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岛争与理性爱国——钓鱼岛“国有化”风波中对日维权若干做法辨析

2015-01-03孙创锦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9期
关键词:日货国有化钓鱼岛

◎孙创锦



中日岛争与理性爱国——钓鱼岛“国有化”风波中对日维权若干做法辨析

◎孙创锦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棘手问题。2012年发生的所谓钓鱼岛“国有化”风波,更是将该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华大地抗议声此起彼伏,“抵制日货”、“对日宣战”口号不绝于耳,西安、成都等地甚至出现暴力打砸抢烧行为。这些做法是否合理,大家莫衷一是。钓鱼岛争端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后围绕钓鱼岛的冲突不管在强度上,还是在频率上恐怕会只增不减。因此,对在该风波中出现的几个对日维权做法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甚为必要,这不仅可以指出其害处,以正视听,而且能警示广大国民尤其是大学生不让仇恨蒙蔽双眼,引导他们自觉做到理性爱国。

历史告诉我们:钓鱼岛列屿海面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会牵动两国人民紧绷的心。日本引起的任何一场钓鱼岛外交事件,也必然伴随着有良知的爱国中华儿女的强烈抗议。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同钓鱼岛所谓的“土地所有者”栗原家族签订购岛合同,以20.5亿日元(约合1.6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三个岛屿“收归国有”。

霎时间,“抵制日货”等口号充斥大街小巷,甚至不少人提出要“对日宣战”。这本是广大爱国人士的自觉行为,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借此机会企图把一些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恶意煽动起来,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对事件冲突期间存在的多种看似合理又极具煽动性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让大学生认清形势,在岛争中保持清醒头脑。

“抵制日货”不应强求

“每买一百元日货就会给日本政府送去5元钱,让日自卫队多造10颗子弹,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每当中日关系陷入危机时,上述类似“抵制日货”的言论、标语、横幅充斥网络、街头。2012年日本购岛之后,竟有网友为表抗议当众用铁锤砸毁自家的电视和微波炉,也有一车主在上海江杨北路东风本田店门口烧毁了自己的一辆日系车,并拉起有反日、保钓内容的横幅,以示“抵制日货”的决心。

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一批人是出于真挚的爱国情怀而自觉“抵制日货”的,这些行为不仅是民间人士自发的、而且也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的规定,这些人是值得我们的尊敬的。当然,并非所有呼吁“抵制日货”的人都是出于上述心理,不少人慑于众人的压力,认为别人都喊“抵制日货”自己却无动于衷,就会显得很另类,甚至会被别人误认为不爱国。因此他们表面上高喊“抵制日货”,但实际上却在私下偷偷或者无意识地购买日货。

有时该口号会沦落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挡箭牌。如街上随处可见的“抵制日货”的横幅,多会变为商家打广告、做促销的噱头;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企业恶意竞争的工具,如两大方便面品牌“统一”和“康师傅”之间发生了围绕“谁为日资品牌”的风波。

“抵制日货”的观点之所以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是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不买日货日本经济就会崩溃。虽然它确实能对日本经济造成压力,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深。中日之间亦为如此,在中国市面上的许多所谓日货已经不再是纯日本进口了,而是在中国本地生产,如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 除了这些带有明显日本品牌标志的产品外,目前市面上还有许多中国制造的本土品牌产品,牌子虽然属于中国,但组成该产品的许多零部件却来自日本,许多在中国颇受欢迎的外国品牌如韩国三星、美国iPhone手机等也是如此。是否我们也应将这些纳入抵制的范畴才显得真正爱国呢?如果是的话,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又不知会有多少代工企业要面临倒闭,工人失业。由此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将日益增多,维稳压力增大,这不利于我国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如国际展览局主席、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所说的那样:“不要被那种看来很激进很爱国实际上误国的言行所忽悠,那是害国家的事情。”

