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及有效性研究

2015-01-02王培兰

财会学习 2015年24期
关键词:部门事业单位评估

文/王培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总体目标,以及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会计资料的可靠性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在单位内部实施的一系列约束、控制、规划、评价的制度方法及规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一定的措施,从而达到对单位内部经营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效果。其主要目标包括: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防止事业单位出现舞弊或腐败等现象,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目标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内部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出现越来越多的贪污腐败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

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各级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都缺乏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即缺乏重视程度。有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认为单位对单位内部的监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即可,不需要再投入成本去建立一个内部控制部门。而对于已经建立内部控制部门的事业单位,也因为各种原因,如:内部控制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或者缺少其他部门的配合等,而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缺乏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已经建立起内部控制部门的事业单位,阻碍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事业单位内部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至于无法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力度。目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不会根据单位自身特点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仍然使用的是传统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很好的满足于单位本身的需要,使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单位内部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不能很好的实行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报道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造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陋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单位内部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无法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施行。

二、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控制的环境的影响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者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实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环境的七要素为: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2.对单位员工胜任力的重视;3.治理层的参与管理的程度;4.单位决策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风格;5.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6.职权与责任的分配;7.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较低,片面的认为不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在一些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的事业单位中,因为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内部控制不能很好的实行,从而降低了内部控制应有的效果。

(二)风险评估因素

目前,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及时、有效处理事业单位在开展具体业务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风险评估也是内部控制执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实际活动中,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精确的评估单位资金运转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减少事业单位的危机。但是在实际工作活动中,许多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评估的认识不到位,以至于不能较好的把握其关键点,从而出现不能提前识别各种风险,不能准确的把握关键控制点等现象,导致前期风险评估失效。

(三)信息系统和沟通因素

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信息系统与沟通对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和反馈对内部控制的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其目的是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是整个单位的工程,它要求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系统和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准确信息。

(四)控制活动因素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保证管理层的指令能够严格执行的程序或政策,它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内容应包括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等。

三、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应该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领导者意志”,以上级带动下级的形式,从而提高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事业单位应积极吸取已有经验,不断完善原有的内部控制认识观,为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不断调整和优化单位内部机构,在保持单位结构最优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管理层级,平衡相关机构的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最后,注重对单位人力资源的培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被广泛的使用。事业单位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也应以单位的信息工程发展为基础,促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信息化。单位内部可以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平台,如:内部控制信息共享网站、内部控制信息公示栏等,把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员联系起来,使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全面、及时的信息公布,使员工可以及时了解到单位的所有信息,促使其培养成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事业单位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可以拥有跨空间、跨时间以及更加精确等特点。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监督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应根据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及自身特色,对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提前发现单位存在的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其次,事业单位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单位当前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紧密结合已有的风险评估记录,将预期风险进行分类,以更好的做好风险预测工作。另外,事业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组织,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实时的评价和监督,并准确比较现有成果与预期成效的距离,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的运行轨道,以更快、更好的达到内部控制目标。

(四)提高内部控制人员整体素质

在事业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部门后,上级部门应对各岗位配以专业人员,明确各岗位的职能和权限,避免出现业务交叉过多和一人多职的现象。此外,还应对内部控制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以保证单位内部良好的运转。

[1]施巧灵.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1(16).

[2]刘永辉,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

[3]刘琳.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0(06).

猜你喜欢

部门事业单位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