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军队与根据地文化工作理论的研究

2015-01-03孙建华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苏北陈毅根据地

李 军,孙建华

(1.盐城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盐城 224051;2.南京林业大学 思政理论教育研究部,南京 210037)

陈毅军队与根据地文化工作理论的研究

李 军1*,孙建华2

(1.盐城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盐城 224051;2.南京林业大学 思政理论教育研究部,南京 210037)

在抗战时期,陈毅高度重视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工作理论,如坚持文化工作为抗战服务的方向和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创办学校培养文化专门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文化干部队伍;筹办报纸杂志,宣传抗日文化;以身作则,做文化工作的楷模和表率等。这是陈毅同志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与文化遗产。

陈毅;抗战时期;文化工作;理论;研究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根据新四军、苏北与华中敌后根据地抗日斗争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与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大力开展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建立敌后抗战文化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措施、新办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抗战文化工作理论,充实、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文化思想,为抗战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坚持文化工作为抗战服务的思想

陈毅认为,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我党我军的文化工作必须围绕、服从和服务于抗日斗争这一中心工作而展开,这是人民军队和根据地文化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文化工作是革命军队强有力的斗争武器,本军应掌握这个武器,去打击敌人和保卫自己。”“文化工作如其具备着反帝的民族内容,反封建迷信的科学内容,反特权阶级的大众内容,这是新民主义的文化,本军在内外均应该提高,使其配合军事政治工作完成战斗任务。”[1]陈毅正是从抗日战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的。因为抗日战争既有军事、政治战线上的斗争,也有文化战线上的斗争,而军事、政治斗争更需要文化斗争的积极支持和有力配合,

图1 1941年1月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

否则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陈毅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与努力的正确方向。

1940年11 月,陈毅在海安召开的“文化人士座谈会”上作了《关于文化运动的意见》的重要报告:“当着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猖獗的形势下,当着顽固派反共文化政策进攻的条件下,我们的文化运动就要充分提倡与帮助一切抗日的文化工作,组织坚固的文化战线,我们要以伟大文化的歼灭战来歼灭日寇和压倒顽固派的反共文化活动! 这就是我们文化政策和文化工作的总方向。”[2]要求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应以抗战为中心,宣传抗战、号召抗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化力量来抗战,这既体现了党的全民抗日思想与抗战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和重要内容。正是这次座谈会,拉开了苏北根据地和新四军文化建设的序幕。

图2 陈毅作报告

1941年4月16日在盐城召开的苏北文协代表大会上,陈毅发表了《为广泛开展苏北新文化事业而斗争》的重要讲话:“我希望你们能够成为以文化工作为终身事业的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美术家,为了完成同一的任务——坚持抗战,争取解放,配合着党政军民的力量而斗争到底;这样做,才不辜负今天这会议的意义。”[3]要求苏北根据地的广大文化工作者不要忘记文化工作,以服从和服务抗战工作的神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为苏北根据地和新四军的文化工作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1941年1月和6月, 陈毅与刘少奇曾两次共同主持华中局会议, 讨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 并确定了“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 普及小学教育, 发展社会教育, 推动抗日文化运动,提高人民的政治水平, 提高抗战胜利信心和不胜不休的决心”的基本方针,以适应巩固、发展苏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需要。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文化教育、扩大文化宣传、繁荣文学艺术等活动,都是为了鼓舞军民斗志,坚决打击敌人,有力支援和配合抗日的军事、政治战线上的斗争。正因为陈毅、刘少奇等对新四军和根据地文化工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发动和开展,“现在的文化教育事业正实行一切服从抗战的规律,在党政军协助之下,业已开辟了顺利发展的坦途,这是值得庆幸的事。”[4]37正因为陈毅等领导人思想上重视、领导上有方、指挥上果断、措施上得力,才使得新四军和苏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发展。

二、大力开展新四军和苏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工作

陈毅十分重视部队和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工作,认为要同军事建设一样,把文化工作摆上各级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要从抗战的战略高度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因为“新四军是革命的军队,所以新四军主张民主政治,提倡文化教育[5]”。尤其是工农领导干部要带头并切实改变以往只重视军事工作而忽视或轻视文化工作的现象和倾向,故“大家都要关心军队和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工作”,“同志们不但要学习打仗,还要学文化[6]”,以此推动和促进军队的正规化建设以及根据地的全面建设,从而推进抗战形势向着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陈毅在领导和指挥新四军、根据地开展文化工作,由于其思想上重视、目标上明确、措施上有力,使文化建设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大力宣传,吸引敌占区的文化人士来新四军和苏北根据地工作

