“神秘”的象征,而是融合了创作者主观心灵感受和客观创作环境并带有特定意蕴的形象。
一、战斗之夜
作为一名从事着艰苦军事斗争的革命者,陈毅在诗词中真实地反映革命者的战斗经历,《过太行山书怀》回忆往昔“廿年不暖席”,一个个战斗的夜晚、一幕幕战斗的场景都通过诗人的笔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笔下的战斗之夜充满了紧张感,如1936年,红军主力长征,陈毅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记录了在敌人日夜围困之下,“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的壮志。《油山埋伏》描写部队游击夜战“走石飞沙大地狂,空山夜静忽闻狼。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生动描绘了战士夜间埋伏的紧张心情。抗战开始后,新四军首战卫岗告捷,陈毅写下《卫岗初战》,“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夜间作战胜利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诗句间。在为新四军作的军歌初稿《十年》中,陈毅总结了“我们惯长于夜间作战”的特点。在解放战争中,1947年1月鲁南大捷,《攻克峄县》写道,“我军攻峄县,大功一夜成。万山积雪散,四境喜晴明”,留下了为夜战功成而喜悦的真实感受。因为诗人的诗句,革命者战斗的夜晚被真实记录了下来,成为了迈向革命胜利、民族解放的令人怀念的时光。
图1 陈毅带领部队急行军
除了进攻,由于战斗需要,部队常常利用夜色的掩护在夜晚转移。诗人也留下了很多记录部队夜晚转移的诗句。反围剿时期的《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写道,“大军突敌围,关山渡若飞。今朝何处去?昨夜梦未归。带梦催上马,睡意斗寒风。军号声凄厉,春月似张弓”;坚持南方游击战争时期的《偷渡梅关》写道,“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抗日战争时期的《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写道,“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等诗句都是描绘了部队夜间转移的频繁和紧张,转移的夜晚在诗人笔下成为了为了下一次战斗的重要准备期。除了随部队转移之外,作为部队领导陈毅也常在夜间单独行进,1943年,陈毅奉命去往延安,一路上夜行昼宿,《过洪泽湖》写道,“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泗宿道中》写道,“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这样的夜晚除了行进的紧张,更多的是诗人“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之情。1946年8月苏中战役由于天气原因作战受挫,部队夜晚撤围转移,诗人遗憾难平,《泗城之战仅歼敌两团因秋泛撤围》写道,“耿耿星河照夜深,挑灯凭几独沉吟。已传军令渡睢水,待看风雷下泗城。桀纣专恣丛万恶,军民战斗备千辛。敌锋初挫旋师去,遥对秋潮恨未平”。但革命斗争的胜利终会到来,1947年,诗人在部队转移的过程中,有感于革命发展的形势,《雪夜行军》写道,“泰山积雪,沂水坚冰。冲破黑夜,奋迅行军。杀敌气壮,万众同心。擒贼擒王,共祝新春”;《神池岢岚道中》写道,“昨日过雁门,今日越管涔。冽风吹裘薄,积雪照夜明。神池今胜地,岢岚古坚城。民族欣交融,并肩创世新”,两首诗中的夜晚都被诗人赋予了“黑夜即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的意义。
在战斗和转移的间隙,战士们也有小憩的时间,但由于紧张的斗争状况和并不舒适的宿营环境,宁静的夜晚也让人难以成眠。“枕戈待旦”的夜晚,诗人战斗热情高涨,同时创作热情也高涨,《乐安宜黄道中闻捷》写道,“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半夜松涛动山岳,中天月色照须眉。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野营》写道,“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冷食充肠消永昼,禁声扪虱对山花。微石终能填血海,大军遥祝渡金沙。长夜无灯凝望眼,包胥心事发初华”;《赣南游击词》写道,“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雪中野营闻警》写道,“风击悬冰碎万瓶,野营人对雪光横。遥闻敌垒吹寒角,持枪倚枕到天明”,记录下了野营的不眠之夜。这样无眠的夜晚也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信念,如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时创作的《中秋》写道,“夜阑倍觉寒光满,欲向天河射斗牛”,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创作的《元夜抵胡家坪》写道,“敲冰踏雪麦坪前,半夜山村犹未眠。点点花灯当户照,齐占胜利在今年”,都表现出诗人在夜晚休息时想到未来而产生的乐观信念,无法入眠的夜也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欢乐。
