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实施应从落实上机考试开始

2015-01-02邬保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3期
关键词:课件考试教学内容

邬保明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444)

MOOC实施应从落实上机考试开始

邬保明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444)

MOOC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结果,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必须做好迎接这种新兴教学方式的准备。文章分析了历次信息技术突破带来的教学手段的变革及其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以往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成败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MOOC时代高校教学建设的建议,认为高校应该首先实施机器考试,这是MOOC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

MOOC成败;机器考试;教学计划越界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在众多受益产业之中,教育是所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网络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迅速更新上,更为突出的是网络改变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后来的网络学院都是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弄潮儿,然而他们先后随波消去。而即将站在浪尖上的、非常引人注目的是——MOOC学堂。

1 MOOC本质研究

MOOC是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中文可翻译成大规模开放的网络课程。它最早是在2007年8月由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大卫·怀利教授尝试为有兴趣学习他的心理学课程的网络用户开设远程课程而采用的教学模式。由于它非常适合网络社会的自主学习潮流,用户猛增。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各个高校与互联网技术公司迅速合作起来,开发互联网教学平台。这种被加拿大人称作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教学模式取得了爆发式发展,到2012年,诸如Coursera、Udacity、edX等平台开始对MOOC成绩进行认证和颁证,震撼了全球教育界。MOOC成为近两年来的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主题。

MOOC成为教育热点问题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大比例地、深入地使用了互联网应用技术,在信息时代一些高校等机构将教育过程与网络结合起来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加拿大、英国以及中国等国家也同时出现,主要应该归功于互联网技术进步的结果。

实际上利用互联网实施教学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美、欧和90年代的中国等地早有践行。但是受限于互联网的带宽限制和编码压缩技术的瓶颈,早期的互联网教学主要致力于文本形式的教学内容的网际共享和传输。但是到了2002年,万兆以太网标准的通过和推行使得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10倍到100倍,大大促进了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视频传输技术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视频在线传输和实时控制成为现实。

教学内容采用视频课件的形式产生了独特的教学适用性,相比传统教育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改进效果。而且它更加符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途径,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利于特殊人才的教育培养,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知识获取,有利于个性化教育的潜能发掘[1]。MOOC正是在此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难看出,MOOC在教育技术上是OCW的发展,OCW(Open CourseWare)是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推出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OCW借助于互联网将其教学资源提供给所有使用网络的求学者和教师免费享用。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做了迅速的模仿和跟进。MOOC对OCW进行了功能扩展,表现在对课件的实时控制和网际P2P交互。学习者可以停下来向辅导老师寻求答疑帮助。

而OCW这种教学资源共享方面的变革又是在广播电视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在教学技术采用互联网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是远程教学模式在信息社会的新的延续。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应该以中国远程教育为典型。回顾我国的远程教学发展历程,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推出网络研究生进修课程。1999年,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电视大学共68所院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在世纪之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建设网上课堂,并在本系统内的省、市、县下属分校进行普及,迅速成为世界教育的亮点,前来访问的国外专家曾经赞叹中国的电视教育的发达和超前。2003年2月10日,教育部宣布实施151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的开始,大大带动了中国高校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建设起三千多门精品课程,其网络课件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教学课件的主体。

我们研究认为,MOOC实际上是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的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和过去的函授教学、电视教学、运程教学、网络教学一脉相承的。它扩展了以前所有教学方式的功能,增加了在线互动,继续学习过关等功能。

然而,前几年中国各高校的网络课程被指利用率低,重复建设,浪费财政资金。要想认清作为其延续的教学模式MOOC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索我国MOOC的实施策略,我们需要先来分析一下我国网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总结网络课程建设的经验。

2 中国网络课程建设的经验启示

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大部分高校对教学活动进行变革,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网上课程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使用网络课堂的方式。甚至转变了教学活动的重心,开始围绕网络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网络课程承载起了其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一般网络课程包括若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我国网络课程呈现出如下特征:

(1)国家级、省级、校级多层次开发。尽管在国家级的网络课程开发中由于统一领导、统一审查,部分地避免了课程的重复建设,但是在省与省之间、跨省市的省与校、校与校之间仍然存在着重复投资的问题。

(2)网络课程开发以项目资金、教学评估等为动因。许多课程开发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支持而并没有考虑学生修课的实际需求;还有一部分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教育评估达标而进行的。这些目的往往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3)追求形式之花样但落后于实质性技术。许多网络课程的实施停留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功能的水平层次上,在教学交互方面,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烂、论坛、网上联系,少数最好的也就是网上测验。现代通信的许多便捷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和前瞻规划。

(4)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属于广播模式,缺乏反馈和互动机制。教学课件中只有老师的讲解,学生主动提问的没有或者很少。教学者只顾做好课件完成任务,不顾其适用性也不向学生寻求反馈,致使大部分课件做好以后便倒在资料库中沉睡不起。

其他诸如评估期间网站正常运行,评估一过网站瘫痪或者长时间不去更新,资料迅速老化;还比如网上资料只有一些文本文件,仅将书本内容搬上网站等等,这些都是为做项目、为完成工作而进行的网络课程开发。由于开发时候没有考虑到的一些情况的出现和课程开发目的偏差,必然会在使用效果上的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被学习者抛弃。为此,业内人士对网络课程的批评和指责不时而起,加之联系高校扩招等这些背景,以及高校大学生质量下降等现象,网络课程也被卷入教育弊端的大漩涡承受了不少批评。

事实上,冷静地分析这些现象,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确实存在缺乏反馈的问题,但缺乏反馈并不能导致学习者放弃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课件沉于库底的原因在于课程考核环节的失误和弊端。也就是说以往的网络课程的考核环节出了问题,从而a送的网络课程开发成果,连同其资金和精力投入一起成为无法收回的沉沙弃圾。

不难发现,仍然有许多课件的下载率和观看频次是很高的,对比这些重用次数较多的教学资源和无人问津的课件,我们不难发现:使用率高的教学资源对于学习者的效用很大,知识性比较强或者技能性比较大等等,最大的共性是学生会在未来的考试中用到这些知识。因此,考试成为学习者喜欢这些教学资源的主要原因。而那些没有看点没有学习价值的课件往往是因为只有本门课程考试才会用到,或者即使对考试有用,但是别处有更适宜于学习者学习的替代课件。

我们研究发现,知识性或者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其可考核性也强,一段很短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找到许多考点。这些考点的答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可以说,受欢迎的课件的可考核性很强。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考核内容的传授和在课件中加入考核环节来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课件都是基于广播模式的知识发布,网络课程的制作并没有将考核环节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出现了网络课程的考核功能缺失的问题。

网络课程中的考核功能的缺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研究中发现以下原因应该引起注意:

(1)教学计划越界。教师在做完教学计划以后,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划,或者来源于老教师,或者来源于领导,或者来源于俗成的规则,就是成绩的正态分布。学习者都知道只有少部分成绩是优,无论你怎么努力,得优的名额不会增加,而得优的途径可能是还有捷径,所以学习的激励动因受损,课件的使用频次自然会减低。

(2)非专业主持和非专业考核损害了考核公平。尽管课件的内容是专业老师提供的,但是在考核环节存在了非专业干预,或者虽然专业老师主持但是参入了非专业标准,这就会助长专业虚无的思想和行为,不尊重专业知识,人情分、关系分、偏向分,最终也致使课程学习的激励机制受损,而课程资源不被使用。

(3)考核的通过率违背教育规律,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知识获取的难易程度,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基本通过率,此外还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形成这门课程的理论通过率。但是,现实中的通过率是根据学生获得学分的需求、学生毕业的需求给出的,基本上时都要毕业所以都通过。这就违背了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生虽然考核通过但是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次品,学不学都通过,教学资源用不用没有什么差别,因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自然会下降。