“我们欢迎各地青年来新四军中参加抗日事业,我们很盼望各地热心救国的人士,特别是青年学生和技术人员机关办事人员来参加新四军的工作,参加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欢迎各地革命的青年,来到苏北皖东皖北的抗大鲁艺及其他学校,不要任何介绍,不拘什么资格,只要是爱国的青年,新四军活动的地区,一律保证入学,一切待遇条件,同延安抗大一样。”[7]234陈毅指挥新四军深入敌后、奋勇杀敌、坚持抗战,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海、南京、苏南各地以及一批海外文化人士、艺术家和广大知识青年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纷纷投身到新四军中来工作。陈毅认为,既要努力广泛结成文化上的统一战线,欢迎文化人士、知识分子加入到新四军和根据地中来,又要尊重这些文化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二)在新四军和根据地中开展文化教育工作

大力开展对广大指战员的文化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是做好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军队打胜仗的重要保证。“文化教育是我们开辟我们工农干部研究军事、政治的蹊径。不首先打通这条路,自己将永远为高深研究的门外汉。同时本身所积累的经验也无法总结,无法外传。文化程度之提高,更是加强工作便利处理革命工作的工具。[8]”因此,新四军在重视政治建军、军事建军的同时,还注重开展军队自身的文化教育工作。“建立教委工作,以增强业务教育、文化教育,做为建军干部教育的中心。”“专职负责干部的文化教育,可指定专人担负文化教员,每日教二小时,对写信、作文、修辞、写日记、阅读新闻报纸及文学作品等作广泛的指导,要在半年内即可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9]激励广大工农干部,克服各种困难,攻克文化学习的难题,“我们许多的工农干部,在这方面吃亏不少,努力打破这一难关,必能使自己提高一步。”“我们的干部,要以革命的斗争精神,来打破这一难关。‘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能在革命斗争中表现英勇的身手,难道我们能在文化落伍下来吗?”[8]号召广大官兵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尽快掌握文化这一武器,以促进和推动我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苏北根据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教育工作。陈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北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方针、要求。“提倡社会的文化教育,学校教育即作为社会文化的中心。社会文化教育,注意成年老年的抗战政治教育和识字运动、科学常识,同时注意一般生产教育的提高。”“我们这种正确态度,取得苏北文化界的赞助和同情,这就奠定了苏北文化教育改进的政治基础。”[4]35-37在广大乡村开展墙头诗、宣传画、演剧等通俗易懂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使根据地的各项文化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成为宣传、发动和鼓舞民众抗日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文化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还要努力按照文化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情。一方面,“文化工作他本身具有特点和其不同于军事政治的特殊规律。它在部队中,仍有独特作用,特别对全军的启蒙作用,以及性情上精神上的陶铸作用”;另一方面,“应尊重文化教员,提高其政治地位。对文化工作的时间适当分配。对文化干部经常培养,相当保持一批比较专门的文化干部,不要流动性太大和随意调动”[1],即努力培养和造就人民军队自己的文化干部队伍与大批文化人才,以适应和满足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

明确的方向、不懈的努力、扎实的工作,使新四军和苏北根据地的文化工作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起来。“目前苏北的抗日民主运动,业已在政治上实行了初步的民权运动,在经济上经过减租减息初步扫除了半封建的制度,人民已开始了自觉的组织和初步生活改善,在文化上已开始走大众文化的自觉道路,这样的政治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号召几十万人起来同敌人作战,可能把握反‘扫荡’的伟大胜利。”[10]显然,文化工作在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中已初见成效,并成为夺取抗战胜利重要法宝之一。

(三)创办学校,大力培养各种优秀文化人才

为了适应和满足抗战对于大批优秀文化人才的需要,陈毅高瞻远瞩,毅然决定在军队和根据地创办各种学校,培养和造就自己的文化专门人才。“我们邀请全国著名的教育团体如黄炎培、江问渔先生的职业教育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社等来苏北主持教育事业。我们多方聘请全国著名教育家、大学教授来苏北工作,我们将苏北教育事业这一广大范围交给他们去主持,我们只力求抗战教育能广大开展,一切可能皆可采取。我们正计划在苏北创办一个普通大学,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创办了抗大、鲁迅艺术学院,我们正计划创办马列学院。我们刊行《江淮日报》《江淮杂志》《抗战周报》等。这些设施不管如何简陋,均是坚持苏北抗战的长期部署,我们做得很快,工作速度也快,我们相信收获必然是指顾间事。”[4]37陈毅不仅领导、指挥和筹办、建立了华中抗大分校和鲁迅艺术学院,还亲自担任了华中抗大分校的校长,同时还邀请著名文化人士丘东平等到有关系、科主持工作或任教,自己也经常到学校给师生作时事报告、政治训话、专题演讲等,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和有关领导同志一起研究、部署两校的教学、训练、生活、供给、保卫等重要问题,有时还深入到课堂、操场和宿舍,听取教员和学员们的意见。