一个个战斗的夜晚是为了迎接更美好的黎明,诗人在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中,“夜”成为革命者革命生涯的“背景”,革命者在夜的掩护下奋勇斗争,“夜”成为了革命者的同盟。
二、哲思之夜
图2 1940年10月7日陈毅与刘少奇、黄克诚在东台会见时作七绝
万籁俱寂的夜晚是思维活跃的时段,排除白天的喧哗,沉寂夜晚可以引起诗人的哲思,对国家前途、个人命运的冷静思考化为诗句。这样的夜晚,因为诗人精深敏捷的思虑而展现出睿智的色彩。1925年,探索救国道路的陈毅写下了《夜雨读拉马丁<默想集>》,夜雨中“空山透明。莫不是指给我,上天的路径”,一个在茫茫夜色中看不到前路的迷茫青年形象跃然纸上。战争年代能提供给诗人进行哲思的夜晚并不多。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两种命运的决战即将拉开序幕。为了和平建国,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陈毅写下《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我行未已过濮阳,驻马凭吊古战场。能掷孤注寇莱好,退避三舍晋文强。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夜谈坐对中天月,白杨千树放光芒。”寂静的秋夜使人更能沉静的思考,在国家民族发展的“十字路口”,以古人为镜、以故事为鉴,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有了更充分认识,对未来的战争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解放后的和平时代,留给诗人思想的夜晚也更多了。1952年,陈毅入莫干山探友,留住十日,既有“夜来喜酣睡”,也有“夜景最深沉。凭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的时间。1954年,“高饶事件”后,陈毅在“昨宵步凉月”“登楼眺月”的夜晚写下了《感事书怀》四首,其中“慎之又再慎,谦逊以自束。后车善择途,前车一再覆”“须牢记,无情历史,利己必终凶”“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可谓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1956年冬,陈毅在从化温泉疗养,夜晚看见窗前紫荆花写下“夜来又异趣,月照如染蓝”,由夜色中的紫荆花想到革命者“新花相替发,终岁不凋残”,“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期盼留在了字里行间。1960年,诗人写下了组诗《冬夜杂咏》,“青松”“红梅”“秋菊”“幽兰”“含羞草”“亡羊”“三峡”“长江”“昆仑”“泰山”“火箭”“月球”“阶级”“人民”等都成为了诗人歌咏的对象,寓情于物的诗句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我亦厌淡红,恶其乱朱紫”“一日不思想,不死亦是亡”,这些诗句都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从最后一首《不觉》中“不觉天已晓,雪光上窗纸。诗总写不完,止于可以止”和在公开发表时作者小序“一九六零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来看,组诗似乎是一夜写成,而一夜的时间写下数量众多且质量堪称上乘的诗句,也反映出作者哲思的广度和深度。值得注意的是,组诗写成在1960年12月,首次发表在《诗刊》1962年第一期,期间一年的时间,作者应该对诗句有所推敲,而这一年时间更是深化了那一无眠长夜的哲思,使那个创作之夜变得格外“深沉”。
诗人也关注后代的成长。1961年《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写道,“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试看大风雪,独立有青松。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两首诗循循善诱,这个创作之夜因为父亲的深情而显得格外动人,诗人用这样饱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告诫子女成长之路,也是作者人生哲思的另一表现。
如同无边的黑夜,诗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都透过笔端化作诗句,而这些诗人思想结晶的诗句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夜色中,诗人与哲人的形象得到了高度统一,黑夜为诗人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成为了诗人思想的交流对象。
三、思念之夜
夜晚令人产生思念之情,思念战友、思念亲人让诗人辗转难眠,思念的诗句令孤独的夜晚既寒冷又温馨。