也有网友、评论员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索尼产品虽然95%是中国制造,但中国利润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 并认为这种抵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抵消。 这种看法也有一定道理。不是建立在强制基础上自觉的“抵制日货”行为,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它真的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吗?我认为是有待商榷的。纵观近代以来“抵制日货”的历史,中国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抵制日货”浪潮(如1915、1931、1990年),虽然他们都在短时间内重创日货在华的销售量,但从长远上看,日货并没有因为国人的抵制而在中国市场上销声匿迹,恰恰相反,它却越来越受到中国国民的推崇。

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许多日货有着国货无法比拟的优势或者暂时无法用国货替代它。是不是所有购买日货的人都不爱国吗?当然不是。购买日货只是消费者在对比诸多产品优劣之后做出的普通行为,而不应该上纲上线将其上升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不爱国”。笔者以为,要想真正让日货退出中国主流市场,唯一的办法是打造消费者信得过的民族品牌,莫让三鹿奶粉事件、双汇事件等类似严重打击本土品牌的事故重演。正如有人呼吁的那样:“走上街头呼吁“抵制日货”未尝不可,但让我们更加踏实地工作吧。让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上超过所有日货。如此一来,日货就会自然而然地从中国市场上消失。” 此话真可谓一语中的。

“对日宣战”确需谨慎

中日两国虽一衣带水,但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却有着太多的历史恩怨。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历史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如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抗日战争等。因而在中国人民心中存在着一种强烈“彻底清算日本罪行”的想法,再加上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强势抬头更加剧了上述想法。

因而,每当日本严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时,国内民众就立刻会出现“对日宣战”的言论。每当此时,总有一些心怀叵测的海外媒体添油加醋,恨不得天下大乱,如加拿大平可夫的《汉和防务评论》就宣称:解放军可在36小时内集结部队夺取钓鱼岛和冲绳本岛云云。 这更激起狂热的好战者理直气壮地宣扬“对日宣战”观点。在海南,甚至还发生过王禄成因同人争执“中日宣战后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杀害对方的案件。

中日之间斗则俱伤。“对日宣战”也许能雪耻,但作为大学生因谨慎看待它。一方面,中国目前是否已经完全具备彻底击垮日本的强大实力及操纵这种实力的能力?虽然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却处在世界90名左右(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军事上,中国虽然有越来越多诸如歼10等先进装备服役,但日本自卫队也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航空自卫队装备F2、F15等先进战机,其截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海上自卫队实力则被专家视为亚洲第一,各种现代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如“金刚”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苍龙”级潜艇等,其海上扫雷、反潜、补给等能力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军队虽具备不逊于日本的强大战力,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空军,在飞行训练时间、空军抗恶劣天气能力、超短距航线着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战争的代价是否全面估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但从动荡地区的经验可以看出,战争的代价是昂贵的。如1994年卢旺达胡图族和图西族发生内战,大规模的屠杀造成约80万人图西族人丧生,并几乎摧毁了全国教育体系,适龄儿童不仅无法正常上学,而且生命受到极大威胁。再看战争局势下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不时有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发生。没有和平稳定的大好局面,国家发展经济也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将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了;民众因乱局而不得不生活在极度恐惧的环境中,生命安全尚且无法保证,也就更不用说提高生活水平了。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平稳定的环境甚为关键。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我国灾难不断,如两次鸦片战争、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朝鲜战争、文革等等,从来就不存在过一段长时间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时期,因此,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和平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当前得来不易的良好环境,针对日本购岛事件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就指出:“对中国来说,我们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需要用几代人的时间去做,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因此,习近平、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要求各地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客观评价日本军事力量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凭一时冲动对日宣战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惧怕日本。我们应该明白动武是最后一张王牌,在外交等非战争手段还有效时不可轻易摊牌,因为战争犹如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战争无法避免,则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雄厚的实力放手痛击日本,收复失地并确保日本无反击能力。正所谓不战则已,一战必要惊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扬名立万,否则结果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保钓爱国须尊重法律

