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份遗嘱”彰显的廉洁家风

2015-01-03佟明增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9期
关键词:儿孙遗嘱家教

文/佟明增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细胞,家道正则天下安,家风廉则政风清。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就是一位守清拒浊的领导干部。他以公而无私的“两份遗嘱”,赫然彰显了共产党人克己奉公的廉洁家风。

在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过权力与房子、票子、车子、“帽子”的利益纠缠时,吴波两立“遗嘱”:一是不给儿孙留下一间房,二是不给儿孙留下一分钱。这样的“遗嘱”,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不近人情,甚至不合时宜,但它凸显的舍己无私的家国情怀,与那些腐败分子把“家”变成权钱交易的“铜臭场”相比,一个洋溢的是清洁如溪的纯净和坦荡,一个流淌的却是假公济私的污浊和龌龊。

吴波在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和部长的40多年间,一直住在北京市西城区大酱坊胡同的旧平房里。直到他离休后,财政部按政策分给他两套单元房。后来房改时,吴波坚决不购买此房。他说:“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

2000年10月,94岁高龄的吴波老人立“遗嘱”。“遗嘱”强调,“在我和我的老伴过世后,这两单元的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有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更不得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这样的“遗嘱”掷地有声,撼人魂魄,因为吴波老人舍弃的是近千万元的房产,不舍的是一份留给后代的精神遗产。今天,作为共和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的后代,吴波的儿孙们没有一个当高官,有的只是工人、农民和普通干部。从吴波离休直至离世至今,他的后辈们没有一个找过财政部办过任何事情,也没有一个在上学、求职、升迁上打过他的旗号。这就是一个廉洁家风馈赠给家人的精神遗产。这样的精神遗产,重如泰山,价胜千金,拨开的是利益迷雾、物质诱惑,袒露的是对亲人厚重的勉励和自食其力的期盼。吴波不止一次对他的孩子们这样教诲:“路要靠自己走,不能依靠父母。靠父母不能长久,那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

一个人的事业无论多么耀眼和辉煌,都离不开家庭的滋养和亲人的呵护、牵挂。与“一人腐败、全家不圆”的“贪腐家风”相比,吴波老人营造和培育的清廉家风,就是仁之风、义之风、诚之风、廉之风。这样的家风,一定是夫尊廉、妻守廉,夫尚廉、妻助廉,夫守法、妻知法。这样的家风,荡漾的是奉公守法、廉风盈怀的夫唱妇随,崇尚的是公私有别的法治观念、不贪不占的自省自警。

巴尔扎克说:“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那些夫携公权回府、妻以私权牟利的腐败行为,就是钻进了贪心的“套结”。这样的家风,一个见不得人的“特点”,乃是敞开大门捞钱、打开厅门受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纵容和带领全家受贿,恐怕就是这种“贪腐家风”的典型写照。与此相反,吴波老人在第二份“遗嘱”中,一再强调他的房屋交公后,财政部的领导不要给他的孩子们另外安排住处,显然是担心单位在收回住房时另有“变通”。这样的“担心”,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两袖清风的信念、一尘不染的襟怀。“父亲从不对我们讲大道理,他对我们的教育主要靠‘身教’,那就是一辈子要按照党的原则做事”,吴波老人的孩子们这样评价他的父辈恪守规矩的纪律意识和廉洁作风。

一位老人,两份“遗嘱”:一个吹拂至今让人灵魂洗礼的廉洁家风,一个矗立不朽让人高山仰止的廉政典范。这就是吴波老人离世10年后人们仍然爱戴他、敬仰他的原因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什么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因为家庭、家教和家风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民风的淳朴、政风的净化和党风的清廉。而廉洁家风不仅仅是对家人最好的精神馈赠,更是对党的事业最好的传承和光大,这就是吴波老人“两份遗嘱”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儿孙遗嘱家教
遗嘱人立了多份遗嘱,最后应该以哪份为准
中秋国庆喜相逢
四川火锅(外一首)
万元遗嘱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遗嘱
爷爷奶奶
找到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