1937年,陈毅作《寄友》,诗前小序记“阮啸仙、贺昌、刘伯坚诸同志相继牺牲。每夜入梦,故人交情,不渝生死”,“故交鬼影梦中归”的诗句更是表现出了对战友的思念之情。同年陈毅为组建新四军收编红军游击队路过兴国,曾是红军时期江西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的兴国勾起了诗人对战友的思念,《兴国旅舍》写道,“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1944年,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指挥与日伪作战时不幸牺牲,陈毅听闻噩耗,写下组诗《哭彭雪枫同志》,第一首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忆想,终夜不成眠”,逝去战友的音容笑貌、生平浮现在诗人眼前,挥之不去,令诗人无法入眠。后七首对彭雪枫的事迹和两人的战友情谊作了全面回忆和评价,满怀哀伤一夜写成的诗句寄托了诗人对革命战友牺牲的沉痛思念之情。在这些诗句中,“夜”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在诗人笔下甚至成为了不可逾越的生死鸿沟的代名词。
图3 1940年春陈毅和张茜在溧阳县水西村结婚时的留影
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恋。1932年秋,陈毅为第一任妻子肖菊英的去世作组诗《忆亡》,“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明月夜,短松岗”,爱人离去不知所踪的迷茫,“谁复挑灯夜补衣”的遗憾都在月夜诗句中表现出来。1940年,陈毅和张茜结为革命伴侣,两人聚少离多,孤枕难眠的夜晚诗人思念妻子,《内人东来未至,夜有作》写道,“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寄内诗》写道,“地冻天寒西北行,山川遥共客心深。最是荒村风雪夜,思君吟咏到天明”,《生查子》写道,“低户照无眠,侧影频回顾。独自理哀弦,闲愁何处诉”,古诗词中“明月寄相思”“知音何处觅”的传统主题在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升华。爱人的安危也常挂在诗人的心上。1947年解放战争山东战场作战紧张,张茜带孩子与陈毅分别,乘船撤往当时苏联红军驻守的大连港。由于撤退途中有遇险消息传来,陈毅十分忧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爱人而无法入眠,即使入眠也往往魂萦梦牵,写下《所思》:“蓦然昨夜梦中寻,又见汝身尽是血。醒来虽然知是梦,难解愁肠千百结。誓祝再聚不分离,但愿再会长欢悦!”这样的诗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心灵的真实写照。
就常人而言,对爱人的思念之夜有时是甜蜜的“春色恼人眠不得”,有时是扰人的“独欹孤枕未成眠”,而陈毅诗词中的夜,又是交融了友情、爱情、亲情等各种情感的复杂独特人生经历。
四、欢乐之夜
1954年后,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夜晚也常常成为工作的时间。在工作的夜晚中,诗人也留下了不少诗句,而这些诗句中透出诗人的欢乐情绪。1956年与马一浮、邵力子、傅学文同游良口电站,“一夜谈,佳晤对。翌晨游良口,电站看水位。同欣幸,如此建设遍国内”,对工业建设的成绩感到高兴。1958年,诗人遇夜雨,写下《夜坐喜雨》:“我身本是四川人,夜雨巴山久不闻。今日还乡常夜坐,每听清滴到明晨。应赞调匀便耕作,敲窗岂独富诗情?”由夜雨想起农业生产,为风调雨顺的农业生产条件而喜悦。1960年,诗人写下组诗《昆明节日之夜》,对节日夜晚的歌舞、商贸、球赛都进行了描写,不夜之城让诗人产生了“难道人间昆明,忽变瑶台玉栋”的疑问,这无疑是对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最好的颂扬。作为军队的领导,陈毅也随时关注军队建设。1964年5月,陈毅到部队视察,组诗《在天津新河某部营房夜宿》写道,“夜幕低垂月色微,清新大野气最舒。机关生活今调剂,爱此兵营似旧居”,对军队建设提出了“练兵要练在平时,不忘一朝跨战骑。欲保和平勤练武,有备无患总相宜”的建设性意见,但更多的是看到部队建设“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而产生“不入野营十五年,今天重到意欣然”的久别重逢的欣喜。
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由于出访第三世界国家较多,加之不少外事活动都安排在夜晚,诗人也写下了很多描写异国夜晚的诗篇。1960年访问印度,参观歌舞晚会,写下“入夜暑退天凉,音回光转玉堂。舞蹈美妙如仙,歌喉嘹亮如簧”。1961年出访缅甸,在仰光看烟火,写下“大金塔畔总朦胧,朝暮霞光万道同。湖上夜游人不倦,争看烟火漫天红”。1962年,赴日内瓦签署《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协定书,在日内瓦中国领事馆夜坐,写下“直飞二万里,瑞士获幽居。枕水卧龙河,对山法兰西。古松列侍卫,丛菊上阶梯。风月多情甚,照拂人忘疲”。1963年底,出访阿尔巴尼亚,参加工人俱乐部晚会和元旦歌舞表演,写下“辞年晚会庆成功,中阿战斗如弟兄。处处欢迎情无限,高呼霍查毛泽东”、“载歌载舞庆元夜,共迈新年第一程。宾主称觞申信念,而今世界属人民”。1964年,出访苏丹,在苏丹共和国宫楼上望月,写下了歌颂中苏友谊的长诗:“仰观明月银光泻,相祝友谊长如尼罗河水清。”在这一个个夜晚中展现出的新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友谊深深触动了诗人,在为打破外交封锁、建立友谊而高兴的同时,诗篇中更流露出一名外交家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功的喜悦。
