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5-01-03吴林伯曾群娟徐煜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32期
关键词:限制性指征监护

吴林伯 曾群娟 徐煜

635000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吴林伯 曾群娟 徐煜

635000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5.32.22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重症监护患者1500例,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分为两组,各750例,Hb<100 g/L开放性输血者为对照组,Hb<70 g/L限制性输血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MODS评分的(16.23±4.96)分与住院期间Hb含量(8.03±0.6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8± 6.24)分、(10.85±0.74)mg/L,且重症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55岁者死亡率、衰竭器官数量、肺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监护患者时,当患者Hb降到70 g/L时输入红细胞,且将血红蛋白的浓度控制在70~90 g/L,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输血指征;重症监护;预后;影响

临床抢救与治疗中,输血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手段,正常人体内的血量是恒定不变的,当患者机体失血过多(>总血量15%)时,患者代偿机能将无法继续保持正常的血压,从而导致机体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此,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 500例重症监护患者的不同输血指征的预后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日后临床输血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重症监护患者1 500例,根据不同输血指针分为两组(各7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52∶23,年龄48~86岁,平均(62.12±29.64)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为(33.42±8.30)分;研究组男女比例18∶7,年龄49~85岁,平均(63.47±28.34)岁,APACHEⅡ评分为(32.82±8.92)分;两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方法: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APACHEⅡ分层,收集患者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诊疗信息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每天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情况、Hb值、手术治疗情况、红细胞输入情况等。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对比两组预后转轨(初级转归与次级转归)情况,初级转归指的是3周内不同原因引发患者病死率,次级转归指的是针对细节,采取MODS评价器官衰竭情况,总分24分;包括重症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MODS评分、住院期间死亡率、≤55岁死亡率、衰竭器官数量、肺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期间Hb含量[2]。

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死亡率与住院期间死亡率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研究组MODS评分的(16.23±4.96)分与住院期间Hb含量(8.03±0.6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38±6.24)分、(10.85±0.74)mg/L,且重症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55岁者死亡率、衰竭器官数量、肺水肿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大部分重症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当患者贫血达到一定程度时,医生需输入异源红细胞予以维持,红细胞的输入主要是为实现氧的输送提高效果,从而满足组织氧[3]。以往观念指出,为使组织氧供得到一定的保证,需有效提高患者Hb浓度,即患者输血到Hb 100 g/L[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1500例重症监护患者,分别予以不同输血策略对其预后情况做出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死亡率与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未显示高度差异,但研究组重症感染发生率、低于55岁者死亡率、衰竭器官数量、肺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表1 两组转归情况对比[n(%)]

相关资料研究显示:虽然输血治疗可以显著增加氧输送量,但是无法使氧消耗增加,且Hb升高能够增加血氧含量,但不能对局部或全身氧利用予以改善,输入红细胞后将加大肺血管阻力,从而对右室射血产生严重影响[5]。尤其是对老年人群或者心肺不全者,极易造成超负荷,从而导致心衰与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6]。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36.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7%,提示针对危重患者血液输注需综合考虑其各系统与器官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关于输血对机体免疫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多,部分学者对志愿健康者输全血,结果发现:输血者的免疫功能均发生变化,且出现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能力下降、自然杀伤细胞下降、细胞毒性降低及T抑制单核细胞活性显著升高等表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机体对外界侵害的抵御能力,从而增加机体易感性[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重症感染发生率53.33%,比对照组的66.27%低,说明输血对危重监护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存在影响。虽然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未显示高度差异,但研究组APACHEⅡ评分≤20的患者死亡率 30.00%与≤55岁死亡率33.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7%、48.00%,提示在降低危重监护患者死亡率方面,限制性输血较开放性输血更佳。

综上所述,不同输血指征对患者预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故在临床实施输血治疗过程中,需予以全面综合考虑,以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1]袁强.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3 (6)∶343-344.

[2]周玉洁.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病人的预后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30)∶56.

[3]王丽.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ICU贫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11)∶127-128.

[4]贺慧为,陈志,卢院华.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策略在贫血的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比较[J].江西医药,2014,5(12)∶1383-1385.

[5]田蜜,李永军,杨娇娇.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441-443.

[6]付昕,马春玲,陈艳,等.围手术期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 报,2013,34(13)∶1915-1916.

[7]徐晓玲.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93-295.

[8]陈炜,孙建良,赵凤庆.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上海医学, 2012,35(4)∶284-286.

Analysis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blood transfusion indicationson the prognosisof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Wu Linbo,ZengQunjuan,Xu Yu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the CentralHospitalofDazhou City,Sichuan Province 6350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differentblood transfusion indicationson the prognosisof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Methods∶1500 patients with critical care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dications for transfusion ofblood,they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750 patients in each,patients with Hb below 100 g/L and open blood transfusion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Hb below 70 g/L and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were as the study group,we compared the prognosis and outcome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the MODS score was(16.23±4.96),the Hb content during hospitalization period was (8.03±0.62)mg/L,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group of(22.38±6.24)and(10.85±0.74)mg/L,and the severe infection rate,the incidence ofheart failure,themortality of less than or equal to 55 years ofage,the numberoforgan failure and incidence of pulmonary edema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of intensive care patients,red blood cellswere entered when the Hb of patientwas reduced to 70g/L,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hemoglobin was in 70 to 90 g/L,thesehad a positive effecton the prognosisofpatients.

Transfusion indication;Intensive care patients;Prognosis;Influence

猜你喜欢

限制性指征监护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