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时期财务精益管理
2015-01-02文/龚滨
文/龚 滨
如何加强新时期财务精益管理
文/龚 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把握这个机遇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突破原有落后的陈旧企业管理模式,从而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精益化管理模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财务精益化管理,以便于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详细、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下文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财务的精益化管理。
加强;新时期;财务;精益管理
自大野耐一提出“精益”这个管理概念之后,到如今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精益生产方式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由狭隘的精益生产方式蜕变成了精益管理模式,精益管理在控制企业发展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的力量。精益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使公司更加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一、企业财务精益管理的概念
精益财务管理又称之为精益化财务管理,以“精益管理”的思想为出发点,并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管理等运营过程中,将精益管理思想和企业财务管理思想相结合,设计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精益化财务管理模式并不是很复杂,只在细中求精,“精益”不只是一种执著的理念,与此同时它还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一种认真积极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理论上,精益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精”,应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相应减少对时间的投入,对生产资源的投入,对生产资金的投入,特别要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投入。总而言之,精益管理模式的本质就是在最小的投入下获得最大的回报。
二、精益化管理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中的具体运用
前几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我国的许多从事对外出口型,制作型的企业倍感压力和挑战,怎样走出这种困境?就需要在各个企业中学习先进知识,不断提升其精益化管理的力度,依靠精益化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出现浪费的情况,并且能够使得企业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如要想使得精益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企业就要做好相应的财务信息报告,并加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构建完善有效的精益化财务管理系统,在企业精益化财务管理中,主要应用的方面包含成本管理系统的“精益化”以及财务预算系统的“精益化”两个方面。
精益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成本+利润=售价,从注重客户的需求出发,成本=售价-利润,通过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以至于改变了顾客和企业的矛盾,将外部矛盾转换成内部矛盾,从而实现了售价决定成本的巨大扭转。
三、如何加强新时期财务精益管理的措施
(一)实施好成本改善、成本控制以及成本规划
在成本规划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主要在于对新产品目标成本进行控制。在产品设计开发的阶段,成本应用的范围就可能会超过80%,所以若要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做好相应的成本规划尤为必要。而如要想使得成本规划更加完善,就应在各个阶段中都做好相应的成本规划。具体的规划实施顺序如下:首先在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的全过程中,应严格依照产品的具体结构以及各个零件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成本来对成本目标进行确定,在对产品进行开发研制的过程中,也应对生产成本以及预算成本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做好相应的结果分析工作,合理利用有效价值工程方法进行计算以及分析,从而解决企业成本规划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进一步实现成本定制目标。
而所谓的成本控制也是针对企业中的无效企业成本进行管理的活动。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地完善企业成本以及预算,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也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不同时期的财务精益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两者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体现在精益化管理上更具全面性,精益管理贯穿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财务部门工作精益化
现如今财务部门面临的紧要问题是如何减少资源浪费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构建“精益化”财务部门必须第一关注外部客户,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第二分析连锁反应(往往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会引发其他很多问题),第三深入发掘了解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当今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公司对外部客户进行咨询和调查后,充分了解公司的哪些行为创造了价值,哪些行为造成了资源的损失。
四、结语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为了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经济,构造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要不断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不断创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生产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将当前的生产和未来发展相结合。精益管理财务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只有不断改进精益管理模式,并与国情相结合,与企业的现实状况结合,不断健全完善精益管理制度,创造有效的经济价值。
[1]李青.浅析新时期如何做好疾控机构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9).
[2]姚晓华.新时期企业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益探索[J].新财经(理论版),2015(11):293-294.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