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因创新而精彩——记全国“时代楷模”、鞍钢股份公司冷轧厂作业长李超

2015-01-03边鹏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7期
关键词:李超鞍钢乳液

文/边鹏

从一名钳工成长为享受副厂级薪酬待遇的钢铁特级技师,鞍钢股份公司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李超经过25年不懈的努力、创新,和他的团队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创造经济效益超1.3亿元。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项目,创造了冷轧机乳液吹扫顶级的“鞍钢模式”,使鞍钢冷轧汽车板表面质量从欧三标准一跃提升到世界最高的欧五标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4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李超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众多“科学大腕”中,他是获奖者中唯一的产业工人,也是鞍山和鞍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技术工人。李超先后被授予辽宁省时代楷模、鞍山市劳动模范、鞍钢集团劳动模范、鞍钢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及鞍钢集团青工技能大赛状元等20多项荣誉称号,是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 5年1月14日,李超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一张图纸让他崭露头角

李超(右)与工友交流技术经验

李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鞍钢质量处研究所的一名技术员,热爱钻研技术。在父亲的心中,小儿子李超是他的骄傲。李超小学时就自己动手制作了能收到几个波段的收音机,用简单的电器元件和废旧物品制作的“自动黑板擦”,还获得了学校的小发明奖。

198 6年,怀着对鞍钢的深厚感情,李超报考了鞍钢技校,并给自己选了“万能工种”——钳工专业。1989年,成绩优秀的李超被分配到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钳工2班。他虚心学习,认真钻研,技术水平很快有了大幅度提升。一次,车间接了一个“新增翻钢机运输链”的工程,在安装设备盖板时,发现施工图与现场实际对不上,把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难住了。能否画一张让大家一看就清楚的图纸呢?李超想试一试。回家后,他一张图一张图地对比、测量,勾画草图,到凌晨两点多,终于画出了一张标注有盖板安放位置、标高、施工顺序的清晰图纸。根据这张图纸,师傅们最终将十几块盖板全部严丝合缝地安放到了设备上。这件事使得李超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刚入厂2年,李超就成为8个钳工班中最年轻的副班长,多次获得“鞍钢青工技术能手”称号。1997年,他获得“鞍钢青工技能大赛技术状元”称号。后来,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广宁亲自为以李超名字命名的“李超创新工作室”揭牌。

在创新中享受快乐

如果说入厂第一张图纸被肯定并付诸实施,点燃了李超创新的激情,那么,后来从创新中获得的效益和快乐,更加坚定了李超走创新之路的信念。

李超是冷轧厂第一批上岗的点检员,每天负责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根据维修保养计划,保障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199 8年5月,当时是盐酸洗机械点检员的李超,婚假刚休了一半就被车间主任叫了回来。冷轧盐酸洗活套段因活套车和摆动门经常损坏,三天两头发生事故,每次事故处理都要花费6个小时以上,点检人员、维修人员苦不堪言,也严重影响了生产和效益。李超萌生了改进设备的念头。

当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行设计改造方案。李超对设备进行了一次“全身体检”,每天盯住活套车寻找故障根源,测取了400多个数据,最后确定了在设备本体增添侧导轮的改进方案。此后,李超白天在现场测绘、查数据,晚上回家查资料、画草图。新婚妻子不忍看他一个人辛苦,主动帮他校验尺寸,两口子一画就到后半夜。

半个月后,李超画出了30多张图纸,厂里特意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完善方案。当年11月份,在全生产线停产大修时,冷轧厂决定按李超的方案和图纸对活套车进行改造,并指定由李超担任技术总监。厂领导对一个普通点检员如此重视,让李超深受感动和鼓舞。

为保证大修质量,李超经常跑到制造厂查看新设备制造质量,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小的瑕疵。轨道验收时,施工人员都认为轨道直线无偏差,但李超左看右看,坚持说还有偏差。施工方调来精密测控仪器进行校验,果然偏差接近3毫米。

李超说:“我们厂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设备是保障,一点也不能差。”为了消除这3毫米的偏差,李超又和施工人员在现场连续奋战4天3夜。大修改造后,1号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造前,全年产量勉强达到60万吨,改造后的1999年全年设备处理事故时间仅为3小时,年产量达到100万吨。16年后,这个活套段仍然在稳定运行。

这次设备改造给李超的职业生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相同的事故只要出现两次以上,就必须找到病根,彻底根治。”李超一直坚持这一理念,而这也成为冷轧厂点检工作的准则。