这些原因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严重弊端,它们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花大力气加以革除。在教育规章制度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通过机器考试无疑是必然的选择。因此我们主张,在网络课程中实施机器考试,就能避免上述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网络课程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 在MOOC中强化上机考试的考核模式

直至今日网络课程的学习环节和考核环节仍然是脱节的,学习者可以在网上学习,但是考核是在网络之下进行的。比如,电视大学系统曾经推行的形成性考核,虽然考核内容基于网上课堂,但是,其考核实施仍然是在纸质的作业本上进行的,这就大大削弱了考核效果。

在网络课程已经发展成为MOOC的今天,我们仍然认为,考核环节是MOOC实施成败的关键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如果对上述弊端不予革除,MOOC开发到最后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形。因此必须改变这一考与学相脱节的关键问题。

MOOC在课件中嵌入了过程性考核节点,以便保证学员在学会前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一机制大大提高了MOOC学员的学习效果,增强了MOOC的生命力。除此之外,中国MOOC若能实现实施机器考试,还可以改善中国教育业的基本面貌:

(1)回归自然的课程通过率。对一门课程的知识,掌握了回答正确就通过,掌握的程度不够回答不正确就不通过。这才是自然的通过率,这种自然的通过率会促进学员进一步使用教学资源。而且另一方面,这样考核通过率之下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不至于贻害用人单位和学员自己。

(2)可以保证MOOC项目的开发避免重走网络课程的老路,避免出现资源开发出来了然而利用率不高的情形出现,提高MOOC项目的投入产出效果,争取在MOOC开发中取得成功。

MOOC的实施需要很大的资金、人力和设备的投入,对于没有经费支持和视频制作环境的环境的学校或单位来说,困难很多。大部分高校不具备提供供网络平台的能力,只能投靠有资金支持的MOOC平台或者寻求风投扶持。但是,MOOC的普及是迟早的事,不论你愿意不愿意,它的浪潮已经逼近到你的门口,你必须做好迎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准备,必须从观念上、从管理上、从业务程序上早做改变。

高等学校实施MOOC的教学过程改革基础应该首先实现课程考核环节实现机器考试,这是MOOC实施走向成功的保障。高校有了机器考试的考核机制,才能实现与MOOC的顺利对接。机器考试可以产生如下的效应:

(1)有利于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对教学的认识。在上机考试中,题目是由计算机根据考核要求的设定而随机抽取出来的,大部分答题结果通过计算机进行机器阅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不能对某些内容进行偏向性的教学,也无法对某些同学给予成绩照顾。大大促进教师的公平教学观念的形成,也促进高校教务工作向促进公平教育的方向发展。

(2)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机器考试对考试的系统的设定省时省力,在答题结果的档案保管环节采用计算机存储,非常简便,同时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机器阅卷还可以提高阅卷的效率,对考试结果可以及时公布。此外机器考试的考题来自于数据库,对考生的考核更加全面。

(3)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机器考试和阅卷是向教考分离的过渡的非常好的途径。机器考试中考题由计算机随机生成,即使教师本人在考试开始前也不知道考试的内容,考试的结果往往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倒逼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很有有帮助。

(4)推动教学评价标准的转变。上机考试中学生更容易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成绩,考试结果往往与教师的上课点名和课堂表现的结果不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重新确定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标准,重新确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

4 总结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MOOC实践得以持续运行,中国MOOC实施成败的关键是实行上机考试。在实施MOOC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吸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后来的开放学院的教育兴衰的经验和启示,着手开发机器考试软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章程,促进考试信息化、公平化。

[1]唐子雯.以多元智能理论视角探析网络教育发展之路[J].当代继续教育,2014,32(10):43-46.

10.3969/j.issn.1673-0194.2015.23.133

G434

A

1673-0194(2015)23-0250-03

2015-08-10

猜你喜欢

课件考试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你考试焦虑吗?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准备考试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