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
2015-01-03吴婷婷
◎吴婷婷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
◎吴婷婷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条件分析
商业银行的有利条件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的治理架构的规范性得以增强,其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得以增强。经过改制的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职责得以明确,其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机制得以形成。随着内控机制建设的增强,相对独立的内控体系与完善的风险防范体制也得以初步建立。截止2010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都已完成,并成功上市。中国金融业也由于新型商业银行的发展而展现出强大的活力。这些银行在成立之初的经营目标就是盈利,在管理中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高素质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业务与市场的开辟商投入了饱满的热情,国有商业银行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中国金融业的竞争与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得以基本形成。在一些重点领域与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例如产品开发、风险管理等等,内部控制机制逐渐发生转变,新体制新机制也延伸到全系统。
此外,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存在存贷款利差较大的问题,而这是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因素。在一些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金融服务的利润是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以存贷款利差为主。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势必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而对于目前利差加大的商业银行而言,为避免受到巨大的冲击,其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就必须度过一个缓冲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改革与调整,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平稳过渡。
商业银行的不利条件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股权改革,缺乏明细的产权。现阶段我国上市银行拥有的国有股权普遍较高。在银行经营管理者中流通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此外,我国国有银行缺乏完善的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难以实现有效的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大股东难以有效约束到经营管理层。
我国银行对利率的敏感度较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与利差较大的环境之下,难以实现利率风险的积极管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加上政府对银行担保破产的制度使得银行难以对利率风险管理起到高度重视,就算对其重要性有所认识,也没有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风险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现阶段,我国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存在利率预测与信息决策有效性缺失的问题。而为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保证银行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面临的挑战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首先,在与国内同行业的竞争中,存贷款业务是主要竞争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的限制得以开放,在存款市场中,各家银行为了争取市场,必然会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相应的贷款竞争中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会得以降低,这样的竞争势必会导致存贷款利差缩小进而导致银行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因此,如此惨烈的竞争会降低银行多个方面的竞争力,例如资金、管理、成本等等,其金融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进而难以保证银行的生产。
此外,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还受到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威胁。尽管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间接融资还是以银行为主,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债券、股票以及基金市场将会越来越成熟,这就会直接扩大融资的渠道,银行这一“中介”就难以再被企业所利用,这势必就会缩小我国商业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甚至会影响到一些银行的生存。
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以全球各国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在早期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商业银行的利差必然会呈现一个长期下降的态势,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因此对利差有着很高的敏感度,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势必会由于利差缩小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利率管制时期,一定时期内银行的成本与收益主要与资产负债有关,不会存在较大的波动;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则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存在频繁的变动,并且缺乏可预见性,进而导致银行成本增加,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最终导致经营风险加大。
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的是在缺乏对客户与项目风险的有效评估的情况下进行房贷,其资金回收情况缺乏保障。目前按我国公民还存在诚信意识淡薄的问题,这就导致银行的审查的难度与成本加大。站在借款人的角度来看,一旦存在法律漏洞,那么借款人从各个方面提供虚假资料来获取银行的贷款。高风险借款者将会充斥在整个金融市场,降低贷款项目的质量,大幅度增加了项目违约的几率。商业银行受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双重影响,使得其贷款更倾向于高风险的项目,一旦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多个失败的投资项目,那么银行的不良资产就会大幅度增加,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恶性竞争风险
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引发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利率限制被放开,各个金融机构为了吸收更多存款,并吸引更多优质客户,就会相继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以及降低贷款利率,这就进一步缩小了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减小了银行的利润空间,进而导致有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与经营风险的银行不得不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放贷,有的小型银行甚至陷入恶性竞争,为扩大市场份额而不计成本的缩小利差。
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债券债务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因此一旦有的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情况,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对整个金融行业造成影响。因此,过于激烈的竞争反而导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面临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为了避免银行之间陷入恶性竞争,就必须针对银行业的监管进行强化。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管理
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明确。通常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了四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规避与风险评估。其中风险识别指的是借助各种方法来对风险的性质与发生时间进行确定;风险测量指的是对风险大小、频率、幅度进行衡量;风险规避指的是在发生风险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风险降低的几率与幅度降低,进而确保风险引发的不良后果得以化解;风险评估指的是对上述三者的评估,对管理效果进行了解,对管理中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并对管理的方向与重点进行确定。我国应根据实际国情,对利率风险管理模型与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
确保其适应自身发展,同时还要针对有关软件与信息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
调整与优化商业银行盈利结构与经营模式
中间业务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银行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发达国家,银行的经营收入中,非利差收入一般占有较高的比例,例如美国的银行大部分都超过了45%,瑞士银行更是超过了60%。而与这些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入占到了经营收中80%。这就导致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风险。因此,发展中间业务,降低利差收入在银行经营收入中的比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银行的竞争力,减少利率市场化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加强中间业务的开发与创新,对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与产品培训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使自身发展得以推动。此外,银行发展还应以多元化与差异化的模式为主,避免银行业务经营种类的单一性,环节银行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得以增强。
加强外部监管环境与金融市场建设
为了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就必须加强外部监管环境与金融市场的建设。首先,应完善金融政策法规,具体应从利率政策法规、金融市场政策法律、等方面入手。其次,应针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确保外部监管机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打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各家银行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良性的竞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