一石激起千层浪。2012年日本中央政府“国有化”钓鱼岛的行为激发了民众隐藏在内心深处已久的愤懑情绪,北京、深圳等超过50个城市出现反日游行示威。许多青年打出五花八门的反日标语,想以此迫使日本纠正自身的这种购岛错误行为。这是危机时期青年爱国热情的集中体现。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在大事中发声,所表达的赤子情怀,是一个国家朝气和不屈精神的代表,是国家最可珍贵的财富。”

但事与愿违,部分民众包括青年或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或浑水摸鱼等因素,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在陕西西安,抗日示威演变成暴力行为,日系品牌丰田车车主李建利被人用U形钢锁砸穿颅骨;在四川成都,日资商店难以幸免,老南门、文庙前街等地发生多起打砸日本7-11便利店和全家超市的事件;在山东青岛,日资商场被打砸,丰田4S店被烧;在广东深圳,不少日系轿车(包括警车)遭遇打砸。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打砸抢烧甚至蔓延到非日资品牌(包括带有日本元素但非日资的品牌,甚至中国本土品牌),如北京两岸合资的日式烧肉店被砸店、吃霸王餐;李嘉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旗下的屈臣氏门店也招打砸,物品被抢掠一空;南京市雨花台区一家奥迪专营4S店遭遇野蛮强拆,员工惨遭围殴,十余人受伤,其中三人伤势严重等等。

多次保钓运动中出现的过激行为让诸如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朱松岭教授等学者感叹到:“感性的保钓支持者多于理性的支持者。” 日本非法购岛的确可恶,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与日本有关的产品、服务都有罪过。在法制建设逐渐完善的今天,我们试问:是要暴力还是要法律?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明文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众手中的日系汽车虽然是日本品牌,但大都是车主自身通过诚实劳动,依法付费取得的动产,已经是民众的私人资产,任何人无正当理由无权剥夺。若遭受侵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样,外商投资企业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也应是受中国法律保护的。 2012年11月10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就表示:“温家宝总理多次说过,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们应该受到中国法律保护。这当然也包括在华的日资企业。”

公众作为一个国家公共外交的参与者,应该成为展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窗口,而不该是纵容甚至参与在爱国幌子下的“打砸抢烧”等恶劣行径。反制日本应尊重法律,如若不然会授人以柄,国家和个人都必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据报道,日本政府在购岛事件后声称,由于日本企业在游行中遭受重大损失,准备替在华日企提出高达100亿日元(约合7.85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索赔。非理性行为不但会使中国政府背上经济负担,而且有可能在国际政治丛林中被定格为野蛮、不讲理的负面形象,更有可能增强日本国内反华右翼的势力。正如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所说的那样:“大家去砸日本车,打日本人,就有可能让他投向右翼势力。”

爱国需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尊重法律会让爱国行为得到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一致支持,不以遵守法律为前提的所谓爱国,就宛如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践踏一切。这样的所谓的爱国必定会鼓动民族主义蜕变为民粹主义,那将是中国的灾难,民众的悲哀。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他的名著《菊花与刀》中直言,日本民族“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这样的民族既欺凌弱者又顺从强者,对弱者他们趾高气昂,而在对强者屈服时,他们也从来不在乎民族气节。与日本这样的民族作斗争,我们只有用实力说话,当我们还弱小时,抵制日货、上街游行、外交抗议等行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治本。唯一能做的就是号召全国人民包括大学生一道同心同德、各司其职,维护当前稳定的国内外大好环境,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待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完成之时,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必定会变得毕恭毕敬,到时一切中日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宁德师范学院2012年“服务海西建设”项目(青年骨干教师专项)中日钓鱼岛争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2H420)

猜你喜欢

日货国有化钓鱼岛
抵制日货,韩国女性更积极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钓鱼岛问题溯源
吴芳吉:第一个用诗歌抵制日货的爱国诗人
欧洲银行国有化:一把双刃剑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