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走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路
2015-01-03孟晞
文/孟晞
辽中县一角
春暖花开的4月,正是郊游寻春的好时节。今年4月,辽中的百姓有了新的踏青点。依水而建的东湖、莲花湖公园风景绮丽,游人如织,大自然的美景与现代化城市和谐共处,演绎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攀升,但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土地城镇化快过人的城镇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统筹协调好上述问题,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辽中县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以产促城”,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
利用区位,“以产促城”。从地理位置上看,辽中下辖沈阳近海经济区,东北内陆唯一的综合保税区——沈阳综合保税区也坐落于县域内。秦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辽宁中部城市群环城高速公路和沈西工业通海大道等贯穿其间,距离最近的出海口营口港仅69公里,距沈阳桃仙国际空港65公里,1小时经济圈可覆盖鞍山、抚顺等省内8个大中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的辽中以近海经济区和综合保税区升级为着力点,加快实施县城跨河发展战略。整合老城区、滨水新城与产业新城、茨榆坨四个片区,组成辽中新城基本架构,形成了以蒲河生态廊道产业带和出海通道产业带为主的发展格局。在南部近海新城,以蒲河为城市发展内核,重点发展环保节能等低能耗、高新科技产业;在北部珍珠水城,统筹实施北部“一岗四堡”五镇规划建设,全力发展商务会议、文化创意、旅游地产、度假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等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一带、两城、多支点”的城镇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腾笼换鸟,“产城一体”。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辽中以村为单位成片实施土地整理开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另一方面也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仅在牛心坨镇西房身村和姜家村,就利用土地挂钩政策新建近13万平方米的回迁楼,腾出的建设用地大力发展果品产业,成功引进投资3亿元、年收储10万吨的果品储藏及深加工项目,既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业,又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与新社区建设相得益彰。
因地制宜,“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在全力打造集行政办公、金融商业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城区的同时,辽中县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生态庄园等符合县域发展实际的项目,带动产城互动。他们选择蒲东街道西荒地村、乌伯牛村、达营自然村作为“产城融合”推进城镇化试点村,将乡村庄园经济与农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有机结合,催生了农业地产、田园都市等新兴经济业态。产业项目的集聚,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的聚集又加速了市民社区的形成,产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在辽中越发重要。
随着政务服务中心落户新城,市政道路、供水、供暖和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宣告竣工,辽中的“产城融合”日趋深入,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综合承载力显著提高。人间四月芳菲尽,县域桃花始盛开。“产城互动,人本建城”的辽中正昂首阔步走在通向现代化城市的快车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