而这些比较集中地出现在陈毅诗词后期描写欢乐夜晚的诗句,与诗人社会地位、工作内容的改变有很大关系,夜晚成为了欢乐情绪释放的时光。就创作背景而言,这些欢乐情绪还是有相当的感染力的。
五、结语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说:“世界就是神圣之夜”。[2]陈毅诗词中的“夜”,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更是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哲思的光芒、思念的痛苦和工作的欢乐的过程。不管是与人交流还是孤独思索,“夜”对于诗人的创作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诗人在黑夜中辗转反侧、独自徘徊、浅吟低唱,把自己的欢乐和忧伤都付于夜色之中。如鲁迅所言:“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3],“夜”因为诗人的笔触而成为永恒,并为后人所不断体会。所以,陈毅诗词中的“夜”意象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它的每一个内涵都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时代意义。
[1] 陈昊苏,编.陈毅诗词全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25.
[2]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410.
[3] 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3.
[4] 陈毅.陈毅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5] 罗业恺.《陈毅诗稿》五种版本的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3):8-11.
[6] 罗业恺,朱薇薇.陈毅诗歌的创作特色[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1):9-11.
An Analysis of the Night Image in Chen Yi’s Poetry
LUOYekaia*,ZHUWeiweib
(a.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b.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730, China)
As a literary image, “night” often appears in Chen Yi’s poems. In Chen Yi’s poems, as a result of the creation of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poet creation psychology, “night” is not only a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but als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intense fighting, free thinking, happy working, which has a particular representation and aesthetic value. By analyzing the night image in Chen Yi’s poems, we can explore the artistic value of Chen Yi’s poems.
Chen Yi;poetry;night image
2014-09-08
成都工业学院2013年院级科研项目“陈毅诗词研究”(KY13221004B)
罗业恺(1977—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通信作者邮箱:20438132@qq.com。 朱薇薇(1980— ),女(汉族),四川眉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I266
A
2095-5383(2015)01-0018-04
10.13542/j.cnki.51-1747/tn.2015.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