图3 1940年5月陈毅与《江淮日报》的同志合影

(四)积极筹办报纸杂志,宣传抗日文化

陈毅十分重视文化在抗战中的宣传教育发动等重要作用,在军事斗争极其残酷、紧张,经济条件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毅然决定在新四军和苏北根据地中创办各种报纸杂志,以宣传抗战,鼓舞军民的斗志。“本军地区之日报,计有27种,周报月刊及半月刊共40余种,部队报纸计40余种,油印报纸,以区乡部队计,约200余种,是主持抗战文化之各级文化团体主办。”[7]235陈毅十分关心新四军和根据地报刊杂志的创办、筹建工作,亲自参与军部一些报刊的筹建,积极带头为报纸杂志撰写文稿,还很乐意为一些报纸杂志题写报名、刊名,如《大江报》《战旗》《军事建设》《军事杂志》等。在陈毅和刘少奇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 新四军在苏北等地创办了《盐阜大众报》《江淮日报》《江淮文化》《真理》《盐阜文娱》《农村戏剧》等刊物,建立了发行革命书刊的书店,新四军和苏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快速发展繁荣。这些报纸、杂志的出版发行,对于宣传、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抗战运动,鼓舞革命斗志,团结文化、艺术人士一起抗战,壮大抗日统一战线阵营起到了巨大作用。根据地文化得以蓬勃发展,促进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深入开展。

三、以身作则做文化工作的楷模和表率

陈毅不仅重视和加强军队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而且还经常参加军队和地方的文化活动,指导文化工作的开展,努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图4 陈毅与抗日民主人士合影

陈毅在日理万机、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不仅自己写诗、作词、撰文,还指导组建、创办了盐城“湖海诗文社”等文化社团,建立了“苏北文化协会”等文化组织,组织有关人员创作了新四军军歌[11]。经常以诗文会友,与友人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不仅得到从敌占区来新四军和苏北根据地工作的阿英、贺绿汀、丘东平等著名文化人士的敬重,还赢得苏中、苏北地方的杨紫石、庞友兰、杨芷江、宋泽夫等一些著名文人绅士的仰慕与追随,由此结成文化艺术界人士的抗日统一战线,共同开展文化战线上的对敌文化斗争。盐阜地区至今还流传着有关陈毅元帅以诗文会友、撰对联交友、下棋结友的佳话美谈。

陈毅在苏北盐城礼贤下士,经常三顾茅庐,聘请敌占区和地方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任教或到新四军和根据地工作。他指示要配备必要的保卫力量以保证这些文化人士的安全,要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解除他们工作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中去。如苏北“文化村”的建立,是新四军和陈毅在文化工作上颇有远见的历史创举,是敌后根据地文化建设中的典型范例。

四、结语

陈毅关于文化工作的理论源于其抗日斗争中文化工作的伟大实践,是对新四军和根据地文化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它在实践中形成、发展、提高,又在形成理论后反过来具体指导文化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指导意义。这是陈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应该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加以继承、发展和弘扬。

[1] 陈毅.论建军工作[C]//陈毅.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38.

[2] 陈毅.关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在海安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C] //编写组.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第一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81-182.

[3] 陈毅.在苏北文协代表大会上的讲话[C]//计高成.陈毅在盐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97.

[4] 陈毅.现在的苏北应该做些什么[C]//计高成.陈毅在盐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35-37.

[5] 陈毅.在新四军重建军部成立大会上的就职演讲词[C]//计高成.陈毅在盐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64.

[6] 许幸之.将军妙语在人间:陈毅同志在苏北的几个片段[C]//计高成.陈毅在盐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616.

[7] 陈毅.四年抗战与新四军现状[C]//计高成.陈毅在盐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234-235.

[8] 陈毅.对抗大工作的建议[C]//陈毅.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221.

[9] 陈毅.论军事建设[C]//陈毅.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199.

[10] 陈毅.论“扫荡”与反“扫荡”[C]//陈毅.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141.

[11] 刘树发.陈毅年谱: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4-256.

Study on Chen Yi's Theory of Cultural Work for Army and Base Areas

LIJun1*,SUNJianhua2

(1.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China;2.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China)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Chen Yi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work of the New Fourth Army and the base areas and created abundant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holding on the idea that culture work should serve Anti-Japanese War, carrying out culture work creatively in the New Fourth Army and the base area, setting up schools to cultivate specialized talents, training the team of culture work through practice,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publication to spread anti-Japanese culture, taking initiative to be the model of culture work. All of these theories had preciou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from Chen YI which we must continuously develop.

Chen Yi; Anti-Japanese War; culture work; theory; research

2014-05-2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史研究(1899—2012)”(13KBS016)

李军(1952— ),男(汉族),江苏滨海人,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地方文史、高教研究,通信作者邮箱:yclj@ycit.cn。 孙建华(1969— ),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G718.5

A

2095-5383(2015)01-0014-04

10.13542/j.cnki.51-1747/tn.2015.01.00,4

猜你喜欢

苏北陈毅根据地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