李超善于把难题变成课题,让想法变成现实,在攻关解难中领略创新之美。他主导完成的冷轧厂1号线活套车改造工程项目,使设备故障时间由全年几百小时降为3小时,大幅度提高了设备作业率,获得冷轧厂当年唯一的创新项目特等奖。他发明的“日修制”设备点检新方法,为改造保产两不误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障。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1450生产线内径自由转化”技改项目,拓展了生产线生产品种,满足了各生产线之间的物流需求,实现了不同规格的快速转换,属国内首创;他主导完成的连退机组废钢压力机装置改进研发项目和成品卷无划伤装置研发项目,有效地提高了产品成材率……

要啃就啃“硬骨头”

很多人都认为李超有创新天赋,他却说:“能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快步前进,除了责任和担当,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敢啃‘硬骨头’。”

2006年,鞍钢冷轧联合机组因乳液残留问题得不到解决,残次品率一度高达8%,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乳液吹扫全球范围内通行两种模式:一种是德国西马克模式,一种是日本三菱模式。冷轧厂联合机组是鞍钢集成创新的轧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两种模式不是不适用就是效果不佳,难度很大。

关键时刻,李超挺身而出。他和工友们坚守在现场进行勘察、测量、分析,每当遇到乳液残留时,就钻到狭窄的、满是油污的轧机机架内察看,形成缺陷记录,测试风动轨迹。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对国内外各大企业的乳液吹扫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半年后,李超和工友们终于在设计理念上取得突破,研发了5项支撑技术,形成了乳液清扫的“鞍钢模式”,并在2号线联合机组正式投入使用,运行平稳可靠,钢板的表面质量等级由欧三标准提高到欧五标准,每年耗电量节约36%,现场噪音降低25%,当年就创造经济效益337.30万元。截至2012年,这项技术累计创造经济效益约4571.38万元。此后,这项技术分别被移植到2号线平整机组和4号线联合机组。2009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公司报送该项目参加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并获得金奖。在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在看了这个项目后评价:“它是鞍钢冷轧生产线一项重要的创新发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项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超越梦想“一起飞”

作为领导着130多人的设备作业区的作业长,李超带领大家会工作更会生活。李超爱好广泛,喜爱球类运动,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带领工友们放松心情,爬山、打球、聚会,和家人们享受生活,与工友们增进感情。李超知道,这么多年的追梦旅程中,团队是最强大的动力。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他都能迅速融入团队之中,把创新意识灌输给整个团队,把创新经验和技术诀窍教给大家,利用团队的力量形成攻关合力,使创新工作室、攻关团队真正成为创新创效的“孵化器”。

李超不保守,他将所学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他人,影响了一批青年人,也带动了一批青年人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创新登高,许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青年人都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李超任1号线联合机组机械点检长期间,有一次,机组检修后需要调整活套摆动门尺寸,负责此项工作的一名年轻点检员遇到了不会处理的问题,向李超请教。李超查看图纸后,手把手地教了他3次,此后,调整摆动门再也没有难住过这名点检员。李超任2号线设备作业区副作业长期间,一名刚进厂的大学毕业生自学活套设备一周还是没弄懂,李超就带他到活套内详细讲解设备的种类和联动方式,使看了一周图纸的这名新职工霍然醒悟,受益匪浅,并在独当一面处理设备故障时多次应用。

冷轧2号线是鞍钢“九五”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公司对这条生产线寄予厚望。当时,各机组正处于调试期和磨合期,步进梁、圆盘剪、卷取机等关键设备接连出现故障。李超和点检长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了一个攻关团队,从解决重卷机组问题开始,进行全线优化。2003年,冷轧2号线设备完善性改造项目获得鞍钢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一等奖。

李超,人如其名!在过去的26年间,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他一直在不断地跨越各种技术壁垒,超越自己的创新纪录。我们相信,李超一定会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精彩和奇迹!

猜你喜欢

李超鞍钢乳液
限制线状李超代数的超导子及限制超导子
武技
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在新型果蔬酱料中的应用研究
李超:人口大国面临人口变局
《鞍钢故事》创作谈
防晒,终生功课
网友:“鞍钢桥梁钢厉害了,我的鞍钢,加油!”
每天你只涂两次乳液?
鞍钢“五老”学雷锋 捐资助学十八载
Cartan型模李超代数H作为osp—模的分解与零维上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